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生活风格, 赋予其风格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 成为文创
但文创背后的实体产业才是关键,
否则单靠单纯手作, 只给一块地一栋楼, 那还是土法炼钢, 菜刀打大砲
若认为台湾美食是文创, 想要推动他, 那就应该做食材品质, 自主生产等产业
而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原本就该从媒体作为主要路径
以前有影视与流行音乐文化, 现在又多了网络视频作为选项
若不靠媒体行销, 只想被动地等待观光客到访采买, 那和守株待兔, 又有什么差别?
另外一个吊诡又麻烦的是, 砸钱补助的创作往往不吸引人,
发自内心的创作才有它的魅力,
而一个创作者之所以会发自内心, 有强大的精神层面, 偏偏时常和缺乏物质有关
于是政府鼓励文创, 不应该是去补助创作者
而是会倾向和创作者沟通, 看成本来源, 往成本方向去协助, 进行产业升级协助
但结果问出的答案, 都指向土地, 房屋租金最贵, 于是就变出一个个园区...
再问原本就已成熟的影视与音乐,
他们直接的回复又是本地市场不够大, 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对比韩国影视文化, 你说有民族性问题吗?
其实语言早就提供你的初始市场规模,
其后其市场养活并提升其产业能力, 内容随着产业升级而发生质量升级
等内容质量强大后, 才出现外溢效应, 才是传播原理
以影视音乐产业都已移往中国大陆的状况来看
用中国的市场与文化多元性作为基底, 往上做品质提升, 再向外辐射,
或许是最合理可行的战略
传媒是空军, 产业是陆军, 内容是海军, 陆海空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