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spv7 2018-06-06 16:17:17※ 引述《arrenwu (Colors Guardian)》之铭言:
: 拜mp3问世所赐,在拨接的年代大家就可以传输好听的音乐,
: 宽带普及之后,更是轻松抓。
: 不过后来宽带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些人慢慢可以接受大很多的无损压缩格式
: 一时之间, ape wv tta flac 等格式相互竞争,
: 不过现在好像几乎就都是flac,偶尔看到ape
: flac是某已经一种无损音乐压缩格式了?
会问格式表示你的水准还太低,
格式是什么?
用美食来比喻,格式就是放食物的盘子,
格式越强大,取样率越高(192kHz以上),位元深度越深(24bit),只是代表盘子很大,
并不能表示放在上面的食物,就是美食
本来就只有44.1kHz/16bit的音乐,放在192kHz/24bit的flac档里面,不会比较好听,
基于这个原理
日本人弄了一个唬弄人的技术,叫作K2HD
他把44.1kHz/16bit的音乐,升频成192kHz/24bit,再自行加料,
然后放在192kHz/24bit的档案中,
就像原本的食物额外再加饭加面,再加一堆人工添加物,
然后放在超大的盘子上的道理一样,
结果......只能说好不好听随人讲的,有人没有味精就是吃不下去咩
所以,什么格式到我们这种水准的,其实已经看得很轻了,
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录音和后制,
好的录音和后制,档案就算压缩成320k mp3或放到YOUTUBE
还是可以听的出他惊人的地方,虽然绝对不会比原汁原味的数位母带好
而一堆K2HD升频的芭乐日本hi-res flac档,听了只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屎就是屎,加了料份量变多调了味,只是改变特性,改变不了本质
把时间精神放在好录音才是正确的,别再去纠结档案格式了
至于DSD那又是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