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湾姐姐的看法是
老实说
我也不懂......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到台北唸书后才发现什么叫蜂窝现象
连我在高雄念高中,或从小到大常到高雄逛百货都没看到这种现象
即便有,也不是夸张的(相对大台北的风气)
这不是网络时代才有的现象,事实上,从台北人的对话就可以感受到“偏执的焦虑”
跟大学认识的台北人聊天时,他们常问我的问题都满一致性的
“你怎么还没(做某事)?其他人都开始了耶”
=> 其实我根本对此没兴趣,但他们就是会问每个人一轮,其他台北同学也会问我同一个
问题
“你觉得我该不该做?可是别人都......”or
“(这东西)超好的,你怎么还没有”or
“你为什么偏要跟别人不一样?这样很吃亏”
=> 被问著问题语气都带着“说教”意味,如果是爱装熟的学长姐,还会以威胁的语气严
肃告诫。
但我仍然不懂的是,这关他们什么事?可是就很爱在我面前一直讲、一直讲
即便你跟他说我买的/用的/做(某事)比较好,理由是......... 他们好像都没听进去的样
子
好像只要是“非属于环境里的讯息”,他们当作那些不存在一样,也没必要去多了解
“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等我在台北待3-4年后,才发现,他们并没有要听你发表个人意见和理由
他们只是想确认你有没有用/买/做(某事)
仿佛他们的信念是“来自于收集别人的讯息来决定自己该不该做”
这就是所谓台北的社会(或道德)行为模式
Ps. 老实说,八卦板的问卦话题有些还满好分辨是不是北部人的
相对于南部我以为一窝蜂的刻板印象,指的是
例如:
种植某种水果很好赚、哪种农药够猛、早餐店好赚也来开一间
但我们很少有同质性的个人行为抉择,反而受家长背景的影响很大
由于班上家长从是各种工作类型和种类非常多样,社会(或道德)行为模式也就非常不同
自己个人的决定跟自长辈的观念有直接关系,反而比较不受外界大环境直接影响
像厚奶茶这种事,问南部的亲友,多数就是一副“喔”的不以为然表情
顶多问“你有喝过吗?”有,也不会影响到他是否决定要不要买的情绪
以上我没有要讨论谁优谁劣
毕竟像南部也有自己的伦理、拜拜的价值观念,这部份我个人可无法容忍
南部大部份长辈始终无法理解我这种外国人的思维
反而在北部会遇到一些知音,甚至羡慕台北有些朋友思想可以完全跳出在台北的社会框架
我想说的是环境造就文化
到一个环境去,运用观察能力学会分辨哪种行为属于个人、属于社会或属于国家
这是很重要的事,在年轻时培养这种关于“人”的观察,跟独立思考非常有关系
不然有“独立思考”或“哲学或逻辑”这种课,也只是学个理论而已
最后又是千篇一律,有学等于没学
喵(失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