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消失的一亿元捐款? 政大要洪慈庸道歉

楼主: ChaosCreator   2018-06-12 01:48:51
=>>这件事其实就是洪大立委偷偷摸摸问高教司一个平常已有高教司监督的钱,
大立委没有这个权力,高教司转给政大,
政大本可不理会还是尊重立委说要面对面解释,却又被大立委抹黑成在乔而已。
=>>是个不错的机会来继续科普一些台湾高等教育的事情。
有其他背景资料可以参阅本人拙作
文章代码(AID): #1QtJh_kF (Gossiping)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4447999.A.B8F.html
=>>一亿元中有9500万用于‘充实师资’?这很多嘛?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这是个一次拨一亿元的捐赠,
不是其他国际名校持续好几年一年一亿元那种。受赠学校很难预期未来继续会有钱。
充实师资应该是最实际的用途,毕竟当年五年五百亿很多学校在僵化的支用规定下,
只好过度大兴土木以求消耗预算也不是什么好事。
花在充实师资上有几种可能的用法,只要考虑到这些用途都得支持个至少四五年,
9500万其实不多,也不太可能甚至不适合快速花掉。
有哪几种可能用法呢?
一、给某些特定新聘老师大幅加薪争取国际优秀人才。
教育部公定价一个菜鸟教授人事成本我们低估为一百万一年好了,
现在看到一个很优秀的人选来加薪成两倍来争取,那么这边要出一百万一年,
因为不知道未来经费状况,框个五六年的支出比较保险,
考量折现,简单估个五百万一个人好了,
这样9500万全用在这用途也只能给19个人选加薪。
根据政大人事室107学年度的统计,
http://posman.nccu.edu.tw/files/archive/1437_5bf9fb55.pdf
全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665人,
(不算研究员21人)缺额有73人。这样9500万真的有很多嘛?
更何况上述计算已经是严重低估一个人所需成本,还有下列其他用途呢。
二、给现有部份老师加薪留才。
由于有教育部公定价,台湾高教师资薪水基本很接近,
有些人在这样齐头式平等的环境下在研究教学甚至其他方面卓有贡献可以怎么奖励?
很多学校采取的是找经费来给这些老师加薪奖励,
这些奖励额度每个人通常比上面第一个用途是比较少,
假设一个月加薪一万这类的奖励(很低),考虑个五六年持续性,
一个人也是需要个60万额度,在假设9500万全用在这用途,
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最多也是160位优秀的现有老师能够得到。
三、聘用讲师
在教育部僵化规定下,研究型大学想要让教授努力研究又不至于牺牲太多教学品质,
(能够教学研究都好的人当然有,但目前这种齐头式待遇跟要求很看教授自己配合)
多聘用优秀讲师不失为一个方法,讲师人事成本可能比较低,
但我自己也不清楚教育部跟学校如何分摊多聘讲师的人事成本,
假设是第一个用途的一半好了,又假设全用于此用途,
这样就是聘38个讲师大概五六年左右(优秀讲师自然要有留才的准备)。
这样很多嘛?
=>>这一亿目前使用率很低耶?是个问题嘛?
只要这个钱还在政大管辖内就不是问题。
首先,聘人尤其是优秀的人才不该急于一时,
就算照上面的算法有19个新教授可加薪,说今年就来聘个19个吧根本就是大洒币,
所以本来就不该预期这些钱会很快开始花用。
大学,尤其是国立大学,聘到优秀的人是希望他们待着的,谨慎点好。
此外,多数国立大学从五年五百亿转到现在高教深耕获得补助经费是减少的,
政大因为没有理工科拿到的补助经费其实不算多,
五年五百亿最后一阶段政大拿到一年3.8亿的补助,但到了高教深耕变成一年2.8亿,
政大一年少一亿跟几个重灾区国立大学比是还好,但上述三个‘充实师资’方式,
很多国立大学早就有用五年五百亿经费来实施(规模可能稍小),
碰到补助经费短少,手上能有些钱至少维持以前水准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还要求快点花掉,敢问以后的钱哪里来?要求快点花掉,
台湾这种大洒币的事情还不够多嘛?科技部人工智能大洒币,
教育部高教深耕大洒币都是这种只求赶快花掉不认真研究该怎么花的产物。
=>>洪大立委没什么专业,搞不懂也就是耍白痴而已。
如果校长候选人也附和这种对校务运作无知的见解,那还真不知道要说什么。
作者: oliver81405 (苦瓜)   2018-06-12 01:50:00
政大不意外 垃圾党校
作者: SE4NLN415 (SE4N)   2018-06-12 02:20:00
靠弟然后除了绯闻没什么表现以为学校很软想弄点政绩她去陪选民插花逛菜市场还比较有用 没专业就低调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