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9C4iO (JoeYC)》之铭言:
: 是酱子喇
: 现在台湾一堆中国学生又一堆陆客
: 里面不知道潜伏了多少共谍
: 对我国已造成很大的威胁了
: 而众所皆知的是某车轮从上至到下都公开的共谍了
: 那这样那些中国观光客跟学生还来干嘛呢?
: 既然台湾都一堆共谍了
: 那中国就没有台湾特务了吗?
文长慎入
刘连昆事件
不能留名的英雄.他是解放军也是国军
吕昭隆/调查采访
台海军事危机,拚搏最巨,处处凶险的战场,不在金马外岛,而是声息全无的情报战;
两岸过招,台湾略胜一筹,却也付出惨烈代价,折损许多敌后情报菁英。其中,又以军情
局高级内线,前中共解放军少将刘连昆遭中共枪决,最令军情单位扼腕。
刘连昆任职中共军械部长,是我军情局历来策反层级之最。刘连昆决替台湾搜集情报之际
,主动告诉军情局,已想好化名,叫“刘明”,用意是想做点事“留名”,
未料竟一语成谶。
在台湾,刘连昆是“情报烈士”,在大陆则是“叛徒”,其人事蹟,也仅限两岸军情单位
流传。即便是军情局内部所设“忠烈祠”,刘连昆灵位也是摆在二楼角落处。
化名刘明情报烈士“留名”
民国八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五十九岁的刘连昆,做了件生平最冒险的抉择,于北京搭
火车南下,三十六小时后,于廿七日凌晨五时抵穗,住进广州“东方宾馆”。
同一时间,我军情局派军六处副处长王宝元上校(化名),以“王树元”少将名义入陆,
与刘连昆晤面。十一月廿七日上午十时,透过替军情局工作年余的解放军大校邵正忠介绍
,在“交通”张志鹏陪同下,刘王二人于越秀公园见面。
刘连昆有备而来,主动告知王宝元,他已想好化名,叫“刘明”,取其“留名”音意。
不过,军情局于策反成功后所呈给参谋总长刘和谦上将与李前总统的大签,刘连昆的正式
化名是“高至明”,代号是“少康二号”。刘连昆待遇比照国军少将,每月薪给三千五百
美元,情报奖金另发,退休后由军情局照顾生活与福利。这次晤面,军情局给刘二万美元
做为见面礼,刘则“回赠”十二件中共军委机密档。自此,刘连昆 成了军情局最高级的
内线。
刘连昆策反案,是军情局首度打入中共军委层级,而且是现役将领。以往内线,层级最高
止于军区,军衔最高是大校。再者,刘连昆情搜直接由台湾指挥,不必转手;好比两岸
“直航”,无须经第三地转飞。
至于刘连昆参加军情局的动机,除不满“六四事件”外,事后分析是因“功高不赏”
,刘对解放军有所贡献,却升迁不顺;其次,刘连昆即将退伍,金钱报酬也是诱因。
刘连昆政治立场是反对台独,由于“反独”,工作期间曾数度动念退出,并转知国安局长
殷宗文。
一九九五年军演情报高峰期
刘连昆开始给的情报,包括中共采购俄制S-300防空飞弹、中共潜舰于台海周遭潜伏等。
刘连昆的内线情报,相当权威,无参考可查,也无需研整编情“加料”,军情局上报几乎
都是“原汁原味”。事实上,刘连昆军事素养极高,还能带动情搜方向,一般军情干部根
本无法比,刘连昆既是军情局“同志”,也扮演“指导老师”的角色。
八十三年,刘连昆退役后,少康专案走下坡。军情局于是在同年十二月五日,二度派遗
王宝元入陆与刘晤面。一是物色接班人选,一是建立战略情搜方向,并加强预警情报。
由于军情局专案人员李志豪“背叛”,王宝元入陆即遭中共国安部门跟监,为摆脱盯梢,
二人晤面还延迟一小时,见面后,王交给刘十万美元支票,因为刘连昆在家翻拍档照片,
被妻子撞见,大吵一架,军情局因而出资让刘在北京另外置屋,专属工作之用。
邵正忠大校是八十年加入我军情局工作,八十一年退役,介绍刘连昆少将给军情局后退出
工作;刘连昆八十三年退役,本想安排王宝元到北京,与一名解放军现役将领晤面,唯
王既遭跟监,在安全顾虑下,打消此举。刘连昆无法比照邵正忠模式淡出,只得继续披挂
上阵,一九九五年起,适值中共即不断军演,台海最紧张局势,刘的情报活动达到高峰。
这段期间刘连昆的情报,包括解放军对台六大战法、中央军委十年建军纲要等,连邓小平
死讯也是刘连昆的这条线最权威。刘有时来不及拍档,都是录音再交张志鹏带出。
一九九六哑巴弹第一手情资
一九九六年三月,中共发动飞弹试射等三波军演,刘连昆于元月即反映“中共最大军演即
将实施内情”,包括飞弹系用“哑巴弹”等情报。这些情报的时效性,价值连城。台美情
报交换,加上刘连昆这条内线,得以让军情单位于台海军事危机中,精准提供中共军事动
态,让政府决策者不致误判对峙情势。
台海危机之后,刘连昆仍供情报,直至八十八年三月被捕,八月枪决。介绍刘连昆给军情
局的邵正忠,也判刑枪决;刘连昆在国防大学受训的儿子,泄漏对台作战“想定”,亦判
重刑;刘连昆的“交通”杨铭中判无期徒刑,仅张志鹏逃过一劫,中共则重惩其合伙人姚
丽珍,也是无期徒刑。
此外,军情局长任内策反刘连昆的殷宗文,于刘枪决之年身患癌症,数年病逝;王宝元于
八十三年二度与刘连昆晤面前,亦患血癌,等于判了“活死刑”。台海危机前后,更有不
少“入陆”军情干部与介聘人员,因搜集中共飞弹阵地情报被捕。
大浪涛涛,顿失所依。台海危机立功的情报员,尽管“留名”,却无法“善终”,均落个
悲剧收场。值台海危机十周年,政府虽不能公开承认并表扬刘连昆事蹟,亦当知所感念警
惕。
这组成员有年事逾七十的“交通”张志鹏、策反上司成功的解放军大校邵正忠、个性如
李敖般难缠的军情局六处副处长王宝元(化名),以及搞起情报大开大阖的军情局长
殷宗文。这帮人风云际会,人生刚好走到一处,创造出军情局历来最高级的策反案。
如果另换组合,异地而处,或许刘连昆策反案,根本不会存在。策反上司或直属长官,
无论在东西方谍报活动,均属罕见,因此,被情治界公认为极高难度的成就。
邵正忠吸收上司完成不可能任务
人情常理,通常由反间者利用不知情,或胁迫下属参与谍报活动较易;下属身分想反过来
吸收上司,让直属长官同意冒风险配合,在无权无势的情况下,得真刀真枪的拿出本事,
才能办到。邵正忠竟能做成,仅此一举,便属非凡,也是军情局机密档案所未见之例。
邵正忠吸收上司刘连昆,首先冒的风险是让自己身分曝光,致遭检举法办,其次,
既是上司,情报来源更具权威也更为深广丰富,角色极易被取代,让自己变得无足轻重。
邵正忠当知后果,仍答应军情局策反刘连昆,显见他真的很想“退出江湖”离开大陆。
事实上,当邵正忠于八十一年一十月廿七日,首次安排刘连昆在广东与我军情人员王宝元
晤面后,的确也退役并淡出情报活动。军情局给他七万美元,做为创业生活安置经费。
张志鹏穿梭两岸“交通”老神在在
策反刘连昆这条高级内线的关键人物,“交通”张志鹏,则居次功,因为邵正忠是他吸收
的。张志鹏当年年事已届七十二,是军情局有史以来最高龄的“交通”,放诸中外,亦属
奇闻。中共轻忽了这个“老人”,而张志鹏的“老”,让人不防,形同保护色,使其能能
幸运地于刘案中“全身而退”。
“交通”,只是扮演传递情报的角色。张志鹏穿梭两岸,却能以“交通”身分发展出军情
局最大的策反案,实乃奇遇。
张志鹏一生复杂,生活是灰色的,既赌也包养女人,有点上海白相人的老派调调。当
刘连昆交通后,常功高托大,操守也有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殷宗文对张志鹏极好,
常召见他并给些精神与金钱的慰赏,把这个老人家“哄”得相当服贴。张志鹏还曾因案
被板桥地方法院限制出境,“交通”不能出境,事情非同小可,也是军情单位出面摆平的
值得一提的是,刘连昆历时六年的情报生涯,军情局前后派过两个“交通”,先是张志鹏
,后换杨铭中。杨铭中系涉江南案的军情大角色陈虎门介绍的。杨铭中因案入狱,与前军
情局长汪希苓、陈虎门同监,杨铭中替他们做饭,因而结识。军情局在安全等诸多因素考
虑下,用计强迫换掉张志鹏,找陈虎门推荐,陈铭中遂得“进场”。
杨铭中很“入戏”,与刘连昆相处亦佳。所以刘连昆“失事”遭中共逮捕后,杨铭中
在不知安全已出问题情况下“入陆”,遭中共“螳螂捕蝉”抓个正著,判处无期徒刑,反
倒是张志鹏躲过一劫。
王宝元军情局入陆最高官员
刘案遭中共破获后,张志鹏是最早将此案内情公诸于世者,其后返台,扬言要告李前总统
泄密致敌后人员受难,并要求国赔一亿元,还说要营救同志,且去大陆向中共自首。这是
后话,虽说争议,然而其人胆识,可见一斑。
军情局六处副处长王宝元,素有“军情局的李敖”之封号,能文又有战情涵养,除了心服
殷宗文与尊敬丁渝洲外,几任军情局长都被其为文骂过。军情局当权派视他为“叛徒”,
因其违反“把秘密带进棺材”的情治铁律,而且还写了下来。
王宝元军阶是上校,在考虑对等尊重刘连昆少将军衔的情况下,以少将名义,两次“入陆
”与刘连昆晤面,成为军情局进入大陆地区最高阶级者。王宝元第二次“入陆”在八十三
年十二月,当时已患血癌,军情局长胡家麒经三总医生同意,并带着三十天份抗生素,
始允放行,入境后还遭中共国安部门跟监盯梢。
刘连昆允诺当内线,王宝元化装入陆,两人都冒着同样的风险,只要一方使诈,便是
万劫不复;二人惺惺相惜,常有往还,直到八十八年刘被捕的前一个月,还写信关怀王宝
元的健康与治疗情况,此时王早已调至加拿大养病。刘王因工作而生的友谊,也算间谍情
义版的“外一章”,实属难得。殷宗文极赏识个性桀傲的王宝元。
尽管有国安密帐争议与弊端,做为情报头子,殷宗文大开大阖,敢花大钱,顾及部属精神
与物质的功赏,对游戏规则出入自若的作风,或许才能成其大,替军情局创造出策反刘连
昆的空间,并于九六年台海危机派上用场,打了场“伤亡惨重”却精采的情报战。
解放军大校邵正忠介绍刘连昆给军情局,情治术语是“转介”。邵正忠系八十年开始替
军情局工作,代号是“少康一号”,军情局给的正式化名叫“宗正绍”。
邵正忠于七十九年出差经过香港,即透过张志鹏向我表达投诚意愿,张找一位退役陈姓
上校帮忙连系。这段秘辛,是刘案发展的源头。殷宗文生前,每逢年节都会派人送礼给
陈上校,整个刘连昆谍报网,陈上校只是过场,而且仅于开场上台亮相一回,殷仍年年
不忘,可见 刘连昆对情报界的贡献。
军情局不想让邵投诚,希望他能留在大陆工作,再安排他出境到第三国。邵正忠之所以
愿意听军情局安排,与情感有关。邵已有家室,却与沈莉发生情感,想远走高飞,遂请
军情局秘助出境管道,作为转介直属长官刘连昆的交换条件。邵正忠也兑现了承诺。
八十一年军情局上校王宝元入陆任务之一,就是商谈邵正忠撤离大陆及生活安置等事宜。
军情局帮邵正忠、沈莉两人办妥台湾护照与台胞证,但是台胞证假造的红色印记,
颜色不对,遂建议邵偷渡到台湾,再转往其他国家较为安全,但因为持证件出境,
有查核风险作罢。
邵正忠考虑不识水性,没有答应。未几邵正忠退伍,终未出境,并与沈莉分手,逐渐退出
工作,经张志鹏安抚协调,由军情局提供七万美元给邵做为创业基金。“转介”是情报工
作“原罪”,中共自是不能放过,刘连昆被捕,邵正忠逃亡一段时日后自首,八十八年秋
遭中共判刑枪决。
https://imgur.com/7DpQf6p.jpg
刘连昆
https://imgur.com/uHMFBXI.jpg
作者:庞家均,本名庞大为,笔名王宝元。 1948年生于北京,情干班十五期,教育硕士
。投身台湾情报工作三十年,曾六次赴香港 菲律宾加拿大等地工作,三次获国军楷模
,并曾前往大陆执行重要专案二次。陈水扁上台后,不认同其台独思想及政治嘴脸,
2000年七月以上校皆主动报退。著有《情报作战记实》《情报作战话题》
《情报作战参考》等系列丛书。
https://imgur.com/SneVWJr.jpg
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第六处前副处长庞大为,艺人阿庞的父亲
以笔名“王宝元”撰写“情报作战参考”一书
刘连昆事件后续
附件10
https://imgur.com/5BQ8IZ4.jpg
https://imgur.com/QVy0RLE.jpg
附件6
https://imgur.com/qzxttaN.jpg
https://imgur.com/8t1XLpc.jpg
https://imgur.com/7N7WVS3.jpg
附件5
https://imgur.com/Z2XD8CJ.jpg
https://imgur.com/x92oLzQ.jpg
https://imgur.com/tNNlALi.jpg
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5db8fb0102vv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