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受够了以国民党、中国为中心的二战史观,不如来换个方向想想吧。
或许很多人认为“大东亚共荣圈”是一场笑话、是一个由日本人为了南下侵略的借口。
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 如果从同盟国的角度来想的话“确实如此”,而且它也“必须”是笑话。
否则同盟国当时开战的理由就失去立足点了。
台湾的教科书或是主流史观往往只把二战亚洲战场的“行为者”
放在当时的中国(蒋介石政府)、美国和日本身上,
忽视了台湾、朝鲜、或是东南亚等“被殖民地”与“被殖民者”的行为与想法。
不管你承认与否,“大东亚共荣圈”这句口号的出现在当时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口号不仅影响了战时、也对战后的东亚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他让整个东亚被殖民的人们认知到白人并非坚不可挡。
这篇文章可能会很长,一定也有人看完之后感到不以为然。
未看先猜一定会有人觉得我是皇民、我在帮日本人护航,实在是太可恶惹之类的,
你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接受了以同盟国为中心思想的史观,
而史观,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标准,所有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只从一种角度来看本来就有偏颇
但是我还是要把话先说在前面,我没有要正当化日本发动战争的事实,
因为那是“历史事实”,过去的事情除非你有时光机不然根本不能改变;
我也没有要把大东亚共荣圈视为一场“正义之战”
你的正义和我的正义是一样的吗?你的道德标准会等同于我的道德标准吗?我想是不会。
毕竟放诸四海的普世正义和道德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你不用一定要接受我的正义,我也不一定要肯定你对道德的看法。
我只是要提供另外一种二战的“历史解释”。
你如果不满意这篇你也可以自己打一篇文章来反驳我,
你可以不同意,但我还是会尊重你的历史解释。
因为历史解释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百个叙述者就会有一百种叙述手法,没有对错之分。
先讲结论,“大懂亚共荣圈”这样的概念一开始的初衷是好的,
到了后期渐渐被日本军国主义份子煽动,成为了一个借口而变质,
虽然如此,到战后它依旧成功的激发了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和觉醒之路。
从“大东亚秩序”观念到建构“大东亚共荣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理想主义在国际关系及其国际政治界里到达顶峰,
使得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self-determination)”的想法,
虽然在当时各列强的压力下没有成功实现,
但却让那些在亚洲、非洲、南美殖民地的人们看到了一丝的希望,
相信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永久脱离白人的控制。
只是,当时的殖民主义仍然风行,欧洲殖民母国仍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利益,
英国更提出了所谓的苏伊士以东(east of suez)概念
──“欧洲各民族享有民族自决,但苏伊士运河以东的国家民智未开,
不懂何谓民族自决,只能由我们西方进步来教育他们”。
这样的想法传回亚洲殖民地,让那些受新式西方教育的知识份子非常不满。
他们所受的西式教育讲求“平等”、美国《独立宣言》、各国宪法也提到人生而平等,
那为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存在着差异呢?
欧洲可以,为什么亚洲不行呢?
追根究底,白人就是不把我们当人看不是吗?
于是,他们把目光和希望放到了当时的日本(一战的中国还在军阀内战没空)身上。
早在日本于1895年战胜了清帝国开始,日本就成了亚洲的强权之一;
更不用说1905年还击败了俄国远东舰队 ── 换句话说,击败了白人。
这更让殖民地的人们兴奋不已,日本人能够击退西方人,
同为亚洲人的我们为什么不行把压榨我们白人赶出亚洲?
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也开始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从过去并吞朝鲜开始,他们便怂恿理想主义者提出泛亚主义(Pan-Asianism),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口号,讲求日朝平等相处。
到了1938年,大日本帝国 总理大臣 近卫文麿 发表了
号召全东亚的人民一同来建立“东亚新秩序”的“近卫声明”。
这个“东亚”虽然没明讲,却悄悄地把日本自己、
中国、朝鲜、满州、印度支那半岛、台湾、东印度群岛、纽澳给包含进去。
这份野心并非空穴来风,它在受西方殖民的地区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那里的人民知道无论再怎么顺从西方人的命令或是价值观,
终究被西方人当成次等民族看,而日本,则是来解救他们的救世主。
日本政府也很巧妙的顺应这份风气,将共荣圈的概念扩及到将会协助殖民国家独立建国。
于此同时,资本家也和军国主义者合作,
前者渴望东南亚的丰富资源与市场,
后者也想藉东亚资源和人力解决战时军备品、士兵短缺的问题,
因此双双成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者和拥护者。
事实上,日本想要把“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口号打造成亚洲版的“门罗宣言”,
将亚洲打造成一个西方帝国主义者无法进来的地方,
在这里,他想要成为亚洲的美国。
虽然此时日本军方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和原先的目标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在口号以及实际军事行动(成功的驱逐英法荷军)的成果上,
对于那些在殖民地等待日本人来“解放”的人民来说,他依然是一个美丽的口号。
从“殖民地”到“建立独立的国家”
在这股渴望脱离西方人枷锁的浪潮之下,
战时许多的知识份子或是民族主义者选择跟日本“合作”,
他们或许知道即使“独立建国”仍然要受到日本的控制,
但这些人仍然为了“反抗白人”而选择“亚洲共荣”的道路。
这些人蠢吗?我不这么认为,毕竟东南亚的人已经不被欧洲人当人看很久了,
如果自己有一天可以光明至大、磊磊落落的自己成立一个国家,
── 即使它可能是被控制的 ── 也有“可能”过得比被白人统治来的好。
这这样的情况下,包括后来
建立缅甸国(State of Burma , 1943-1945)的巴莫(Ba Maw , 1893-1977)、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Second Philippine Republic , 1943-1945)的
劳雷尔(José Paciano Laurel , 1891-1959)、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Azad Hind , 1943-1945)的领袖
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 , 1987-1945)、
满州国(1932-1945)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1871-1959)、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1940-1945)首长汪兆铭(1883-1944)、
泰王国的威太耶康亲王(Wan Waithayakon, 1891-1976)等。
其中,或许最令亚洲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蒋介石还要坚持对抗日本,
日本人不明白,东南亚的人们也不明白,难道被白人当成工具这么久了还不够吗?
难道还要继续当邱吉尔、罗斯福的傀儡吗?
在过去的战争中,不就证明了日本比中国还更有资格当亚洲国家的火车头,
那么,一起加入这个大东亚体系不是很好吗?
汪精卫便是这种想法的拥护者,
他认为要避免同为亚洲人的中国、日本人一战,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从日本,
这么一来不但能避免百姓军人的死伤,更能一同的“共荣”。
这样的人在现今国民政府的课本里被视为“汉奸”,却丝毫不提当时百姓的想法
── 如果能避免战争,这个政府是不是就是一个好政府呢?是相当的偏颇的。
另一方面,日本也完成了他的承诺:
在1943年8月,日本退出缅甸,
巴莫随即宣读一份以缅甸文写成的独立宣言,正式成立了缅甸国,
并在当天下午,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对美英宣战。
10月14日,劳雷尔率领菲律宾正式宣布独立,
并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和日本签署《菲日同盟条约》;
一周之后,鲍斯也在新加坡宣布建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并对英美宣战。
在当时,西方人轻视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概念,
难以理解整个东亚、不同民族之间居然能够团结在一起对抗西方人。
白人始终认为自己在非洲用的挑拨离间那招能够理所当然的应用在亚洲人身上。
直到过去的殖民地一个接着一个宣布独立,西方国家仍然未能看出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他们将这些新政府视为日本的傀儡政府与组织,
但是数以百万的亚洲人却透过这些“傀儡政府”,首度从白人的手中获取了自由。
“独立国家”们的“大东亚会议”以及《大东亚共同宣言》
1943 年11月初,
中国南京政府、泰国、满州国、菲律宾和缅甸以及自由印度都派出官方代表到东京
参加由东条主持的大东亚会议(大东亜会议,Greater East Asia Conference),
这在同盟国眼里或许是一场闹剧:
日本和他的快乐傀儡政府小伙伴居然开始玩起谈论国家与国家之间情势的游戏了,
但在当时与会者和东亚人们的眼里,却拥有跨时代的意义。
除了“选择和西方人站在一起”的国民党政府,
在其他的亚洲人心里,西方白人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为了将白人驱逐出亚洲,亚洲人应当要团结起来,并且互相承认彼此平等,
唯有如此,才能彻底的消除种族间的歧视,社会与国家之间就能获得和平。
“这场进行中的战争,与其说是轴心国与同盟国互相对抗,
不如说是白种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战争”便是这些人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在当时确实将整个大东亚(除了蒋介石领导的重庆政府)给“统一”起来。
他们再次体认到他们自己是“亚洲人”,流着和西方不同的血液,
只要他们继续往“大东亚共荣圈”的最终概念持续前进,
数十亿的东亚人将会得到永远的自由与繁荣。
就是这样的信念,
让他们在这场“闹剧”后共同发表了太平洋版的《大西洋宪章》,
也就是《大东亚共同宣言》(大东亜共同宣言):
“...(前略)
1.大东亚各国ハ协同シテ大东亚ノ安定ヲ确保シ道义ニ基ク共存共荣ノ秩序ヲ建设ス
(1.大东亚各国应共同合作,以确保东亚情势的稳定,并在道德的基础上,
建造共存共荣的秩序。)
2.大东亚各国ハ相互ニ自主独立ヲ尊重シ互助敦睦ノ实ヲ擧ゲ大东亚ノ亲和ヲ确立ス
(2.大东亚各国应互相自主独立、尊重、帮忙,建立亲睦的东亚关系。)
3.大东亚各国ハ相互ニ其ノ传统ヲ尊重シ各民族ノ创造性ヲ伸畅シ大东亚ノ文化ヲ昂扬
ス
(3.大东亚各国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传统,并发展各民族的创造力,
以提高东亚国家的文化。)
4.大东亚各国ハ互惠ノ下紧密ニ提携シ其ノ经济发展ヲ图リ大东亚ノ繁荣ヲ增进ス
(4.大东亚各国应通过彼此之间紧密的合作,实现各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以促进大东亚的繁荣。)
5.大东亚各国ハ万邦トノ交谊ヲ笃ウシ人种的差别ヲ撤废シ普ク文化ヲ交流シ进ンデ资
源ヲ开放シ以テ世界ノ进运ニ贡献ス
(5.大东亚各国应与万邦加深交谊,消除种族间的歧视,使文化得以互相交流,
并为了世界的发展,互相开放国内的资源。)
截自《大东亚共同宣言》,1943年11月6日”
虽然现在的我们将这些“国家”视为日本战时所操控的傀儡政府,
但是他们一出生时就是处于白人控制的奴役制度中,
对自由的渴望是现在享有“自由”的我们难以理解的。
这份宣言不仅提及了亚洲人对自由追求的蓝图,也代表亚洲人的彻底觉醒,
更代表了殖民主义终将随着战争退出历史,
“民族主义国家”(National-State)将成为下一个世代所追求的梦想。
不过,这样的理想,到了战后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晚了今天就先打到这里吧,有机会再继续讲。
※ 引述《imericlai ()》之铭言:
: Wiki上面说
: 大东亚共荣圈,为大日本帝国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扩张版图所提出的“将东亚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建立类似邦
: 联制的战略构想与政治主张。
: 首先东亚的确在二战后从殖民统治一一独立
: 虽不是透过武装
: 独立的思想的确萌芽了
: 第二个是类似邦联的制度,好像也不错
: 尤其汉字文化圈几乎可以笔谈沟通
: 以此为中心建立邦联
: 比如现在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马来西亚(1/3华人)
: 这个邦联人口多,资源丰富,几乎控制太平洋西岸和印度洋东岸
: 从这角度看
: 共荣圈方向似乎是对的
: 而且也合理
: 大家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