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takearest (科科)》之铭言:
: 一年台湾回收45亿支宝特瓶
: 平均每人一年回收20支左右
: 这些回收的宝特瓶到哪去了呢?在做成宝特瓶嘛?有八卦嘛?
(第一次在八卦版发文,本人略懂略懂,出来献丑一番)
Well...虽然有点离题,但这一切的故事就从废弃物处理法开始:
简单来说,宝特瓶是属于“应回收废弃物”,
谁制造出来(如饮料公司),谁就要负责回收、处理,
但制造者没这个能力,因此付了一笔处理费,
让政府核准设立的回收厂、处理厂去处理,再根据回收、处理量给予补贴,
这笔钱以前民众也领的到,就是一个宝特瓶1元的那个时代;
终于接近一点原标题了,
依台湾的现况,回收的宝特瓶大都是经历了以下流程:
捡回收的(基本上从散户、大户、小户甚至各种机关的回收桶,未领补贴费都算在这里了)
↓
回收商(受补贴机构,全台约数百家):从一堆回收物中分类出各种材质、打成压缩砖
↓
处理商(受补贴机构,全台约30家):解压缩后,把瓶子处理成干净的碎片
↓
再生塑胶工厂:碎片是无法直接利用的,要做成再生塑胶粒
↓
各种客户:我想这就是原PO想问的问题了
宝特瓶的材质是PET,
包括衣服、购物袋、毛毯…各种纺织品,还有拉链、填充棉等等,
几乎都含有PET的成分,
然而,现在石油价格低,使用回收塑胶粒还不如使用新料,
因此大部分能用PET(宝特瓶材质)做的东西,都不用回收料,
几乎只剩下纺织业有在使用,因此其实推文的回答虽然简单,但也算是挺精辟的。
只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meredith001: 衣服
衣服是从丝(或者应该说纱)来的(废话?),而抽丝对原料有一定的要求:
包括黏度、洁净度、色泽、杂质率等等,
新闻上报导的只要回收多少个宝特瓶,就能做成一件环保球衣,
说得相当轻描淡写,
也许大家以为回收系统中的宝特瓶长这样:
https://imgur.com/CXavi61
然而,大部分我看到的宝特瓶却是长这样:
https://imgur.com/1WdocFY
https://imgur.com/W05r3ko
https://imgur.com/sSsUNcw
推 meowchen: 你知PET去除瓶盖和包装 是可以100%回收吗?
说的极对,但是真的会这样做的人,能有多少呢?
瓶盖还算好处理的了,
瓶身包装的部分,绝对不是用人工去除的(工厂里可没有志工啊!);
光是包装就让各大处理厂头痛万分,
加上人们放在宝特瓶中的东西千奇百怪,
茶包、吸管、筷子、橡皮筋、塑胶绳、菸蒂、槟榔,
也许有的人根本把宝特瓶当成垃圾桶来用......
每个杂质,拖了一个瓶子下水,让整个瓶子成为次级料,
就不提食药署《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规定,食品包装不能回收使用,
(这种东西回收了你敢用?)
而一般大众所能想到的再生商品,几乎都无法使用次级料,
这些送人还不一定有人要的塑胶,大都往人力更低廉的国家去做分选了。
到此,问题回答的差不多了
而我想各位乡民如果有耐心看到这里,
应该也能猜到,本人就是身处宝特瓶回收体系的一员,
因缘际会在网络上搜寻到这篇旧文,
抱着一丝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台湾这行业的一些细节,
对回收原物料的品质略尽棉薄之力,
说是讨拍、图利厂商之类的嘛,我也认了,
就算只是多让几个人看到也好,
也许这篇文就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