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SR700 (39.8万不买吗?)》之铭言:
: 平常应该会分两派械斗一下
: 肿么这次都没看到另外一派?
: 好想知道国文老师会讲什么
: 但是已经离国文课有段时间了
: 遇不到国文老师了 有没有地方的国文老师评点一下余先生呢?
有呀 台派诗人向阳说话了:
http://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19661978051814&id=100000240937281
诗人余光中今天早上病逝于高雄。知道这消息时,我正在桃园机场开车回学校的高速公路
上,听到民视新闻报导这则讯息,相当错愕,不舍。九十高寿的他,如叶枯落地,走完人
生的最后一段路,舍病离苦,也是福寿双全了。
我与余光中先生认识甚早,从初发表诗作到办《阳光小集》时期,他就对我多所鼓励;对
于舍弟林彧更有赏识之恩,林彧的第一本诗集《梦要去旅行》就是他为之作序,对于林彧
表现都市生活的“都市诗”颇为肯定,并以“为现代诗的长途另辟了一站”多所鼓励;我
的诗集《十行集》之由九歌出版社出版,也是他亲向蔡文甫先生推荐所致。这样的提携拔
擢之情,迄今不敢或忘。
而他对活跃于1980年代的《阳光小集》的支持也让我难忘。《阳光小集》当时对现代诗坛
冲击甚大,由于年轻,对于前行代诗社、诗人常有不敬之语,他不以为忤,不计较毫无稿
费,经常提供诗作或译诗给《阳光小集》,用包容和期许的心对待激进的年轻一代。《阳
光小集》这本诗杂志也常见曾经与他有过激烈论战的唐文标先生作品,他从不介意,未发
一言。这些,都让我感佩。
事实上,年轻时的余先生也曾是“激进份子”。1960年代他负责《文星》杂志诗页,也写
过不少主张“西化”的文章,盛赞过李敖主编的《文星》杂志“是勇敢的,它不按牌理出
牌,而且,只要看准了,往往全部show hand,决不逃避。”他还曾以〈剪掉散文的辫子
〉批判当时主流的散文界是“纸业公会最大的恩人,它帮助消耗纸张的速度是惊人的。”
是年轻时的锐气、才华和激进,树立了他的风格和声名。
这一生中,他参与过大大小小的论战,从年轻到晚年。年轻时他和纪弦、苏雪林、言曦论
剑新诗,后来和洛夫之间也有“天狼星论战”;中年时他和唐文标、颜元叔论战;1977年
的“乡土文学论战”,他也参与其中,发表〈狼来了〉一文,指控当时的乡土文学是“工
农兵文艺”,这个指控对他往后的文学令誉造成了相当巨大的伤害。
他在晚年对此一事件的发生,曾表示:“当时情绪失控,不但措辞粗糙,而且语气凌厉,
不像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应有的修养。政治上的比附影射也引申过当,令人反感,也难怪授
人以柄,怀疑是呼应国民党的什么整肃运动”。想来也是悔不当初的,只可惜已然难以挽
回。
我中年之后,因自立晚报经营不善而离职,进入学院,有一段时期和文坛疏于往来,与余
光中先生的接触也日少。我们见面多在文艺界聚会场所,每次见面他总会问:“林彧好吗
?他的近况如何?”他知道我与他立场并不相同,近二十年来与我渐行渐远,所以不问我
近况,却疼惜林彧依旧,对林彧回乡卖茶、生活起居,总是放在心上。
晚年的余光中先生发起“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在今年八月发生的高中国文课纲争议中,
他大声疾呼不可删减文言文比例;很遗憾的,我却站在主张并推动大幅调整课纲的一方,
与他相左。想起年轻时他对我和林彧的提携和关爱,也感到相当无奈。
如今他已远行,缺憾都还给了天地。无论他生前喜不喜欢、满不满意这块土地,他的文学
终究还是台湾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子湾来去的波潮,也将永远记得他的容颜和身影
。
* 图为余光中译诗手稿,〈土耳其现代诗选〉之〈等着你〉(作者康尼克,Orhan Veli Ka
nik, 191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