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本鲁碎碎念时间,不喜欢碎碎念的请自行跳过
首先感谢这次大家对旅游业的乱象如此关心,终于让政府有不得不
的理由开始整顿旅游业,虽然目前提出的政策都很瞎,但是至少已经迈
出第一步,只是后续能不能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和确实执行,就只能等著
看了。
本鲁只是旅游业最底层的司机,不够格提出良好的政策,但是我可
以提出最大的问题,就像前两篇文章提到的,问题还是人
之前文章提到,之所以人(也就是司机)是最大的关键,除了我们
自己的职业操守外(不是本篇重点),还有对车辆的孰悉度和专业度。
本篇重点就是,就算是全世界最厉害的F1赛车手,也是要固定驾
驶同一台车去孰悉性能,而且上场之前都还有借场地去熟悉地形及确认
性能调教等等的事前准备工作,只要一换车,该赛车手短期之内的成绩
多数都是...
飞机驾驶也是换个机型就要重新接受相关的专业训练,并不是已经
是正驾驶了,说换个机型也可以直接当正驾驶,因为每个机型的操控与
性能都是不同的。
今天交通部提出一大堆的控管政策,其他部分先不讨论,光这个双
驾驶就想请问,是以后一台车就固定两个驾驶吗?如果不是,那就请不
要制定这个双驾驶!
如果是一样一台车固定一个驾驶,超过这个时限后,找一个不熟悉
该辆车的驾驶来开,以规避驾驶时数或是工时的解方,这招不比长时间
驾驶更安全,因为就会陷入司机本身对于车辆性能、操控不熟悉,反而
让行车增加更多的风险存在。
游览车的厂牌众多,就算是同一厂牌也还有多种型号,如果再加上
打造车体的厂商不同(拼装车或是车体打造话题不再范围),还有规格
与配备的不同,如:车高,座椅数造成的重量差,都会造成操控上的不
同。
即使是用同一个厂牌同一个型号同一个车体厂打造,而且全部规格
配备统一,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本车驾驶的习性以及保养方
式。
在环保三期规定起所生产的车辆,多数都有行车电脑,而且都会学
习驾驶模式,以调整油气混和比例及喷油量时机等等,再加上轮胎使用
时限或是辅助刹车磅数调校等等,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造成同一批
生产的车辆性能及操控上的不同。
市面上就算是客运公司以统一规格打造,全部用同一种方式保养的
客运车,同一批车里面就还都可以有所谓的省油车耗油车,爬三义上坡
有的可以90以上爬坡,有的却油门到底还是只能60、70。
更何况是上山下海又到处跑,大家各自为政的原厂保养厂或是民间
保养厂,有的老板肯花钱司机不顾车辆性能,或是司机想顾车老板却不
花钱等等,最后所造成的车辆性能及操控上的差异,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的差别了。
不要以为性能与操控因为无关紧要,司马库斯游览车倒退噜的例子
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天双驾驶的本意是正确,可是如果只是为了驾驶工时等问题而定
那不如从源头管控就好,旅行社才是我们工作时间长短最大的关键因素
不是车行好吗!
应该要做的是行程采申报方式,不论是陆客、侨团,国旅都必须申
报,不管大大小小行程,景点时间加上行车时间,必须控制在总出车时
间内。而这个总出车时间目前好像还在争吵中,就期待可以趁这次炒出
个所以然。
行程申报除了可以确认司机每天的总工作时数,也可以增加游客的
旅游品质,不用被帐面上很多很多的景点给骗了,好像捡到便宜买到很
多景点,其实都是走马看花或是尿尿景点。
以前开客运车北高一来回加上单边空档休息,一天将近800公里
可是还是可以12小时下班(连假塞车不再此限),现在不论什么路克
侨团国旅,即使是台北市单日行程如:故宫、101、国父庙、中正庙
再加上个夜市行程,不离开台北市就12个小时,有时甚至超过。
~~~~~~~~~~~~牢骚分隔线~~~~~~~~~~~~~~
那个什么10年车不能爬五百公尺以上的山路,这个也很瞎,就跟
那个五年内新车政策一样瞎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一年内刚出厂新车,在阿里山上爬不上去的窘
境,我是常常看到啦,路克团的新车最多,就是因为这个5年内新车政
策,业者一定为了省成本买小马力的车,结果只是上个阿里山,稍微陡
一点的坡只能用不到时速10公里慢慢爬,更不用说路克开始入侵清境
农场,上清境农场的坡度可是比阿里山陡峭一些,越美的景点多数都更
加陡峭。
在制定一些瞎政策吧,改天台湾出现轿车马力(150马力上下)
的游览车,我一点也感觉不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