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我”、“自我”、“ 超我 ”随时都游走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当“本我 ”的精神能量 毫无约束 地释放出来时,就能获得 愉悦与快感 。 但由于道德的约束与社会的规范 ,本能与欲望常常需依赖防御机制运用搁置、替换、移情或升华,透过梦、遁辞、 文学、艺术或意念达到精神平衡的状态 ,如果压抑过度 或这些调节机制失灵 ,则有出现精神官能症的可能。
从这个解释听起来,“本我 ”本非“坏事 ”;不过要注意的是当其人社会行为偏差或不成熟,以及人格发展有了缺陷时,就会像你所描述的“一个人遇到任何事情,皆以自己为中心作为出发点,不顾别人的感受 。”以及“一个人凡事都以自己为出发点,遇事推卸责任,错的都是别人,不会是自己,自己都没有责任。”的情形,那已经是等同一种心理疾病了。
所以“本我 ”主义,一但失调 ,就相当于我们常评论他人行为偏激或失常的所谓“ 个人主义 ”或“自我主义”抑或“自我意识”了。
我们 在台湾社会常看到的现象 是政坛上的一些政客经常危言耸听或极度偏激的言论 , 以谩骂无理以为能事;固然有“ 作秀 ”成份在,但那种近乎心理异常的行径事实上就是自我主义过度膨胀的结果!而一般人,其实也有不少像这样的言行,有时会令人发指,无法忍受!
而本我主义常出现于文青、艺术家、政客、觉青、社运青年、8+9、明星、网红等族群中,他们擅于以极端的方式去呈现自己想表达给大众的讯息,如果有群众呼应他们,他们更不会思量自己的行动,毫无自省能力,像一匹失控的野马前进。
因此培养成熟的人格才是解决本我失调的不二法门。如此,人际关系与家庭和社会才能臻至和谐而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