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表示:
※ 引述《Reewalker (报告馒头班长不够)》之铭言:
: 郑成功,开台圣王,手下很多都是台湾人的祖先
: 当时的荷兰可以说是世界最强
: 欧洲靠棱堡、杀得亚非各国不要不要的
: 结果郑跟台湾人的祖先居然能击败世界最强的白人
: 在日俄战争以前,少有黄人可以这么风光
: 洋人不是很强,为何败给郑成功跟台湾人
呃,贴一篇拙文好了。图文版请洽:
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7/11/blog-post.html
围城战脉络中的热兰遮围城
郑成功以近两万人的兵力包围不过千把人的热兰遮城,竟然费了九个月工夫、起码九
千余人的损失(请见本文附录)才拿下,在许多人看来实属胜之不武,差点就要弗胜为笑
。虽然近来以棱堡为理论支柱之一的军事革命论逐渐为人所悉,16世纪以降棱堡为西方人
带来扩张优势的论点也不再新鲜,但或许是因为欠缺可资比较的实例,棱堡的威力似乎不
足以说服看客们荷兰人单单只凭建筑技术,就担当得起二十多倍敌军顿兵坚城下的理由。
这也就是说,要评价国姓指导的热兰遮围城战,我们应该看看西方人自己是怎么面对棱堡
的。
首先是守城兵力的比较。热兰遮城内最多大约不过一千六百人(原本不足一千,后到
援军约六百)的荷兰守军看起来简直少得令人跌破眼镜,但是棱堡防御究竟需要几多人呢
?17世纪初,荷兰人在自己国界上竖立的防御据点里的卫戍兵力才应该是我们参考的重点
。1607年荷兰边界的主要防御据点及其兵力可见下表 :
城池 连(company)数 兵额(约数) 城池 连(company)数 兵额(约数)
Breda 26 3,000 Grave 23 2,700
Doesburg 22 2,600 Nijmegen 21 2,500
Bergen-op-Zoom 19 2,300 Zutphen 16 2,000
Sluis 16 2,000 Bredevoort 14 1,700
Coevorden 12 1,600 Aardenburg 12 1,500
Deventer ? ? Heusden 8 1,000
Willemstad 7 900 Geertruidenberg 7 800
Bourtange 6 800 Schenkenschans 4 550
Steenwijk 4 550 Lillo 4 550
Moers 3 400 Bellingwolde 3 400
Delfzijl ? ?
上表所列21个据点中,比热兰遮城初围时兵员还多的也就只占一半(11座);而得到增
援后的热兰遮城兵力甚至可以排到上表十名内。换言之,即便从荷兰本土的标准来看,远
在半个地球外、台湾岛上棱堡里的守御人数其实也算绰绰有余了。1607年的荷兰并不太平
──1568-1648年是荷兰的独立战争时期,这场“八十年战争”中间虽有12年休战期
(1609-1621),1607年的荷兰与西班牙还在交战中──但荷兰人在棱堡加持之下不但没有
在单一据点中摆放太多部队,其防御体系还得到很高的评价;1606年以后的荷兰防线被认
为是“陆上攻击几乎无法突破的” (“almost impregnable to attack by land”) 。
但这坚不可摧是1606年以后的事。就在1601年到1604年之间,以攻围城池驰名的西班
牙名将斯宾诺拉(Ambrogio Spinola)就成功的、但代价不菲的攻下了荷兰坚城Ostend。斯
宾诺拉本身是个读书种子,不但透过阅读掌握了军事工程师的技巧,更常身先士卒,在劳
动与冒险中与第一线的官兵同甘共苦。这场攻防战在1601年开幕时,西班牙派出了12,000
人马,而城内的守军在1602年大约有7,000左右。但接下来的持久战使双方消耗了大量的
兵力──透过水路,城内守军替换伤病员的船舶运输来回超过了3,000趟;而西班牙人的
兵力损失更是惊人,估计阵亡人数少则12,000,多达80,000人,即便是比较持平的估计也
在40,000人左右。攻方火力之猛,使得掩护城墙的沙坡更像是枪砲子堆叠起来的铅铁丘。
死尸之多,使得防御者堆叠起战友的骸骨头颅充当临时工事;而外科医生则乘机把死人脂
肪刮下攒足,运到城外出售──据说人脂是种疗伤圣药。围城战整整持续了三年、三个月
、三天又三小时,比起攻城战役(siege)更算得上是一场战争(war)了;但在西班牙人自身
的评价中,自从斯宾诺拉接掌攻防战以来,攻城的速度还算是“飞速进展”(“
progressing very quickly”) 。
或许Ostend打得太过轰轰烈烈。当西、荷之间的十二年休战到期,荷兰独立战争进入
第二回合后,斯宾诺拉在围攻Breda时,采取了断绝外援、消耗城内粮草的饥饿战术,只
维持远距离的交火与封锁。围城从1624年8月28日进行到隔年6月2日Breda开城投降,整整
过了9个月,而开城时城中守兵不过3,500人。这场围城战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足以让国势
倾圯中的西班牙人视为黄金时代里的最后一场军事大胜利 。名画家、同时也是斯宾诺拉
之友的委拉斯奎兹(Diego Velázquez)便将荣耀纪录在了画布上:
虽然斯宾诺拉的攻城战经历看来已经十分明白的说明棱堡防御的韧性,然而必须指出
的是,随着西班牙与荷兰之间互相攻取城池的经验不断增加(举例来说,斯宾诺拉的劲敌
,荷兰的攻城名将拿骚的莫理士[Maruice of Nassau]在他一生当中就攻取38座城镇与45
座堡垒,还没算上透过奇袭拿下的5座城镇和10座堡垒 ),攻取棱堡的方法也逐渐被系统
且科学的探索出来,只要照着套路来便能够一步步缓慢但稳定的削弱对手。这样程序化的
攻城法甚至能够精确到以日子为单位来估量进度 。比较起来,郑成功在毫无西欧军事工
程素养、进攻棱堡的经验一点也没有的情况下,竟然也用九个月拿下城池,实在不科学。
那么不科学的攻城方在遭遇棱堡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应该记取1628-29年之间,
爪哇岛上的马塔兰(Mataram)王国两度进攻巴达维亚城的教训。当时统治大半个爪哇岛的
苏丹阿贡(Sultan Agung)势力如日中天,就只差东爪哇的万丹和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尚未臣
服。1628年8月,900名马塔兰士兵伪装成贸易船队突袭巴达维亚──突袭失败后,荷兰人
由于兵力不足,撤入巴达维亚城中,城外无力防守的地区则彻底破坏,以免被马塔兰人利
用。马塔兰士兵很快增加到万余人,但除了挖壕凿堑逼近工事外,简直拿荷兰人棱堡内的
砲火没办法。围城仅仅经过两个月,饥馑和战斗造成的伤亡已经使得马塔兰人减员仅剩四
千人。到10月末,巴达维亚总督科恩(Jan Pieterszoon Coen。此公首倡在巴达维亚建立
荷属东印度的中心,可说是荷兰人殖民东印度的奠基者)组织了三千人进行反攻,当中包
括不少佣兵,尤其日本人最为勇猛。马塔兰遭受重创,但几乎同时援军五千又再度来到,
将柯恩的部队一路赶回棱堡城下。新来乍到的马塔兰部队还是没有携带火砲,只能采取截
断巴达维亚城内水源的伎俩逼降对手;然而,缺粮少砲的马塔兰人在饥荒折磨之下频频发
动突袭,只有被击退的份儿,最后只得在12月初撤退──领军将领无论生还和战死,其本
人家属都惨遭屠戮。
苏丹阿贡不愧一代英主,他马上就总结下经验,把下一波攻势寄托在粮食与火砲的准
备上。但是精明的柯恩捉出了前来探查敌情的间谍,马塔兰的战争准备被一五一十的说了
出来──在进攻巴达维亚城之前,苏丹阿贡已事先派遣大批人马到附近地方屯田开垦,粮
草先行,这下全被柯恩派兵烧成余烬。在马塔兰部队于1629年8月间军临城下时,荷兰人
老早就坚壁清野,准备好凭坚城用大砲了。荷兰人张扬敌情,说对手有大兵十万;马塔兰
的动员想来不至于如此浮夸,但这回更多兵员搭配上去年被战争破坏、巴达维亚城周遭尚
未回复生产的田野,计画中准备的粮食又被焚灭,军队很快又再陷入饥馑中。马塔兰的少
量大砲则显然不起作用──一部分火砲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上贡的礼品。十月初,斗志全
失的马塔兰人便灰溜溜的撤退了;战争期间荷兰人的最大损失──柯恩的死──还是霍乱
造成的 。
最后,或许我们可以来比较看看,精通棱堡防御的荷兰人在东南亚又是怎么克服对手
的棱堡。1640年6月,荷兰人开始围攻已被葡萄牙占据百多年的麻六甲。荷兰人的柔佛盟
军开局有众一千四百~一千五百,而荷兰人本身投入的兵力比这还多──围城战进行到12
月,阵亡病死的荷兰人就有一千五百人;而麻六甲城中也只剩两百名欧洲人、混血士兵四
百人驻守。尽管荷兰人架起来的16门24磅砲已把马六甲的两座棱堡各打出个大窟窿,葡萄
牙人也不甘示弱,荷军驻扎的城镇街面也在砲火下夷为平地。1641年1月中旬,650名荷兰
士兵集结,从棱堡的缺口处肉搏强攻,葡萄牙人却硬是把敌人顶了回去。然而这次突袭也
令葡萄牙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随后在谈判中成功的保住颜面,光荣撤退 。这场围
城战历时也将近七个月,更别说在围城之前,从1633年开始麻六甲就被荷兰舰队断断续续
的封锁了七个年头 。
另一场更考验荷兰人攻城实力的大战是望加锡战争(Makasar War)──在荷兰人长达
一个世纪、垄断摩鹿加群岛香料供应的努力中,望加锡是他最大也是最后的对手;荷兰人
对香料贸易的独占望加锡并不承认,用他们的话来说,“上帝创造了海与陆,他把陆地分
给众人,但把海洋开放给所有人”、“难道你(荷兰人)认为上帝保留这些小岛,只是为了
留给你贸易吗?” 。当时与荷兰人作对的葡萄牙人与英国人在香料群岛上站不住脚,纷
纷来到望加锡分一杯自由贸易的羹。而在葡萄牙人与英国人的帮助下,沿着海岸望加锡也
建立了好几座西式的棱堡(参见上页图 )。望、荷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的龃龉,先是让荷兰
人感到有必要用武力迫使望加锡退出竞争,既而,望加锡本身的内战又让荷兰人多了一颗
可资利用的棋子──Alung Palakka是岛上的武吉斯人(Bugis),因为在与望加锡的战争中
落败,不得不投靠荷兰东印度公司。1666年11月末,荷兰人开始动手,20艘舰艇出击,搭
载士兵、水手共1,870人 。荷兰人的目标还是相当有限的,巴达维亚总部的训令只要求在
海岸袭扰对手。但是,率领远征军的斯皮尔曼(Cornelis Speelman)却认为这是一举拿下
望加锡的大好机会,宝就压在Alung Palakka身上──此人不负众望,一回到故国就号召
起好几支数千人的队伍,几乎在全国各地与望加锡战成一团。
除去较内陆的复杂战事不谈,望、荷两军争夺的焦点是望加锡的大本营、
都城所在的Sombaopu城。1668年4月荷军舰队开始砲击该城,以Alung Palakka为主帅的荷
军陆师(很大部分是岛上投诚的武吉斯人)则在堡垒间与望加锡人展开激战。但差不多在同
时,传染病也爆发开来弥漫于两军之间,迫使荷兰人大部撤退,将战场交给了Alung
Palakka,直到疫疾在7月间和缓下来。战斗持续到1669年4月间,荷兰人终于将Sombaopu
附近肃清,而6月14日下午6时引爆的地雷不仅炸开了Sombaopu的垒墙,也揭起了这场战争
的最后一幕。大约2,000名武吉斯人、572名荷兰在其他岛上的土著盟军,以及94名荷兰人
接着发起突袭。这波突袭没有成功。双方短兵相接陷入胶着,手榴弹、毒镖、砖石、火枪
子弹似雨如雹,两下倾泄;单是荷兰人这厢就烧掉了五六千磅火药、打掉了三万发火枪铅
弹、丢出了两百个火药壶和六七十颗手榴弹。荷兰人最终在隔日凌晨被逼退,而蜂拥而出
追击而来的望加锡人则被荷兰人的砲火给制止了。攻势一时顿挫。然而到了22日傍晚,
Alung Palakka的再度突袭终于瓦解了望加锡人的抵抗;Sombaopu陷落的消息使得附近的
望加锡人连同苏丹皇室四散逃命去了。荷兰人在城中剿获了44门火砲,其中33门砲总重达
46,000磅(约20,700公斤,平均每门重627公斤),另外11门总共24,000磅(约10,800公斤,
每门约982公斤)重;;其他较小型的火砲还有145门。便是这等火力使得荷兰人顿兵坚城
之下长达14个月 。大局已定,望加锡俯首称臣,除去爪哇西边的万丹,荷兰东印度公司
在东印度诸岛再无对手。
附录:国姓攻台的兵力
在通说当中,关于1661年国姓入台时的兵力,有说两万余人,有说一万余人,彼此扞
格。直接讲结论的话,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分歧出在“兵力”的定义上。我们先看一
下非常明确的、万余兵力的证据:
“ (顺治十八年)四月初八日,…又据泉州水师营参将沈名义报,伪国姓于上月二十
四日晨率船队出海,直奔台湾,带有伪总兵周全斌等十三镇一万二千六百余人。此乃先赴
台湾之数额。”
上引文得之于清军的哨探,与台湾岛上荷兰人的情报十分接近。例如5月29日荷兰人
讯问俘虏时得知“约有9,500个士兵、水手和各种战斗人员,国姓爷用他的戎克船一起带
来此地【台湾】”;隔天得到的情报也说“除了舵工(taikons)和其他人以外,有一万人
随国姓来此地,其中有五百个小兵,其他九千五百人是士兵”;再隔日(31日)的情报是“
国姓爷军力有十三个军团(reglementen)的士兵和50门大砲”;6月1日的情报:“国姓的
军力有十三个军团,除了那些小兵以外,有一万士兵” 。9月间得到的情报最为详细 :
“他(国姓)的军队由下列各军团组成,每一个军团的兵力大约如下:
Sieukantsiauw,或称Jeuboui(原注指为右武卫,由周全斌统辖)士兵人数 1,800
Beja,或称Bebontock【马信,Bebontock应系马本督】 600
Tsohoo【左虎,何义】 800
Gieuwhoo【右虎,陈蟒】 900
Autsiong【后卫,黄昭】 900
Banka Gauja【Gauja吴爷,吴豪;Banka为何,待查】 900
Tsangisieu【宣毅前,陈泽】 750
Leboui【礼武,林福】 700
Wantsauhauw【援剿后,张志】 900
Tiongsiongh【中冲,萧拱辰】 1,000
Hauwkhoij【后劲,杨正】 550
Lootsonghpingh【罗总兵,罗蕴章】此地的水师将领 600
Sootsenghong【左先锋,杨祖】 1,000
Hauhoiji【护卫,刘国轩】国姓的侍卫 300
士兵人数合计 1,1700
此外还有与这人数约略相等小兵…”
上引文中的兵力1,1700,去掉国姓的护卫总共有十三镇,和清军“十三镇一万二千六
百余人”的情报几乎一样,或许较低的数字反映的是战斗与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减员。那为
什么说二万人的说法也对呢?除了史料中二万人的数字散见各处 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
“伙兵”的存在,即上引荷兰史料中的“小兵”。伙兵在明郑军中的作用,不外乎“樵采
”、“采取蔬薪”、“搬运粟石”、“挑带战裙、手臂、披挂”、“拆料造云梯”、“干
呐喊”、“安籧篨” 等等,总而言之,掠取粮食柴薪、修造战具或工事等等勤务才是他
们的本业。就算是分配到战斗任务,一般也是以“守寨” 为主,即使如此还被认为不太
可靠;偶而才有乘敌军败遁搜杀残兵 的事。由于伙兵当中除了雇募 之外,也有不少是被
强掳 来的,那么这些勤务兵不适用于战斗自是不在话下。
假使荷兰人取得的口供可信,除去万余兵丁外,随征的伙兵也有万余,那么国姓攻台
时约莫有两万多人的实力大致也是可以凭信的──尽管我们知道伙兵与战兵之间的比例并
不总是一比一 。而这些只是首程入台的兵力。第一波登陆两个月后,第二拨约六、七个
镇的兵力再度登台 ,也就是说还有后续将近七千人的部队(但是,是否带到伙兵则不明)
。这样算下来,国姓带到台湾的部队总数大约在两万六、七千人之间。不过,这些后续部
队大部分也没有用在包围作战上──抵台后才一个月,国姓便将十一镇、大约万余人的兵
力分派南北各地开垦种地去了 。也就是说,入台没多久强攻热兰遮失败后,国姓的攻势
转趋消极,兵力扣掉屯田与伙兵,大约仅剩六、七千人左右。这与差不多同一时间的荷兰
情报相吻合:“(国姓)现在还有四、五千健康的人,其余大部分的人派驻在各村舍和田野
里,这些人生病不健康”、“国姓爷在此地的军队,总人数还约有七千人” 。
不过,由于粮食不足、水土不服与战事不利,国姓的部队实力削减得十分惊人;照清
军的情报,“…据称伪国姓先带去台湾之官弁共为十三镇,后又调去七镇,约有二万余人
,因水土不服,死亡颇多,又被红毛、土番所杀,加之逃逸者,共有一半” ,也就是损
失了近万人。这与荷兰人的记载也相吻合:“当初【来台湾时】国姓爷的兵力有十三个军
团之多,其中死亡和逃亡的约有五个军团的人数” (加上伙兵的话,五个军团便约有万人
)。与多明我会士利胜(Victorio Riccio)郑军死亡九千、荷军死去632人的纪录也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