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不只是劳雇关系──社福团体工作者的多

楼主: purue (purue)   2017-03-08 19:56:34
1.媒体来源:
公益交流站
2.完整新闻标题:
※ 不只是劳雇关系──社福团体工作者的多重弱势
3.完整新闻内文:
※ 福利外包,该负责的是劳动部还是卫福部?
日前吴玉琴立委偕同社福团体代表召开记者会要求松绑劳基法(参考记者会逐字稿),新
闻一出,身边的基层社工骂成一团,身边的组织管理阶层乃至资深社工督导也持不同角度
护航或反思。励馨后续的回应也可看出,问题的根源也许不在劳基法的工时限制,而在于
卫福部或社会局委托民间承接方案时,所补助的人事经费不足(比如说,未给足人力、将
临时人力费和劳健保等全算到业务费里、人事经费无年资考量等)。
政府福利外包,加深社福产业贫富差距
政府福利外包的情形下,社会安全网越补越大洞,这洞大到连基层社工自己都是“近贫帮
助赤贫”、“半残协助重残”,社福资方依然觉得“对外倡议公平正义、对内榨干社工体
力”是没有问题的吗?为什么社福立委乃至于大型社福机构的管理者不召开记者会向卫福
部要求更合理的人事补助,不愿意将劳动环境和福利提升到能吸引工作者加入,反而合理
化“不合理的人事补助”和不合理的各种社政潜规则(性别化的情绪劳动、服事奉献等)
,再来要求劳动部松绑法规?
承接过公部门方案的单位(即便不是社福团体)都能清楚知道,近年来补助经费缩减、民
间团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间单位几乎都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执行政府方案,政府(卫
福部)把该由政府负责的社会福利服务外包给民间机构,以高标准的 KPI 绩效要求成果
,但是给予的经费往往不足,或是款项拖到期中审查之后才拨,致使部分的小型机构无法
周转或必须由理事长先行筹款代垫,这种资本主义式的福利外包政策也排挤小型在地机构
提供社区化服务的可能性,反而壮大有宗教团体资金为基础的大型组织,加深社福产业内
部的贫富差距,使得标准化(而非在地化)的服务方式成为主流。
前几日出来开记者会的机构皆是大型组织,即使机构的地方分会各自筹款营运,其资本仍
数十倍高于许多社区型的微型组织,要以“营运成本”来作为松绑劳基法的说词,听在基
层社工耳中简直就是资方的狡诈辩词。难道真如励馨执行长公开回复所说的,在人力不足
的部分上长年请愿谈判,主管机关卫福部都不理?
民间团体是第三部门,还是官民一条龙?
不分公私部门,民间社工(乃至在社福团体的非社工人士)回捐、低薪过劳的事情大家都
知道,奇怪的是,身为主管机关又是委办单位,公部门为什么总是对民间社工受剥削的情
况保持沉默?公部门社工苦,但是社工不说。因为在地方层级上,有些业务还真的非这家
来做不可,要嘛公部门主管跟民间单位主管(或理监事)有长期的“合作默契”,要嘛这
业务实在太烂、愿意承接又做得不差的也只有这一、两家。如若公部门社工过度介入组织
事务,强行要求组织遵循法规,得罪自己部门的主管怎么办?更糟的是,要是民间单位的
主管以后再也不接这项业务,那需要服务的对象怎么办?
偏偏全台湾的社工相关科系也就这么几间,连来连去都是学长姐学弟妹、老师学生,这个
封闭的人际网络里,A 社工在甲单位做得好不好,消息会传遍该县市相关业务的公私部门
单位,还会传到计画的审查委员那儿,审查委员如果“刚好”跟中央部会的某个司长科长
感情也很好,那 A 社工可就声名远播了。一介草民在某地方的民间单位做得好不好竟然
可以从地方传到中央,甚至某些组织管理者还能将消息放到不同县市相同属性的组织管理
者那儿去,又有许多组织管理者本身兼了不同县市的计画审查委员、督导、中央的专家学
者代表等,这道天罗地网可以是基层社工的工作安全感来源,也可以成为其对工作缺乏安
全感的根源。
地方社政系统(乃至于中央)直接或间接造成部分组织“舍我其谁”的位置,这也形塑了
基层社工沉默是金的文化,基层工作者若是多言,便可能“害得组织无法承接方案”,那
就“害得接受服务的弱势民众无依无靠”。以社会公益之名绑架愿意投身公益(但是也需
要糊口)的基层工作者,让官民合作“和谐愉快”,组织管理者和官方之间建立的“合作
默契”,不也在形塑这种陷基层工作者于不义的共犯结构吗?
铺天盖地的权力关系网,让基层工作者噤声
“公益绑架”加上人际网络的封闭性,往往造成公私部门基层社工有苦难言或默言宽容那
些不合理的压榨行为。社工不需要多聪明都能知道,这些管理阶层的人连来连去连成天罗
地网,公私部门的高层全都认识,糟糕的情况下,高层可能就是自己的老师,想强出头就
准备回家卖鸡排吧!许多基层社工都有听过想检举或离职时被主管威胁“会让你在这个圈
子混不下去”的话语,社工也不需要多聪明或多资深就能知道,手边的工作是自己组织的
理监事群用“专家学者”的身分出席公部门正式会议之后“讨论”出来,再以组织名义去
承接的方案;有时候社工也会发现,她手边的方案是公部门来“拜托”自己单位承接的案
子。
第一线社工也有这样的经验,某些倡议组织承接的“公部门研究案”做出来给实务工作者
用的表单、评鉴考核项目简直无法使用,尽管基层抱怨连连,但是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这
“研究案”是某位与官方关系极好的大老做出来的产学合作案(暂且不提高等教育体系的
新管理主义,造成许多大学教授需要承接政府计画案以求生存一事),而这位大老跟自己
工作的组织有某种程度的连结,要嘛是督导,要嘛是计画审查委员,要嘛就是组织的理监
事。
组织的基层工作者,不会只被单一组织的劳雇关系所綑绑,他们的日常工作需要面对的“
长官”有自己老师辈的督导、审查委员、官员,有机构里不同部门的主管,有身兼专家学
者官员身份的理监事群,有各种高层交相连接而成、跨越单一组织、横跨中央地方的社政
权力网络,这些长官们的多重身分本身就建构出一张难以突破的天罗地网,其所呈现的权
力结构将基层社工置于多重弱势的“劳雇关系”里。
但是,立委、机构的执行长却在媒体面前拍胸脯保证,“遇到问题可以组工会、可以来找
我”?请问,你们听过“习得无助感”吗?社工需要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这个无助感,偏偏
,他们现在就陷在这个管理阶层、专家学者、官员共同编织的无助感循环里,每日每日被
情绪勒索、公益绑架,为弱势牺牲奉献,成就组织或部分专家学者的声威名望,断送自己
的青春岁月。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npost.tw/archives/32726
5.备注:
※ 先有吴玉琴舔资榨劳企图压榨社工 后有林岱桦企图合法化弃养
民进党到底怎么了???
作者: formatted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6-03-08 19:56:00
喔喔爪爪
作者: jan58912 (???)   2017-03-08 19:57:00
社工薪水少 还要被靠北靠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