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9成派遣业纪录不良,42万名派遣工权益没

楼主: purue (purue)   2017-05-01 19:54:48
1.媒体来源:
※ 报导者
2.完整新闻标题:
※ 9成派遣业纪录不良,42万名派遣工权益没保障
3.完整新闻内文:
※ 想要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似乎越来越难了!这10年,政府与民间企业积极使用派遣与
临时人员,使得台湾从事“非典型”工作者急遽增加。在日本,非典工作是“工作贫穷”
的关键(相对于过往,贫穷是因为失业、没有工作,现在是有工作也贫穷),而台湾也正
走上如同日本一样的道路。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2016年公布的“人力运用调查报告”,2015年全台从事临时性或派遣人
力工作者来到历年新高,达62万人。文化大学劳工关系系副教授李健鸿进一步分析,其中
易发生欠薪、拿不到资遣费的派遣工人数最多,约有42万人。但仅在14年前,全台派遣工
人数也不过8万,14年居然成长5倍之多。
过去,从事非典工作多是二度就业妇女、老年就业者,这些人或许并非是家户最主要经济
支柱。但如今,非典工作大量增加,早就扩及家户主要经济来源,甚至15~24岁的年轻人
当中有高达21%从事非典工作。
统计方法:2008年至 2014年的派遣人数,是以2008年至2015年主计总处《人力运用调查
》中的 “临时性或派遣工作人数”,扣除2008年至 2015年《薪资与生产力统计年报》中
的“临时性工作人数”,表中资料仅供参考。
起初,派遣的出现是因应不定期或季节性人力需求,让企业可弹性运用人力。台湾在2000
年网络泡沫化后,电子业因经营压力开始使用派遣人力,许多电子大厂因应季节性订单,
陆续使用派遣工调节人力降低成本。但随着时间发展,许多外商及国营企业因为员额受到
控管,也开始大量采用派遣人力。
如今打开任何一家人力银行网站的派遣专区,办公室白领、电子作业员、工程师、业务员
、柜台人员、清洁工等五花八门的各类职业都有派遣人员,甚至攸关公共安全的公共汽车司机
、运输业驾驶、矿工等工作,也招聘派遣人员。
这些工作内容多半长期稳定,早已脱离派遣原先是企业因应“临时性需求”的设定。
台湾正迈向“派遣大国”,从年轻人到中壮年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都受到影响。但至今
,台湾并没有明文保障派遣人员权益,拿不到薪水案例时有所闻。
被录取后 才知道自己是派遣人员
前台博馆派遣员工陈凯眉。(摄影/林佑恩)
2015年3月,台大研究所毕业的陈凯眉在国立台湾博物馆网站看到征聘“藏品及其数位资
料权利盘点计画”的专案助理,负责植物藏品数位化的工作。工作内容符合所学,薪水待
遇也符合需求,加上是国立博物馆,感觉是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
从投递履历、面试到录取通知,陈凯眉都跟台博馆对口,正高兴自己将成为台博馆员工时
,签约那天才发现事情并不单纯。前来签约的是一家自己从来没有听过,也没有接洽过的
“豪宅家事清洁有限公司”,陈凯眉细问才知道,豪宅公司才是她真正的雇主,台博馆则
是与豪宅签约,要求豪宅提供人力。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陈凯眉就此成了台湾派遣大军的一员。
“工作第一个月,我跟同事的薪水就迟了15天,接下来两个月的薪水甚至还各迟了3个月
。”陈凯眉说,工作到第5个月,派遣员工们只拿到了两个月薪水。甚至,后来还发现,
豪宅名义上以他们的薪资投保劳健保,并以此金额向台博馆请款,但实际却是低报他们的
劳健保。而当时如同陈凯眉一样受害的,单在台博馆就有20多位。
积欠薪水是大事,但豪宅老板依然没有现身。台博馆与豪宅公司签署的劳务契约中,只规
定台博馆在派遣公司没有准时给付员工薪水的情况下,可以限期改正甚至取消合约。但契
约中并没有说明,这些无辜的派遣员工应该怎么获得他们的薪水。
(整理/陈贞桦、设计/黄禹禛)
为了追回薪资,陈凯眉展开长达一年多的征讨行动。台博馆与豪宅公司老板沟通未果后,
派遣员工们又寻求台北市劳工局办理劳资协调,但老板避不出席,无法开会。陈凯眉只能
申请劳动检查,但劳检结果同样让她失望。因为找不到派遣公司老板,最后劳检也以失败
告终。
“我以前听说老板会怕劳检,但发现老板避不见面就没用。我很失望,我本来一直觉得这
是会激怒老板的手段不要太快用,后来发现老板就天不怕地不怕,我们也不能找警察去抓
他。”陈凯眉无奈地说。(请参考:“达成率100%的劳动检查,为何得不到劳工信任?”

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陈凯眉与其他较积极的受害员工转而寻求法扶协助,对豪宅提起诉
讼。
为了仅3、4万元的薪水,这群派遣员工已穷尽一切方法、跑遍数个机关,追的早就不是那
一个月的薪水,而是对派遣员工的公道。
“为了讨回薪水,我们在讨生活之余,挤出时间找资料和案例、跑劳资调解、劳检、诉讼
,穷尽了体制内的办法却还是无解。而那一定要为自己争一口气的坚定,早就被各种压力
、无奈与疲惫践踏过数百回了。”
陈凯眉于事件爆发后一年,在自己的网志写下这段感触。
《报导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除了台博馆员工受害外,豪宅公司也积欠财政部派遣员工
的薪水,同样也低保员工劳保费用。除了已知的两个单位员工受害,豪宅公司也曾获得台
北市卫生局、国家教育研究院等标案。
记者试图连络豪宅负责人采访时发现,公司电话已是空号,而他当初留给台博馆的手机号
码也无人接听。
高达9成派遣业纪录不良,却无法可管
不同于传统只有“劳—雇”两方关系,派遣劳动关系涉及三方。理论上,员工隶属于“派
遣公司”,有用人需求的公司(通常称要派公司)向派遣公司要人,派遣公司则将员工派
往工作。
(设计/黄禹禛)
员工隶属派遣公司,但却受要派公司指挥,“使用和雇佣”分离的工作型态,一旦发生问
题,责任究竟归属于派遣公司,还是要派公司?如同陈凯眉的案例,如果只是纯粹的两方
雇佣关系,台博馆付薪水给陈凯眉即可;然而在派遣的关系里,即使台博馆有能力,要想
要给薪也不得其门而入。
万一发生职业灾害,就更容易发生派遣公司与要派公司彼此推卸责任的状况。
尽管问题重重,台湾目前并未制定劳动派遣相关法令,仅有行政院颁布的“行政院运用劳
动派遣应行注意事项”以及劳动部的“劳动派遣权益指导原则”,明定派遣公司与要派公
司的责任。但法律位阶低且没有罚则,执行程度有限。
劳动部于2009年进行的“劳动派遣劳工权益专案检查报告”,针对全台1,411间从事派遣
项目的单位,抽查了其中88家业者,违反法令的家数竟然高达近9成,违法事项包含滥用
定期契约、未给加班费、劳保投保薪资低报等问题,显示派遣公司违规问题普遍。
国外成立派遣公司好难,台湾几千块登记就可开张营业
在现行没有明文规范的情况下,“派遣”对要派公司(实质雇主)跟派遣业者都是一门只
赚不赔的好生意。
对要派公司(实质雇主)来说,使用“派遣人力”的好处,包括:要辞退员工可不受《劳
基法》资遣规定,也不用负担派遣工的劳健保与退休金。用人成本大量下降,难怪企业主
趋之若鹜。
如果劳健保与退休金只是改由派遣公司负责,确实对员工权益影响有限。但实际上,派遣
公司经常上演如同豪宅公司一样的情节,一旦发生纠纷、违规、事故,就干脆倒闭不见人
影。在台湾,成立派遣公司成本很低,这些倒闭的业者要重新设立派遣公司,可说是轻而
易举。
“要成立派遣公司只要做营业登记就好,不是审查制也不是核备制,基本上只要登记。”
李健鸿开玩笑说,在台湾开公司很简单只要“一块钱”,因为政府已经取消资本额限制,
在资本额25万元以下的公司不需提供证明,基本上就是准备好资料,就可以简单设立一间
公司。
成立一间派遣公司所具备的条件
除特许行业外,目前一般公司或行号设立并无最低资本额限制,根据《公司法》资本额仍
需要会计师查核签证。但如资本额未达25万台币,则免付证明文件。除了特许行业外,一
般行业任何人都可以做,“人力派遣业”就是其一。一般公司或行号也可以花钱新增营业
项目,只要几千块就可以兼营人力派遣。
以门槛最低的独资行号为例,只要备好文件,给会计师事务所代办费(价钱各家不一),
最快一天内就成立一间公司。
成立一间独资行号所需要的资料:
行号名称1~5个
经营何种营业项目
行号负责人身分证影本
房物税税单单影本
建筑物使用执照
房屋使用同意书、房屋租赁影本
此外,如果一般公司想兼做人力派遣,只要花几千块请会计师跑流程,就可以开始经营人
力派遣的业务。因为低度管制、进入门槛低,丛生了许多赚了钱就跑路、成立新公司后又
继续营业的一人派遣公司。
李健鸿以自己参与劳动局评鉴派遣业的经验为例,曾经遇过派遣公司办公室只有一张桌子
的状况。他指出目前派遣业以小公司居多,很多老板会自己开两三间,但只有一间真的在
营业。整间公司员工只有老板一人,或请一个助理,身兼数职管理不同的派遣公司。
“我自己做(人力派遣)两年,以前是在科学园区上班。我爸叫我回来接,我爸一间、我
妈一间、我自己也有一间。”在工地从事人力派遣工作的小郑(化名)说,家里从事人力
派遣已经十几年,爸妈各有一间派遣公司,底下各管十几二十人,都是一人公司。
被问到进入门槛,他直接回答:“不会很难啊,几千块就可以一间,资本额几十万而已。
”但小郑也指出,资本额如果太低、现金流不够,发薪水就会有点危险,因为标案通常要
过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资金才会核发。
“但撇除资金,其他还好,申请一下就可以开始营业。”小郑说,基本上只要做好业务都
可以赚钱。
“人力仲介”与“人力派遣业”同为职业介绍服务,管制法令却大不同
在人力支援业中,职业介绍服务包含“人力仲介”与“人力供应”两大行业。目前仅人力
仲介业被列为许可制行业,需要由劳动部严格审核成立资格,成立后也必须遵守就业服务
法相关规定,为避免人力仲介费,甚至有专章明定私立就业服务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
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因为派遣业务涉及求职者公众利益,政府对此采取严格的“许可制
”,包括对于派遣事业单位的设立条件、许可期限、检查规定等,都订有严格规定。
以日本来说,政府会审核申请人的公司资本额、从业人员是否具法律知识资格、负责人本
身是否有违法记录等。取得政府许可后,3年内有效,但如果违反劳动法令、刑法等法令
,就会丧失许可资格。每年也要定时制作报告,向政府报备各项资料。
但在台湾,“人力派遣”被列为一般行业,任何人都可以经营,主管机关并非劳动部而是
经济部商业司,采登记制。登记制是一种低度管理的制度,只有公司在违反相关法律(例
如《公司法》),当事人依法提告时,检查机关才会介入。
政府用低价标决定劳务派遣得标者,派遣劳工的福利薪资更恶化
市场需求大,加上进入门槛低,这几年,从事派遣者越来越多。不仅人力银行投入派遣经
营,许多大企业甚至自行成立派遣公司做集团内派遣。例如:2014年曾经闹上新闻的宏华
人力资源公司(现为宏华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中华电信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当时
宏华人力员工控诉中华电信雇用派遣员工来承揽原本业务,却同工不同酬,要求正式纳编

当市场竞争者多,就开始陷入低价竞争的商业循环,而往往第一线受害的就是派遣工的权
益。陈凯眉事件其实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初豪宅清洁公司就是台博馆以低价标决定的
业者。
陈凯眉拿出当时的标案资料,指出以最低标得标的豪宅公司,竞标的标价仅写下0.88%,
等于说800万的标案,豪宅仅获得7万多元的利润。“得标利润才0.88%,一年只能拿到7万
元却要做这么多。一般正常公司不会用最低标去标,一定会算平衡。像这种根本不符成本
,他到底赚什么?”陈凯眉自己也很不解。
在抢标激烈的环境中,许多派遣公司会先以最低标得标,再把成本转嫁到派遣员工身上。
例如低保员工劳保、积欠薪水、大砍福利奖金,都是常见的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豪宅得标的4个标案全都是以“最低标”得标,亦即最后评选标准完全取
决于“谁出的价钱最低”,而不是看投标厂商谁最适合这个标案。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真是惨痛的经验。”台博馆典藏管理组组长方建能,谈起这次的欠
薪事件,表示台博馆也是受害者,目前正与豪宅公司诉讼中,往后将改以“最有利标”挑
选厂商。“如果有机会,可能不要用最低标处理事情,要有评选机制,用所谓的最有利标
。”方建能说。
最低标与最有利标的差别
“最低标”就是以价格为决标之依据,以符合招标文件规范、进入底价或预算内之建议金
额(未订底价之购案)之最低价厂商,除有《采购法》第58条(低价抢标),或《采购法
》第50条第1项各款不予决标之情形外,该最低标厂商即为得标厂商。
“最有利标”则指不以价格为考量或唯一考量之决标方式,亦即综合考量投标厂商之投标
标的之各项修件,是否对机关最有利(例如品质、功能、服务、教育训练等),而不以价格
高低为决标标准,或即使价格纳入考量,但不逾评分权重之50%。
资料来源:政府采购知识服务网
台博馆与财政部或许不是特例,打开政府标案网页,一年劳务招标件数高达7万多笔,输
入“872 - 人力派遣服务(劳动派遣服务)”,各式各样的标案立刻出现。里头藏了多少
“豪宅公司”,我们不得而知。
“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部分公司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但因为经营成本原本就偏低,
加上并无派遣专法管制,因此仍然吸引许多新进的业者投入。”李健鸿说。
讽刺的是,在财政部的营业登记系统中,豪宅公司仍然是营业中。尽管豪宅家事清洁公司
目前已被工程会列为投标黑名单,但却无法取消豪宅公司的营业许可。如此的恶质派遣公
司一旦到民间承包案子,除非员工自己检举违反劳基法,否则无法可管。
社会尚无共识,派遣法规设立遥遥无期
派遣劳工日渐增加,违法情形又很普遍,那么政府的对策又是什么?
台湾其实自2004年就开始讨论“派遣劳动”相关法规的设立,但不论是设立专法或在《劳
基法》中增修专章,都引起劳资双方相当大的争议,对于“派遣行业是否应存在”、“企
业任用派遣员工限制”等问题,双方至今都没有共识。
“当你越慢立法,使用派遣劳工的行业就会越来越多、职类也会越来越广泛。最后即使通
过一个很严格的法,要管制执行也很困难。因为大家几乎都习惯在无政府状态下使用派遣
,反弹的力量会很大。”李健鸿认为,当派遣专法迟迟无法设立,未来将有更多弱势派遣
劳工的权益被剥削。
目前政府只能针对派遣工劳动权益加强,要求公家机关严格执行标案契约内,关于派遣员
工权益的保障,定期抽查员工是否遭受厂商违反对待。但对于民间派遣公司仍是无能为力
,只能靠员工自行通报劳捡,对厂商开罚。
在这个派遣公司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时代,派遣劳工也只能依靠自身对劳动法令的自觉,才
能避免自己受害了。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s://www.twreporter.org/a/temporary-worker-rights-no-guarantee
5.备注:
※ 五一劳动节就要来看看劳工的现况与未来 五一劳动 一无所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