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uqYQFc
作者 ● 朱谧/商周网站专栏作家
1995年,大学时我跟好友第一次到香港自助,英殖时期奠定了香港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当时购物讲中文,很容易产生被歧视感觉。
2007年,香港97后回归10年,一片学普通话热潮让当时的我,出差也好,旅行转机也好,讲中文没什么压力。
今年8月,国外回来过暑假的亲戚,从台湾转回香港夫家,我们带小孩去香港碰面,短短四天,中文在这虽被接受,似乎却不怎么受欢迎。20多年前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
前两天在迪士尼乐园,游乐设施、饭店设施都让小孩一路兴奋又开心,但大人的观察视野可不同孩子,因为也去过日本迪士尼,更能发现:在香港,服务人员脸上几乎没有愉悦表情,这里不是迪士尼吗?怎么回事?
香港品质以往名列前茅,最近却落到世界排名倒数,在园内的Corner Cafe餐厅内,我真的看到了落差。要价200港元左右(约台币800元)的牛肉中式套餐,只有几片肉片、一碟青菜,配上一碗白饭,网络上其实已经有不少人警告这家餐厅菜色不可口,大家也有心理准备,就冲著米奇,当一次冤大头吧!
令我们大失望的是服务态度。
当天,因为时间接近九点烟火秀时间,突然人潮开始涌进餐厅,服务人员手忙脚乱,负责我们这桌的女生,可能是我们中文讲得太快,点餐内容又有点复杂,脸上开始出现不耐,重复了好几次终于把菜单搞清楚。
我心想,这上菜不会有错吗?果然,晚餐一上来,菜色不是跟邻桌搞错,就是一问三不知,可能是领班看不过去,开始找其他人帮忙,这下更惨,这上菜人跟点菜人不一样,情况更糟糕。
这时,这位名牌上写着Joanna的小姐,铁青地走到我们这桌,拿着菜单很不客气地用她的广式中文指责。
终于,老公发飙了,开始用英文大声骂人,You should be patient and polite. This is Disney land. We deserve high-quality service. 。
果然,Joanna好像醒过来,连连说Sorry,之后远远地躲到一旁。
这次我们入住的是迪士尼的Hollywood酒店,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早餐。因为前几次的经验,都会有卡通人物到桌边,亲切地跟你拍照、击掌。
但这次,我们一行十人一进餐厅,就领到一个号码牌,小朋友只能领着号码牌跟一个穿着厨师服的米奇(真的还满不像米奇的)拍照,有工作人员专职摄影。
本来以为有专人拍照真好,但当老公拿着手机也要拍时,却被以“不要超过拍照线”为借口,“软性”地干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照片,都是要高价才能取得。哎…这是迪士尼吗?!
也许,因为大陆游客太多,迪士尼需要管制人潮、需要掌握效率,业绩下滑的香港迪士尼,需要上缴更多的获利,但当效率取代了欢乐这个迪士尼最重要的“溢价”来源,迪士尼还能收取这么高的费用吗?
迪士尼不便宜,大家行前都知道,但这次付的,真的“心不甘、情不愿”两天的迪士尼行程观察下来,大约只剩下游行与剧场表演者倒是敬业非常,展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之后跟一位常住香港的朋友讨论,他基本上同意我的想法,香港因为地小人稠,基本上,对于外人,很容易出现“欺生”的态度,中国人还没富起来之前,讲中文的人,就很容易被标签为穷人,对于穷人,服务不必很好。
中国人富起来之后,香港不少服务业从业人员,打从心里不服,但却又得侍候土豪,心里不平衡的结果,“欺生”的态度,就容易从日常小缝露出来。
不只迪士尼,逛市区书店帮小孩买的文具结帐,我一开始用中文,后来用英文提问,我的英文再怎么破,还是感受“两种语言”被服务的差别待遇(从没微笑到大微笑。)
香港,四个台北市大,700万人口,数据上说,这几年陆客到港观光人数虽减少,一年平均还是有4千万以上,是一年来台陆客人数的10倍…
这四天,我感觉香港人一听到普通话(中文),像是不信任似的有防御排斥,今年是香港回归20年,看了台湾媒体相关报导,现在的香港年轻人,似乎陷入自我认同的危机及自由与自主的挣扎中,可能是这样,普通话对他们,是一种矛盾复杂的不安与提醒。
不知道再过10年的回归30,“普通话”会用哪一种形式与意义存在于香港人民的心中?至于香港迪士尼,除非你的小孩对于卡通人物有一定的偏执,能不去,就别去吧!
心得:要练英文骂人 到那都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