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点说明:(人们如今相信人工养育往往要对我们在宠物鹦鹉身上见到的广泛
福利问题负责,包括咬毛和自残。)
FB连结:https://goo.gl/yyqfrC
FB内容:
对许多决定养一只鹦鹉当宠物的人来说,根本没考虑过可能选择由亲鸟养育出的鸟。妳何
必这么做?亲鸟养育的鸟永远不会像牠们被人工养育的同伴那样极度“天真温驯”或“可
爱顺从”,此外就连接近牠们都要费上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工养育的鸟被默认为是温驯的
-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答案。大众虽然很可惜尚未接触到讯息,但为主流宠物市场产出人
工养育、经历铭印作用的鹦鹉拥有几项已知缺点。
最近BBC纪录片“相信我,我是个兽医(Trust Me I'm a Vet)”播放关于饲养鹦鹉的片
段我很有兴趣,其中推广了人工养育远不如亲鸟养育更适合当宠物的讯息。值得关注的还
有商业化人工养育鹦鹉在欧洲几个国家如荷兰和奥地利,目前因动物福利的缘故已成为违
法行业。
[铭印问题]
人工养育鹦鹉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剥夺幼鸟为建立正常社交与性行为而与同类接触的需求。
由人类饲养的鸟很容易长期铭印在她们身上,成熟后往往较偏向视人类为社交和性方面的
伴侣。展现程度随鸟种而稍微不同,不过巴丹是出了名的极易受这些问题影响,且最不擅
于应对。已铭印的鸟常对自己的饲主展现不当性行为,如求偶和自渎,时常对与人类的接
触表现出强烈偏好,即便其牠的鸟就在附近。饲主未回馈这些性行为,或几乎花费自己所
有时间与自家鸟社交互动都能造成问题。有项研究显示雄性鹦鹉的铭印比雌性更强烈,其
主张由人工养育导致的性铭印程度在性别上可能有差异。
最终,若鸟视人为满足自己社交/性繁殖的主要来源,人成为牠的“族群”,牠不再明白
物种上的分界。当那只鸟被侷限在笼中,而牠其余的“族群”远离牠,包含牠选为潜在伴
侣的人类,这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对鸟来说也容易受到相当大的挫折。在野外,多数鹦鹉
正常作息的生活期间会花上几乎所有时间待在其牠鹦鹉附近。这包含栖息在内。即便是独
自在笼内栖息,没有其牠鸟在附近慰藉也与许多鹦鹉的正常行为模式相悖。
鹦鹉本能上是群居程度非常高的动物,一旦牠找到伴侣,通常会形成非常紧密的关系,深
情地替对方理毛(allopreening)并几乎永远伴随彼此。最后牠们会开始交配且考虑寻找
巢穴养育后代。亲鸟养育、未铭印在人身上的鹦鹉会找另一只鹦鹉来履行。人工养育、已
铭印的鸟往往找人替代。
那个人对牠的“暗示”没反应时,鸟变得更加沮丧。特别是那个人接着对自己的丈夫/妻
子/朋友/孩子展现情感、鹦鹉待在笼内而对此无可奈何时。
是这种挫折造成以不同形式表现出的严重心理创伤。起初,可能会有尖叫和/或攻击问题
。虽然人们通常明白鹦鹉会挑一人作为伴侣并成为所谓“单一人的鹦鹉”、对其她家庭成
员展现攻击行为,她们往往不了解鸟为何对牠们所选定的人类“伴侣”展开攻击。
[破坏羽毛]
若鸟变得太过沮丧,牠可能对任何可触及的人攻击发泄,包含牠最爱的人。除了攻击,过
多噪音和尖叫也常在这种情况下发生。随着攻击,鸟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常被关在笼内,和
自己选定伴侣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这进一步增加问题,让鸟更感到沮丧,引起甚至更深
的心理创伤。
当鸟再也无法应付自身挫折,并需要额外的“应对机制”,最常见的结果是破坏羽毛的行
为-咬毛。我已数不清我见到咬毛鹦鹉多少次,而饲主认为牠是“无聊”或感染螨虫。当
妳询问她们过去的经历,几乎无可避免都是人工养育的鸟、单独饲养、生活基本上都待在
笼里(即便牠每天出笼2-3小时)、绝大部分与其中一个家庭成员配对。身为不断重复听
到相同故事的禽类兽医,这让我沮丧至极,我确定如果我遭遇其中任何一件事也会把自己
的毛拔掉!
咬毛不是这种情况下的唯一结果。有时会出现泄殖腔脱垂,母鸟也会在笼底重复产蛋,以
及最坏的情况下,破坏羽毛行为可发展至自残。看到鹦鹉真正在残害自己,造成极可怕的
皮炎病变感染,有时露出下层肌肉的病例实在令人心碎。对如此重复不断的鸟而言,安乐
死往往是最温柔的选择。
这种情况最困难之处在于试图解决它。许多面临上述问题的人一旦发觉行为问题的可能原
因,便决定纳入另一只鸟做为牠的伙伴来解决。问题是,鸟在年幼时一旦铭印在人身上-
就永远保持了。假如牠顺利回应新伙伴而未展现极大攻击性,新来的鸟对牠来说可能在某
种程度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就我多数的经验,那只鸟仍会更偏爱人类陪伴,牠还是会对
人类饲主展现性行为且在许多情况下,牠会继续咬毛,并以沮丧的状态生活着。对我来说
解答分两部分。繁殖者应停止生产完全经历铭印的鸟,人们在取得鹦鹉幼鸟时应伴随其牠
鹦鹉幼鸟,而非牠们单独一只!
[完全铭印与社交铭印]
尽管截至目前,状况最少的是那些由亲鸟养育的鸟,但不可否认仍有必须接手的时候。例
如亲鸟拒绝养育自己的后代、单亲或失去双亲的鸟。这些情况下,繁殖者不接手牠们必然
死亡。这些情况下,人们需要仔细思考她们养育鸟的方式。在育雏器中的各别空间养育鸟
将造成鸟的完全铭印。反之,在集中幼鸟的空间共同照顾将形成社交铭印-鸟仍会对人类
有某些程度上的铭印,却随时与其牠鹦鹉共处,仍然认清自己是只鹦鹉。
虽然这些鸟仍可能承受行为问题,也可能比亲鸟养育的鸟更容易有诸如破坏羽毛行为等问
题,有充分的科学证明幼鸟在一起照顾时,发展异常行为的风险大大降低。理想情况下,
共同照顾幼鸟的空间会容纳年纪与品种相似的鸟。不过,即使品种和年龄层混合也可提供
良好效果,对鸟来说也是比单独饲养更好的方案。我个人的看法是各别养育再单独售至宠
物家庭以动物福利角度来看并不妥善,这种做法真的应被禁止。
值得庆幸的是,有越来越多繁殖者如今在远离这些事,且在鸟界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调
整。有几个让幼鸟共同成长的大型机构最终维持稳定繁殖能力。只有一只幼鸟、除了人工
养育别无选择,并产出完全铭印的鸟,这样的情况我怀疑是否合乎道德,人们必须承认在
权衡之下,继续这条路是否符合鸟的最佳利益。
[亲鸟养育的鸟能成为好宠物吗?]
尽管亲鸟养育的鸟真的不是天生温驯,一般甚至恐惧人类,有时达到相当明显的程度,在
亲鸟养育过程可采取一些步骤以提高产出鸟更稳定、更顺从的机会。有科学证明以偶尔接
触新生幼雏为例,可让鸟同等享受鹦鹉和人类的陪伴。这包括一周总共五次在还给亲鸟之
前,接触新生幼雏20分钟。虽然这对相当不满于任何巢箱干扰的亲鸟来说可能不容易,若
有亲鸟允许这样做,这是个产出稳定、由亲鸟育雏,且有成为良好宠物鸟潜力的理想方式
。当然,有些亲鸟不会允许,试图进行可导致杀婴或遗弃。
所谓的共亲职(co-parenting)也是种透过亲鸟养育后代,但人类通常在清晨和傍晚补充
喂奶的手法。某些情况下这会持续至羽翼丰满/断奶,有时繁殖者会将羽翼接近丰满的幼
雏移出巢外,以便完成短期照顾。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考量这些鸟常出现的异常行为,不过
初期报告显示共亲职是产出由亲鸟养育、稳定且具有良好宠物潜力,大有可为的做法。
即便完全由亲鸟养育,若在够小的时候接手(刚好断奶期)并给予大量时间和以奖励为主
的训练,往往会成为良好稳定的宠物鸟。不过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时间、知识与经验,对养
鸟新手来说可能不太适合。
[结论]
人工养育牵涉到鹦鹉对人类的铭印作用,使鹦鹉越过其牠同类向人寻求社交与性方面的满
足。人们如今相信人工养育往往要对我们在宠物鹦鹉身上见到的广泛福利问题负责,包括
咬毛和自残。
单独人工养育并产出完全经历铭印的鸟是许多人认为应列为非法的作为,如其它几个欧洲
国家所制定的一样。反之,与其牠幼雏共同养育和产生社交铭印而非完全铭印是更好的选
择,尽管不容易降低异常行为至亲鸟养育者所表现的程度,特别对于因公/母鸟缺乏育雏
能力或丧亲而无法选择由亲鸟养育来说它是很好的折衷办法。有些技巧可应用在亲鸟养育
,例如接触新生幼雏或共亲职,这可使鸟温驯,却无铭印。这些鸟可能是最适合宠物生活
的鸟类。最重要的是,鹦鹉乃群居物种,牠们应随时有其牠鹦鹉的陪伴。虽然如果饲养鹦
鹉的做法正确我完全支持,但我觉得把一只宠物鹦鹉养在笼内的日子需要终结。 #鱼酥
翻译
出处:Dr Tariq Abou-Zahr BVSc ECZM Resident (Avian) MRCVS. (2017, Jul). Why
We Shouldn’t Hand-Rearing Parrots. Parrots Magazine, 234, 30-32.
#每隔一阵子就要捅自己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