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终于忽悠不下去了!纳智捷濒临破产边缘

楼主: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7-04-15 11:55:01
※ 引述《tigertanktwo (tigertanktwo)》之铭言:
: 我否定,史料也否定
: 孙运璿、李国鼎这些人的“事蹟”差不多全部都是“窃取”自美国怀特工程顾问公司的
: 功劳,孙运璿和其驻台经理V.S. de Beausset走得特别近,de Beausset才是草拟台湾
: 1950s“第X期四年经济发展计划”的主规划者,而非无耻的李国鼎
: 你可以去翻《保卫大台湾的美援》,相关史料也被收进台大图书馆了,有个插曲是
: V.S. de Beausset的资料从美国被台湾民间学者(就是作者本人)挖掘回来,要送进
: 台大图书馆时竟然被刁难,据作者所说有一部份现在仍无法被外界查阅,因为孙运
: 璿的女儿就在台大里面,作者对此非常生气
: 而孙运璿三个月还是多久修复台湾电力的神话,当然也是超不要脸而且超智障超扯的
: 瞎掰
: 而潘文渊我不了解,不予置评,但凡是在类似的党国背景和虚构的外省人优越论脉络下
: ,一定都会被神话
: 没想到版上还会有厌恶kmt的人,还不知道国民党/中华民国并没有建设台湾,只是窃占
: 美国人的功劳
: 因为美援本来直接给物资和资金,被ROC/KMT侵吞太多,差不多是ROC崩溃后,美国总统
: 杜鲁门就说要改成协助他国发展,而非直接给钱了,于是美国不只给资金和物资,
: 还直接派人来规划台湾的“一切”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差不多是每一间在台湾的公司
: 包括逃难来台者的公司,每一笔接收自美元的资金和物资通通都经过审核
: 有几间逃难者的公司还被特别审核到小数点,原因你们懂得
: 当时的主规划者就是V.S. de Beausset,然后被李国鼎窃占多数功劳,其实李国鼎、
: 孙运璿这些人都只是他身边的小弟而已
: ROC的“正史”号称李国鼎草拟第一期四年经济计划,其实第一期四年经济计划的
: 代号是FY1952~1955,出现在美国人手上时李国鼎还在台船公司当空降的外行总经理
: ,根本没有权限和机会去接触这个。
: ROC的“正史”不过就是智障级的笑话罢了,看一些老中国裔学者还在那捧就觉得可笑,
: 然后还要逼台湾学生读就觉得恶心。
: 三个字,不要脸,这就是他们建构外省人优越论的元素和模式。
: 若没有这些美援,单纯依赖ROC那些“好优秀的外省人才”,那么根据西方各国的情报
: 单位估计,ROC将在1950年中迅速崩溃垮台
: 这才是对台湾好的,若韩战没爆发而ROC垮台,当时美国正在密谋与孙立人一起政变推翻
: ROC,重新夺回台湾。
: BTW 第一期四年经济计划代码是FY1952~1955,原文是英文,美国人的手稿,在此↓
: https://tinyurl.com/k8crmmw
: 来源:台大图书馆,点进去睁大眼睛看看这是ROC外省官僚的,还是美国人的
台湾经济发展阶段论研究 - 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
http://econ.ccu.edu.tw/academic/master_paper/080517seminar.doc
论台湾经济发展的转捩点, 许松根
http://www2.tku.edu.tw/~tbex/teacherUse/SKHsu/it1_3_4_3.pdf
日本学者朝元照雄 (2008) 根据村上敦“经济发展10个阶段模式”
中的工业结构与特色并援用Fei (费景汉) & Ranis (1997) 的“经
济发展机制”之论点,来区分台湾战后经济发展之阶段
1.第一次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 (内向型工业化) : 1950年代 (III)
2.出口导向工业化阶段 (外向型工业化) : 1960年代 (IV)
3.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与外向型重化学工业化阶段 : 1970年代 (V、VI)
4.高科技产业之育成阶段 : 1980年代 (VII)
5.高科技产业的海外市场拓展阶段 : 1990年代~ (VIII)
日本学者石田浩 (2007) 对早期阶段之划分同样承袭先前的政策主轴
分析方式,但增加及强调后期的产业升级与资本输出特色
1. 经济复兴时期 : 1945~1952
2. 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 1953~1965
3. 出口导向工业化时期 : 1966~1973
4. 经济的台湾化时期 : 1974~1985
5. 产业升级和资本输出时期 : 1986~
个别阶段的经济发展与结构特色:
1. 经济复兴时期 : 1945~1952
─ 战后经济重建、恢复生产
─ 进行土地改革、经济管制
2. 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 1953~1965
─ 美援帮助电力、水利等设施的改善,并肥料、制糖工业的发展
─ 1953年起着手实施经建四年计画
─ 以培育以轻工业为主的内需型产业结构
二元化市场结构的出现 : 公营事业、大企业的内销型导向
V.S.
民间企业、中小企业的外销型导向
3. 出口导向工业化时期 : 1966~1973
─ 出口主力由农产品及农业加工品转为工业制品
─ 采行所谓“便宜的经济政策”: 引进外资、设立加工出口区
─ 日、台、美三角贸易结构的形成 : 引进日本的资本、机械设
备与原料零件,利用台湾相对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进行加工制
造,再出口到美国市场
4. 经济的台湾化时期 : 1974~1985
─ 日治时期留下的基础设施与规模已明显不敷使用
─ 强化基础设施: 推动十大建设与十二项建设
─ 推行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策略,发展炼钢、造船和石油化学等重化工业
─ 设立新竹科学园区、发展高科技产业
5. 产业升级和资本输出时期 : 1986~
─ 主要工业国家达成“广场协定”(Plaza Accord, 1985),导致美元的币值下跌
─ 美元贬值台币升值使得台湾商品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不再
─ 成本提升迫使劳力密集产业把生产据点移往海外
─ 开放赴中国大陆地区探亲 (1987),进而带动台商的对中投资与两岸贸易的开展
─ 由过去的日、台、美三角贸易结构,转变成日本、台湾、中国 (再输往欧美)
的新三角贸易模式
─ 颁布“促进产业升级条例”(1991),提供新兴科技产业之研发投资租税减免与
奖励措施,致力产业之升级
台湾美援结束年代是1966年
之后被称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时代
开始加工出口区以及基础建设的开展
这些才是李国鼎跟孙运璿被后人推崇的年代
台湾在日治时期完成初步的工业化
并且在战后重建这些日治基础
在1966年以前
加上美援的关系而稳定经济并且得以进一步工业化
但这跟1966年后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更别提科学园区还有台积电了
KMT过度神化自己确实不假
但要说孙运璿跟李国鼎无耻?
我想这是另一种故意忽视历史的极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