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在八卦板大约在两三年前就开始热门起来,
有趣的是,对于第三方支付或行动支付反对者的理由一直在变更,
而通常都是反对意见被推爆,然后奇怪的论点就扩散到各大论坛和FB去。
许多理由,本来就是因为为反而反而存在。
在讨论以前,我想先说的是第三方支付与行动支付并不等于中国,
以免每次只要发表类似应用的支持言论就先被打成9.2或五毛..
各国本来就有不同的消费习惯,
并不存在进不进步的问题,但会存在方不方便的问题,
我相信在台湾悠游卡尚未布点那么多的时候,
台湾也会羡慕香港日本在电子票卷上的优势。
你说台湾不进入电子/行动支付,确实是不会有影响,
因为台湾已经算是相当方便的,
只是贪婪的使用者/消费者,在使用过更方便的模式后,
自然会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也有类似的模式,
比如悠游卡之于SUICA、八达通,
而电子/行动支付之于支付宝。
多数人感到支付宝的便捷性,
不如说是支付宝所能使用的延伸应用与电商服务相对完整许多
你可以选择学习优点运用在自己开发的系统,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别人的系统,
比如直接使用支付宝,但我希望台湾,是前者。
很可惜的当台湾8591第一次尝试进行第三方支付的尝试的时候,
我们第一个反应是直接打脸。
就技术而言,台湾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电子商务与支付系统做的跟中国一样好
甚至更好(比如说隐私与安全问题)
但许多系统却常常只做了半套。
我想很明显的并不是技术与习惯的问题,
有一些则是牵扯了利益交换。
说明电子支付时,我很常举一个例子,就是台湾威秀影城(老文重PO不好意思)
威秀时常会进一些相对冷门的动画片,因此学生时代身为肥宅的我,
也很喜欢去光顾台北威秀。
但我在那时候,始终没有办法明白的一点,
就是为什么明明我已经在网络上订票,却还规定我30分钟前必须取票完毕,
肥宅是很不喜欢待在人多的地方排队的,
但是不去排队就要取消我的位子,然后这种半吊子服务竟然还要收我20元手续费? WTF?
实际上就当时技术上来说,威秀完全可以直接在网络上验证完我的信用卡并且让我选位,
并完全预约位子,但为什么不做??
很简单啊:因为要卖你爆米花,你不去排队他怎么跟你推销,20元哪够他赚?
谢天谢地的是,威秀在去年终于把它的订位系统更新为可以完全于线上支付完毕。
虽然还是要收天杀的20元。
对我来说这一等,就是6年。
(我知道有人要说 威秀在15年就做出刷卡购票了,
但当时它有限制必须在某家银行信用卡,限制大得很)
而在他的系统更新前,中国很多城市的电影院,
早就可以在网上完成选位、支付,
并且可以直接在机器上面直接取票。
你会说,台湾的消费者不需要这种便捷服务吗?
实际上绝对会需要,只是大多数商户不做,
理由包括:高层守旧、担心节外生枝,害怕改变,
因为改变很麻烦,还要花钱,还会赚更少钱。
本鲁从小就十分喜欢线上消费,因此对于台湾电子商务发展的体会很深,
本鲁蛇出生在小学若会使用电脑,就是小神童的年代,
因此小学的时候就常常被叫去当工具人修电脑。
第一个让我觉得网络消费实在太神了的应用,是Y拍,
这个几乎从我国中小就开始使用的东西,
第一次收到货品的时候,开心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
但每每到ATM前面转帐,都要再三确认,深怕对方帐号输入错误,
然后害怕对方爽约没寄给我,因为Y拍的诈骗,也常上新闻
对于一个中二生,这些害怕都是很正常的。
http://imgur.com/a/SWOR1
(别误会,间之楔是帮我的同学买的XD)
再来让我觉得很神的,是博客来的消费模式,
我还记得我在电脑课上,跟同学炫耀我从网络上订了一本书,
它不但送货速度超快,还会直接送到我家附近的小7,
根本就是文青+高科技一次满足,好棒棒。
http://imgur.com/a/UXmse
(我能找到最旧的订单只有这笔了,kimo年代的好像不见了)
接下来出现的ibon,超商取货,都让我着迷了很长一段时间。
8591 我也做过几笔买卖,
让我觉得很纳闷的是为什么P拍Y拍不导入这种对双方都有保障的交易系统。
台湾拍卖网站C2C的消费者都是盘子吗? 难怪台湾至今还是诈骗者的天堂。
现在唯一能打的,大概也就剩PCHOME了
比如说前阵子最主流的论点是因为中国的信用与假钞问题,
所以台湾根本不需要这类行动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模式。
虽然这个论点在近期渐渐被不攻自破,不过在这边还是先以我自己的观点,
打脸一下上述两个"理由"
先说个人观点整理出的结论:
1.中国的电子支付与第三方支付的兴盛是否是因为假钞问题?
不是,从中国支付宝的发展过程来看,不论是从商家或消费者的角度,都跟假钞无关。
2.中国电子支付与第三方支付的兴盛是否与信用有关?
不是,因为信用与支付模式并不存在冲突。
3.台湾习惯刷卡、悠游卡,所以行动支付很难推?
不是,从中国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个论点本来就有待商榷。
是不是假钞问题,你可以随便抽问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中国人,
他是不是因为假钞,所以考量使用支付宝。
许多人则表示,假钞防范对于商家有利,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推行有帮助,
台湾没有假钞问题,所以不需要,
恕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论点,因为从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时间来看,
这样的论点并不成立。
我以我自身的观点提供给大家参考,
我大部分不是待在中国一线城市(除了在2014年北京待了三个月),
其他大多待在2~5线城市,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还麻烦大家指正。
2012年我因为工作关系,跟一大群台湾同事初次前往中国出长差,
那时只是在东北的一个三线城市出差,
所幸当时中国开储蓄户的手续非常简单,审核非常宽松,
顺利拿到了储蓄卡,而那时的储蓄卡,不需要额外询问,
本身就具备了debit card功能。
当时全部台湾的同事,包括本鲁都觉得中国很奇怪,
为什么没有纸本存摺?? 这样根本在乱搞吧?? 共产国家真可怕
之后想想,到底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纸本存摺?
而中国在此时,大家对于刷卡消费,也是非常习惯且稀松平常的一件事,
因此对实体刷卡来说,并不存在因为习惯刷卡所以行动支付就没有发展空间这种说法。
因为是长差,所以时常会需要购买一些东西,
但是在三线城市又觉得外面卖的东西没那么可靠,
因此鲁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跟在台湾一样,先上拍卖网站!
鲁宅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淘宝,因为我期待的8591+Y拍的消费模式,
竟然在这边已经是主流。
它的消费模式非常简单,输入你的提款卡号,然后OTP短信认证,
就完成了付款动作了,并不需要储值到支付宝,
他已经帮你完成支付给对方的担保,你不用插卡再ATM转帐,也不用登入网络银行,
要注意,这是C2C消费,并不是像PCHOME购物的B2C消费。
让我觉得支付宝应用于淘宝最便捷的地方在于
1.他有办法整合中国全国银行的直接支付。
2.担保消费,对消费者有保障,诈骗能有效减少。
3.银行的OTP认证,是本鲁认为以当时技术相对安全且简单的认证方式
(本肥宅在此前于台湾大量接触是智冠采用于WOW的登入)
是的,淘宝超多假货,我也买到过假货,
阿为什么既然台湾拍卖货品这么棒,不把这个模式拿来用,拿来加强自己?
这个模式,无庸置疑,明明就是超棒的模式。
台湾的信用很好吗?既然台湾的信用很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Y拍诈骗?
为什么乔治玛莉推出时造就一股卡债风暴?
实际上支付模式或第三方,跟信用并不存在冲突,
即使是第三方支付,也可以提供信用超支。
另外,中国其实也很多信用卡,并没有发展的很晚很差,
只是因为所有银行帐户开出来就已默认是银联Debit card了,
相对数据来看,具备信用支付的比例就少很多,
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办理信用卡的诱因本来就低。
而台湾由于发展历史不同,造就了初期信用户就大于debit的局面。
既然都可以刷卡,中国有因此就发展不起来吗?
火车票售票系统,也好用太多,
因为那时候,
台湾连线上买断火车票都有问题(现在已经可以了,但系统还是烂到我不知道怎么吐槽)
但当时还不是用支付宝,
而是直接采用银行的快捷支付,
整个订票系统也是已经整合好全国银行(卡号+OTP)
另外提到的电影售票系统,也是直接线上能够买断,并且直接取票。
(但在本年于本鲁所在的城市,系统还不是特别的方便,
因为还是要于开演前到柜台取票,整合性也还很差,
不过再过一年,这些问题已经完全消失)
隔了一年,本鲁又带着干意到中国四线出长差,
能感受到的主流线上消费(当然也可能是本鲁才刚开始使用)
渐渐转往京东、1号店等B2C网络商城(类似对比台湾PCHOME线上购物)
2014年于北京出长差,
最热门的消费模式则是线上团购卷,因为大家都觉得线上团购卷很便宜,
所以渐渐都采用线上团购,在这个时候,
淘宝则开始强制绑定与实名认证支付宝,
人们开始渐渐不直接采用银行支付,而是把钱转存到支付宝内消费。
在北京,京东是主流,六环之内上午订货下午到。
2014年底,支付宝应用开始更加扩大性的发展,
叫车软件开始盛行,支付宝开始进一步扩大实体应用范围。
15年初,支付宝整合更加扩张,开始出现应用在实体商店,
支付宝推出多个商家优惠,
若你没有用支付宝,你就没有这个优惠,
有些只是提供5~10元折扣,有些打折,有些多赠送小食品。
使用人数进一步扩大。
15年底,外卖开始盛行,几乎所有上班族都在使用外卖吃午餐,进一步扩大使用人数
16年~17年,比较少去中国,只知道应用越来越扩大。
近期让我比较惊讶的是,京东的货仓与物流发展已经让我觉得相当吃惊
在3~5线城市也有办法当天送达(当然,不是全部商品)
这个肯定会让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网络消费
而对于实体商户,从一开始的团购,
渐渐发展到多一个"支援"支付宝支付,
过程其实就只是因为,支付宝越来越多人在使用,且支付宝有提供优惠,
就像台湾的商店,当信用卡使用人数变多,大家会希望商户可以刷信用卡,
不然商家哪会那么无聊给VISA狂抽?
是很自然的发展过程。台湾老四川以前不能刷卡消费,
以前常常在官网靠杯VISA抽太高所以不提供,现在最近也开放了
对于商户来说,会开放支援支付宝,单纯是因为支付宝
1.使用人数多
2.支付宝提供的付款优惠,可以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
3.佣金不高
注意到了吗? 实际上都是从网络商店,以及网络线上支付开始推行,
并不是一开始就从实体商店推行,
而网络商店,本来就不存在假钞问题!
你跟中国摊贩消费,它也不会跟你推荐使用支付宝支付,
它生意忙的时候还会觉得你拿支付宝支付很烦
它只是提供了这个选项的可能性。
支付宝的发展过程,
从来就是从线上慢慢发展到线下实体,
因此说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因为假钞问题,不论是对商家还是使用者,
这个论点,明显是有问题的。
我也不是要反对使用信用卡,
实际上信用卡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他的盗刷保护机制,
本鲁的VISA无限卡最近才在海外被盗刷10万
发卡银行在本鲁收到消费短信的10秒后就打来跟本鲁确认,
这实在值得让人称赞,但即使是这样,
你还是无法否认它存在许多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它存在许多缺陷,
我觉得信用卡实体刷卡目前的模式已经太过过时,
他的安全风险太高了,交易或输入的过程都是明码,
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导入OTP还可以出现直接线上授权出去盗刷,
侧录风险比一般任何一种电子交易模式都还高
我真的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某些乡民会觉得这个已经模式很好 不需要进步,
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盗刷保障,但非常的不方便,
我自己被盗刷过两次,盗刷事小,但补卡程序和否认交易程序很麻烦,
尤其是本鲁长年在海外工作,觉得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好在现在再配合其他支付模式下(Apple,google,samsung),已经渐渐的稀释其风险,
目前最好的方式是Samsung Pay模式,可惜也只能在samsung手机上使用,
不然我认为这是VISA目前最佳的电子支付方案。
(因为可以支援旧有POS设备)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确实存在其缺点,
比如说过度发展,有人认为会影响到实体商家甚至整体经济活络性,
这点我不是经济专家没办法提供分析。
但是,我强调,我只是作为贪婪的消费者,我会希望我的消费更加便利,
而且会希望网络能帮我做越来越多事情(好吧,可能是因为我是肥宅)
就算只是传统的刷信用卡,
台湾有太多电商与线上付款机制有太大的改善与发展空间。
再让我吐槽一下台铁,连越南国铁的支付与取票机制都比它好太多,
我不要求做到像德铁的系统,
但多少年了,至少也要能赶上越南吧?
本土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在我来看,
这是台湾有史以来有机会打破VISA(Made in USA)与银行在台湾垄断的局面。
既然八卦板不喜欢类比中国支付宝模式,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解套方案,
就是台湾应该渐渐去模仿日本SUICA模式,并吸取中国延伸应用的经验,
SUICA已经有很棒电子钱包功能,并整合了传统的实体卡片支付。
实际上就某些观点来看,中国的支付宝还是相当落后的,
比如说他的主流支付方法,还是以QR扫码支付为主,
这其实就反映了一个中国目前行动支付的问题,
就是手机硬件的支援性。
之所以扫码支付会成为中国主流,
是因为这确实是在目前行动支付"过渡期",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为这样能让支援广度提到最高。
因为店家不需要独立准备感应终端(信用卡要、悠游卡也要)
使用者也不需要具备NFC的硬件
(就算是中国许多品牌的手机,也常常是没有配置NFC的,但手机一定会配备镜头)
等到手机硬件自然而然发展到NFC必备,或是其他更高阶层的未来模式(比如说生物辨识)
这个模式才有可能被淘汰。
但台湾和日本相较中国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优势,
就是线下本身已经有很强大的NFC感应终端布点(超商的悠游卡支付)
"模式"由谁来做,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差,
"模式"并不分国家,依照目前台湾的支付发展情形,
就我的观察最有机会成为大型第三方支付的,可能是台湾悠游卡公司(Made in Taiwan),
因为本身已经有很多线下布点(在台湾,最重要的就是便利商店)与民众习惯,
也具备NFC Pay的条件(不过iOS可能哭哭),
只要导入使用者电子帐户概念,并整合行动装置,
扫码支付(为了让可支援设备最大化,并cover iOS)
和更多应用功能,或甚至是拍卖担保,
马上能让使用范围急遽扩大,甚至追赶到中国的应用程度。
可惜若当初在拍卖最热门的期间,如果台湾第三方支付就已经出世了话,
也许还有发展空间,
以现在的台湾环境来说其他公司若想要做,最基础的其实就是两点,
1.能支援多数银行(apple pay出来各大行抢著推,其他为什么不能?)
2.支援两大便利商店
当然,实践在台湾上有太多障碍,
但,第三方支付 不等于 中国
中国有许多电子应用,值得我们学习,
把别人的不好(人权、金管)舍弃,
学习别国的优点加到本国现有的系统内,发挥自己国家的优势,我想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电子货币会不会取代实体货币成为主流,我个人认为未来绝对会是主流。
那么十年之后,你认为一个已经累积数十年使用者经验的支付工具,
和一个刚开始发展的电子支付工具,
哪一个安全性和使用者体验会比较强?
又或是到最后我们还是只能买/用别人的系统,给别人抽成?
会觉得中国的消费模式方便,其实大多数不是针对第三方支付(支付宝)
而是针对它的延伸应用消费模式,
就是因为尝到了更方便的模式,以消费者的观点难免会感叹,
为什么台湾没有提供这些便捷服务。
尝过SUICA,会感叹台湾的悠游卡还有进步空间,
尝过越铁德铁,会感叹台湾的台铁订票为什么跟OO一样
最后再强调,本篇文章不是用来吹捧支付宝或微信支付,
单单是希望能让台湾的电子商务与支付手段更加向前进,
希望台湾本土的业者在未来更加竞争的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应该说,只是让使用者更爽,商家、VISA和银行爽不爽,倒是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