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神户制钢厂”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板告

楼主: yamatobar (747-8I)   2017-10-20 15:09:22
1.媒体来源:
商周
2.完整新闻标题:
“神户制钢厂”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板告诉你:为何Made in Japan神话破灭
3.完整新闻内文:
由于长期住在日本,有地利之便,不免常有台湾朋友托我查询某个国内热销日货(多半是
药品),在日本何处可买、价钱几许。有趣的是,这些“日货”,多半厂家不明、成分不
清,就连日文也是以错字连篇的“假名”充数。其为膺品,殆无疑义。
国内为何这么多的假冒日货?不消说,这是日本厂家半世纪努力下来,用“品质”打下坚
实的江山,使得“Made in Japan”成了质精耐用的代名词。君不见国内厂家,无分大小
,总爱在自己的商品标示中与日本攀亲带故,能沾光就沾光?就算没半点日本渊源,也要
在名字中穿插个“の”字,以示“高大上”。
之前有个朋友,询问我某个“日本药品”,我略看了一下,这个“日本药”差点没让我笑
出人命。药品包装上印着“产于日本京都府滋贺县”,滑稽程度不下于“出品自嘉义县桃
园市”,国内厂家以日为尊,到了胡言乱语的地步。
早在日货大方标示“Made in Japan”之前,曾有过一小段“Made in Occupied Japan(
产于被占领日本)”的时代,那时日本战败未久,美军占领当局主政,百废待兴,那一段
时期的日货,是低品质的象征。民国43年,台湾的报纸还报导:大阪国际商品展览会中,
欧美诸国参展机械产品,水准远高于日本产品,“所以每个日本人都很坦白地承认日本机
械水准之落后性,并表示应该由这个展览会的结果有所学习以期改进”,云云。
这种连日本人都自承“品质低劣、技不如人”的时代,我没赶上;网络上年轻看倌也都没
赶上。等到我们开始懂事,日本已是“如日中天”,凡属日货,无一不美、无一不好,哈
日族顺势而起,也是合情合理。但最近日本企业连续爆发几次品质管理事件,让人们不由
得联想:莫非日货又被打回原形,成了三流产品的代名词?
日本自2000年“雪印”乳品造成上万人中毒事件以来,品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最近十年
更如地雷引爆般,一年一爆,年年都有。2014年,日本“高田气囊”窜改生产数据,隐瞒
产品缺陷事件;2015年,日本东洋橡胶窜改生产数据,隐瞒产品缺陷事件;2016年,日本
三菱汽车窜改油耗数据,隐瞒产品缺陷事件;几天前,“神户制钢”窜改品质数据,隐瞒
产品缺陷事件。
要是以日文“隐蔽(隠ぺい)”做为关键词汇,搜索日本网站,则各类企业隐瞒实情、欺瞒
客户的案例,多不胜数,让您弄不清这到底是个先进工业国,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日本媒
体以“日本品质神话破灭”来形容,这叫众多日货崇拜者情何以堪?
话说,当年日本企业的品质口碑,是如何建立的?原来,日本自战后废墟蹒跚爬起时,商
品是谈不上品质的,日本人贵在自知,请了美国的专家指导日本企业品质管理的方法。
当时,一位出身耶鲁大学的美国统计学专家,被聘请来日本,手把手地教日本人怎么做好
品质把关,这个人就是有名的爱德华兹・戴明教授(William Edwards Deming)。日本企
业从此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奠定了日后数十年日本货优质的基础。
日本制品以优质形象横扫世界近半世纪后,何以到了近年,却陆续传出品质问题?
事实上,品质问题十有八九是日本企业高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的结果。就以这次神户
制钢品质数据窜改事件为例,神户制钢窜改历史长达10年以上,早非一时的“便宜行事”
。原因就是在于交货期间紧迫,赶进度生产,不得不然。
一位在日本某制造业任职内部审查的日本朋友,曾经透露:“在我们公司,只要认真内部
审查(internal auditing),全都有问题,但碍于交货日期紧迫,我们也只有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怎样才能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审查部门事先告知工厂要审查的项目,让工厂得
以从容准备,等到审查人员来了,自然就是行礼如仪,照表操课,审查结果最多就是“这
个文件不够充实”、“那个标示不够清楚”,小骂大帮忙了。
朋友还提到了一个特殊状况:日本集团企业肥大化,工厂也跟着分布各地,各地厂长有其
升迁压力,A厂的产品达标,B厂的产品却不达标,影响的即是B厂厂长的升迁,这使得各
厂负责人无论如何都要千万请托,务求内部审查通融,其结果牺牲的自然就是品质。
“你要说生产线上的人员,没照SOP来,其实是胡扯。”朋友继续解释道:“SOP当然有,
但是早经修改,成了另一个‘内部版本’,不对外透露。有过几次工安事件,外头指责员
工没有照手册来,其实外头的人哪里知道,员工当然是照着手册来,只不过这手册都是为
了省时省事编出来的内部版本,与正式版本差了很远。”
“神户制钢这次的品质问题,时间跨度10年以上、影响下游厂商200多家,有没有高层主
管介入,这还需要调查?根本不用!没有主管带头,下头的人敢这么做?我们公司的品管
问题,就是上层干部带着干的!所以媒体披露神户制钢的品管问题,有高层授意,我完全
不意外。”朋友说道。
“另外,向来日本制品的品质被外国客户信任,品质稍差一点,也好过外国货,于是你差
一点、我差两点,只要Made in Japan标志仍在,买单的人就是有,这也让工厂的人偷工
减料不手软。”朋友的这句话,几乎就是对哈日族盲目崇日心理的当头棒喝。
如此看来,当年帮助日本企业起飞的品质管理,进入新的时代,未能与时俱进。日本制造
业面对市场需求扩大与从业人口不足的双重压力,工厂管理陷入左支右绌的窘境。再加上
这几年来樽节开销,制造现场充斥着非正职员工,甚至索性转包给外头厂家,早年的“职
人精神”无从传承,更使得日本工厂的品管,雪上加霜。
另外一个少有人注意到的现象:日本制造业的品质口碑,建立在资讯科技尚不普及、甚或
没有的年代,“职人”工艺犹有用武之地,工厂师傅凭经验感觉即知产品问题何在,这在
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制造业的优势。进入资讯时代后,数据管理固然便利迅速,但看着排山
倒海的数据报表,纵有职人达人,一律都成了“素人”,反而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应庆大学河野宏和教授说道:“从前生产,跟上游厂商搞好关系、再弄清楚客户需求
,即能搞定的事,如今有了系统、名字还叫啥SCM(供应链管理),反而徒生壁垒,让人
一头雾水!”
由此可知,日本职人精神与现代资讯科技,迄今尚未找到完美的结合方案。
如果说日本品质从来都是神话,自然不实;但要说日本品质即将成为神话,却极有可能。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J.D. Power公司今年六月所公布的调查结果:韩国的起亚、现代,已经
挤下日本汽车在美国车市的消费者品质评价,夺得一、二名,日本车除了日产之外,全数
落到十名以外;又根据日本媒体报导:向来“爱用国货”的日本汽车制造业部份海外厂,
如今也以中国进口的钢铁取代日本钢铁,在当地厂组装车身,日本业者老实承认,中国钢
铁从三年前的“勉强堪用”,到如今已是“经得起挑战”。
这当然不意味着日本货品质已经全面输给中、韩厂商,但起码显示了日本制造业就算振衰
起敝,面临的已不再是独擅胜场的环境,而是强敌环伺的局面。
日本货走下神坛,未始不是件好事。起码咱们台湾人的哈日病,将因此不药而愈,假冒日
货自然也会销声匿迹。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0995&type=Blog&p=2
5.备注:
9.2,五毛,粪青:中国商品站起来啦!
作者: tw88 (台湾ㄅㄨㄅㄨ)   2017-10-20 15:10:00
哈日族UCCU
作者: catwalk456 (巴黎草莓)   2017-10-20 15:10:00
杂志文……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17-10-20 15:11:00
有老鼠屎不代表其他都烂
作者: nh60211as   2017-10-20 15:12:00
皇民快猜神钢的钢铁硬度
作者: SaintSeven (我喜欢妳)   2017-10-20 15:12:00
滞台蝗闽麻烦抓去当原料烧一烧
作者: Alexei   2017-10-20 15:12:00
伤粥 哈哈 伤粥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17-10-20 15:13:00
请优先选择 Made in China
作者: becareful (Love of My Life)   2017-10-20 15:13:00
ㄏㄏ
作者: ams9 (大发利市)   2017-10-20 15:14:00
日本台湾化 不行了
作者: tcancer (Vairocana)   2017-10-20 15:15:00
只证明爱在包装上用假名装日货的家伙更等而下之而已
作者: fenix220 (菲)   2017-10-20 15:17:00
止兀の忧
作者: greysholic (thatssuchbs)   2017-10-20 15:19:00
还真无聊 日本再烂也轮不到鬼岛来说嘴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19:00
整篇文章看起来前后矛盾 工业制造不谈标准不然要谈什么?
作者: solsol (乱风)   2017-10-20 15:19:00
仁爱眼镜的一个自有镜片品牌名字就取日本名啊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21:00
职人精神也只有手工业才管用 工业产品搞职人精神?这哪招一部车几万个零件是要怎么搞手工业的职人精神那套?
作者: yolasiku (我的绿卡能吃吗)   2017-10-20 15:22:00
然后支那贱畜跑去日本爆买日本货 这就是贱人买贱货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22:00
每个零件只要靠师傅摸摸摸就量产 那当初找戴明来干嘛?车厂每年要求供应商降低成本 这种变相压榨怎么不拿出来讲
作者: Luson162 (闪闪大西瓜)   2017-10-20 15:25:00
开模试做细修 颜色调料校对 来来回回好几次才能量产R
作者: Tosca (hi)   2017-10-20 15:25:00
其实就是因为品管神话太进步 所以工厂移到哪一国都没差所以双B都在南非开工厂了 美国一堆车厂移去墨西哥因为在品管人的眼中 只要品管做得好 在哪里生产都没差阿XD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28:00
所以结论就一句品管沉沦就可以打死的话 硬要跟职人精神扯在一起我也是服了
作者: show282 (豪)   2017-10-20 15:30:00
呵呵,有人以为照SOP做,就能有最高品质
作者: Luson162 (闪闪大西瓜)   2017-10-20 15:33:00
以前公司就是供日商部品的 规格要求上很精细 但大家混
作者: show282 (豪)   2017-10-20 15:34:00
呵呵,写SOP的人,都未必操作过那台设备,最高品质,科
作者: Luson162 (闪闪大西瓜)   2017-10-20 15:34:00
料造假数据是日常 日商也知道 在年底为了财报好看 也会大量转单到零件便宜的厂 啊越便宜混得越...= =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7-10-20 15:34:00
他说的就是日本已经不落实品管了SOP都改成自家省事版本,加上品管检验便宜行事,就是堕落日本当初就是戴明的品管技术带起来的,只是现在不遵守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39:00
如果要谈品管 就要扎实地谈品管圈 数据的东西讲到最后
作者: show282 (豪)   2017-10-20 15:39:00
日本研发出来的技术太精密,量产不容易也是问题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41:00
直接扛出职人精神这个很难具体量化甚至操作化的东西
作者: show282 (豪)   2017-10-20 15:41:00
日本那种不犯错的精神,导致他们没留工厂犯错的余地
作者: Tieylea (A.T.C.G)   2017-10-20 15:42:00
我真的瞬间对通篇文章产生阅读障碍 我不是否定"人"在品管重要性 算了 反正财经文章不是论文 我好像太激动了
作者: show282 (豪)   2017-10-20 15:43:00
职人精神就是用以致学,现实的工厂设备理论化现在的研发都在补强这块,但是很难做好毕竟很少人愿意待生产线,熟悉流程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17-10-20 15:52:00
精密不能量产?德国人可不是都做订制产品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