1.媒体来源:科技新报
2.完整新闻标题:中国统计数据能信?逾千家企业数据造假
3.完整新闻内文:
中国的统计数据公信力一直广受质疑。中国国家统计局核查发现,2017 年以来,全国有
1,195 家企业、2,775 个投资单位编造、虚报统计数据,最高虚报率高达 56 倍 。
财新网报导,2017 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检举线索核查 2,051 家企业和 2,942 个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有 1,195 家企业、2,775 个投资单位统计数据证实编造、虚报,
比重高达 52.3% 和 94%。
主要业务年营收在人民币 2,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
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的企业违法虚报率,平均分别高达 56 倍、10 倍和 6.7 倍。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20 日向第 13 届人大委员会第 3 次会议提交的检查“
统计法”实施情况报告,披露了上述数据。
报告说,数据作假的原因包括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搞攀比、争位次”。有些地方制定目
标时就脱离实际,或直接向企业下达任务,任务没办法达成时就在数据上作假,“虚报瞒
报、拒报迟报、漏报重报、代填代报等统计造假问题较为突出。”
有些地方甚至还会编造不存在的企业和投资项目,年年累计的结果,就是数据水分越来越
大。
今年 1 月,内蒙古和天津滨海新区主动提出当地的生产总值(GDP)虚增,应“挤水分”
。天津滨海新区 2016 年的 GDP 由人民币 1 兆 2.31 亿元调整为 6,654 亿元,几乎挤
出了三分之一的水分。
在中国当代历史上,与经济生产有关的数字造假并非新鲜事。1958 年到 1960 年间中共
推行的“大跃进”,就曾因为中央一系列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地方之间彼此攀比和虚报
,在实际产量不足但征收数量仍大的情况下导致饥荒。
即使有过许多历史教训,中国地方虚报经济数据的问题始终没有消失,甚至因为多地官员
升迁与地方经济表现有关,使得造假问题难以杜绝。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technews.tw/2018/06/21/china-data-fake-problem/
5.备注:
EY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