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讲一个关於姓氏的小知识,那就是其实在座各位,包括我在内,其实都没有“姓”,
只有“氏”。
事情是这样子的,中国在秦朝以前是一个彻底的贵族社会,跟古代所有文明一样,一开始“姓”是贵族的专利,因此先秦以前老百姓只有名没有姓。
先秦的“姓”非常少,通称“上古八大姓”:
姜、姬、姚、嬴、姒、妘、妫、妊
上古的“姓”除了殷商王室为“子”姓外几乎从女部,说明了中国殷商以前属于母系社会。
那么问题来了,那孔子呢?鲁班呢?这又是怎么回事?而且又如何解释“公输班”的姓名?
很简单,到了周代的时候,这些贵族开始分化,于是为了标记不同部族,贵族们有了“氏”,“氏”在一开始的时候娶得很随便,而且很多样,跟日本一样,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因为父亲在赵国做人质而生在赵国,因此“氏”为“赵”,秦始皇为“嬴姓赵氏”。
孔子祖先为殷商王室,因此“孔”只是王室其中一支氏,孔子真正的姓是“子”,为“子姓孔氏”。
至于鲁班,“鲁”是因为鲁班宦游各国,为了标明自己来自鲁国而有“鲁氏”,而鲁班又出自鲁国贵族中的“公输”这一支,因此又称“公输班”,这里以“公输”为氏,鲁国为姬姓诸侯国,“姬”才是鲁班真正的姓。
秦灭亡后,贵族社会瓦解,一般老百姓开始借用这些“氏”来标记自己的家族,而贵族后裔也不太在乎自己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血统了,干脆以氏为姓,汉代开始“以氏为姓”
这是课本不教,但是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代表了中国世袭式封建贵族制度的瓦解,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以氏为姓”,真正的姓,早就不可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