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找了中选会资料,来看一下妇女保障名额对于选举的影响,发现蛮有趣的
结果,先说结论
"因为妇女保障名额,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当选机率高达六成,相比
男性参选者高了三成的机会当选,也让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的比例
,比起没有保障名额的区域立委多了三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部分节录,网页版可以看这 https://goo.gl/Nnw79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来源:中选会数据库网站 http://db.cec.gov.tw/histMain.jsp
资料选择:直辖市区域议员1998~2015,区域立委2001~2016,各五笔
会选择直辖市区域议员与区域立委的原因是因为刚好前者是有保障名额的,而后
者没有,所以用两者去比较是蛮恰当的。
经整理数据后做成下面两个图表。
直辖市区域议员男女比例
https://i.imgur.com/FQTgoZ4.png
在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1.女性参选比例从20%逐年提升到31.25%,增加11.2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51.25%
2.女性当选率比男性当选率高出9.76至19.05个百分点,以平均值来说,女性当选
率高出男性三成
3.男性与女性当选率大致上以同曲线逐年上升(r=0.67)
区域立委男女比例
https://i.imgur.com/nGHDHSc.png
在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1.女性参选比例从18.66%逐年提升到25.71%,增加7.0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37.78%
2.女性当选率比男性当选率高出2.5至8.57个百分点,以平均值来说,女性当选率
只比男性高出4.7%
3.男性与女性当选率以近乎同曲线降低(r=0.97)
从上面两张图表分析近五次选举后,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1.女性参政比例逐年提升
2.当选率不分男女皆受当年环境较大影响
3.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当选率高出男性三成
既然上面分析得出有个结果是女性参选议员较有优势,那我们来看看区域立委与
区域议员的女性参选率是不是也有差别。
https://i.imgur.com/PDXGbGg.jpg
将上述五笔选举资料的女性比例做出比对,得出上图,发现除了1998年的直辖市
议员选举外,其他后来的年份都高出区域立委20%以上,甚至高到54%的情况,但
1998只有7%,数字差异很大,所以我又多找了一笔资料补上去(中选会数据库的
直辖市区域议员就只有六笔,没办法更多了),将资料补成这样。
https://i.imgur.com/iInWz3L.jpg
可以看到很有趣的分水岭,到底1998~2002中间发生什么事,让直辖市区域议员
女性参选大增呢 ?
查了一下之后,发现了1999年一月25日公布的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三条中这样写着
各选举区选出之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名额达
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直辖
市选出之原住民名额在四人以上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县(市)选出之
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名额在四人以上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乡(镇
、市)选出之平地原住民名额在四人以上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
看起来感觉上就是这个四分之一的妇女保障名额,让女性参选议员比例在2002年
开始明显多过于立委,然而这是个讲究科学与证据的时代,虽然只有六笔资料不
够多,但将两者数字去计算相关系数后得出 r = 0.75 ,在社会科学中这代表了
两者有高度相关性。
https://i.imgur.com/U4eVLM6.jpg
很显然的,1/4的妇女保障名额显然让直辖市区域议员女性参选比例高出许多,
因为有保障名额后,整体而言女性当选机率比男性来的高,为了正确计算保障名
额带来的优势,我重新算了最后四次立委与议员选举的资料做为比对,去除了
1999年之前还没有1/4妇女保障名额的选举。
https://i.imgur.com/2FovG80.png
最终结果是这样,以平均而言,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有高达六成(61.71%)的
当选机率,比男性的当选机率(46.85%)多了将近十五个百分点(14.86),也就是
相比男性参选者高了三成(31.72%)的机会当选。而这样的优势,也让女性参选直
辖市区域议员的比例,比起没有保障名额的区域立委多了三成(29.73%)。
如果你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的话,直接看下面这句就好。
因为妇女保障名额,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当选机率高达六成,相比
男性参选者高了三成的机会当选,也让女性参选直辖市区域议员的比例
,比起没有保障名额的区域立委多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