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iya (台南中肯伯)
2018-03-23 16:34:27※ 引述《kauosong (如何一少年,匆匆已白头)》之铭言:
: 跟一些大学生聊天
: 什么“北车”集合去“安森”
: 害我听成北投集合去某个叫大厂安森的公司
: 晚上要不要去“学餐”吃饭?
: 学校参考书?
: 去“国馆”练舞啊?
: 国术馆练舞?
: “央图”开到几点?
: 这我大概知道图书馆
: 晚上要不要去喝“永豆”
: 什么豆?用喝的?
: 去“天棒”看看
: 棒子我有,要看我会很害羞
: 多讲两个字是会要你命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年轻人语言
这是一种分群心理
别人听不懂, 我们听得懂, 我们就是一挂的, 说的时候相视一笑
很久以前说 马子 撇轮
后来 机车咧 拎老师
现在 北车 永豆
都是有人先发明了
因为好玩,或是种种因素 散播出去
说的人多了, 老人听不懂, 我们都知道
这就好玩了
过几年 全世界都知道了 那就不好玩了,
又有人开始发明新语言
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