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事情很多,很多人都关心低薪的问题
趁这个机会贴一下张忠谋多年前曾经讲过的话,要彻底解决低薪永远只有一个正道
那就是企业必须要成长,不然收入不够多,再怎样都分不出来的
================
台积电董事长 张忠谋:
要提升产业,就要提升技术、注入资本
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国际经济竞争下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这个名词
,在台湾已经听到十几年了。
台湾经济起飞后,大家不太想到是什么使经济成长,那个时候的产业许
多都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里有许多是代工的性质。
后来有了科技产业,还是代工性质。代工都是靠人力与非常微薄的毛利
率。等到工资慢慢上涨,就感觉到代工实在不能长期做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所以才常常听到产业升级。
大陆走的路跟台湾差不多。在10、20年以前,本来完全以大量生产、靠
低工资这种条件发展经济,可是后来发现利润有限,员工能够赚到的工资也
有限,而且环境方面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害。所以,在几年以前,大陆也已经
开始说要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可以说是所有开发中国家走过第一个过程后,要走的第二个
过程。
我今天先讲什么是产业升级。从经济学上,应该很容易定义,产业升级
就是要提高附加价值,然后就可以对股东有很好的回馈,员工有很好的报酬
。而且,假如附加价值高的话,企业也可以有钱来做R&D(研发)或是
Marketing(行销),一个是能够发展技术,另一个是能够发展品牌,使企业
未来的附加价值更为提高。
对社会而言,附加价值提高,员工的平均收入也提高了。增加企业的附
加价值,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也正是所有开发中国家需要走的第二层路。
增附加价值:升技术、注资本
怎么样才能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呢?根据我过去的经验观察,以及根据
经济学家的分析,其实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提升技术,另外一条就是注入资
本。这也是我的公司──台湾积体电路所走的两条路。
我们常被称为晶圆代工业,可是我们的附加价值跟普通代工完全不一样
。普通代工的毛利率往往是个位数,而台积电的毛利率,往往是接近50%,
两者之间几乎是十倍的差异。
台积电的R&D费用,是以10亿美元来计算,而普通代工的R&D几乎不存在
。因为我们有接近50%的毛利率与接近10亿美元的R&D,才能继续提升技术来
确保未来产业继续升级,这是一条不间断的路。
有高的毛利率,所以即使花了研发、行销等其他费用,还是可以给股东
一个好的报酬,给员工好的待遇。所以总统马英九说,未来要增加工作机会
,很对、很对,可是我要加一句,假如要朝开发国家的路走的话,不但要增
加机会,也要增加“好”的工作机会,只有一个高附加价值产业,才能够提
供好的工作机会。
中小企业整合,才有升级活路
看看现在国际的经济环境,以及台湾的企业生态有什么问题。
中小企业固然是过去经济成长与奇蹟的动力,但是,到了产业要升级了
,中小企业往往不能够有足够资金,不能够拿到足以使它升级的技术。
从(台湾)内部说起来,恐怕只有整合一条路,就是几个中小企业整合
与合并起来,才能够达到升级条件。
再看看国际的竞争情形,有技术的国家也就是先进国家,譬如美国、日
本与欧洲,现在面临了一个经济成长的瓶颈,有技术,往往会把技术看得紧
紧的,技术是它们的传家宝,不会轻易地license(授权),或是低价出让。
附加价值的增加,系于技术升级跟资金注入。在现在资金泛滥的情形之下,
资金注入应该不是难题;可是技术升级与开发,因为国际竞争情势险峻的关
系,要靠自己。
在这种情形之下,技术要靠开发中国家自己努力,这就讲到教育的重要
性。
教育的确非常重要,可是有另一个条件,大家也不要忽视,就是必须建
立保护智慧财产的制度。开发技术也要有诱因,假如一下子外流给竞争者,
就失去了诱因。
这点以中国大陆与台湾而言,都还有相当改进的空间。
当然,台湾做这个事情也已经几十年了,我相信台湾的智慧财产保护是
比大陆先进,但是台湾的确还有很多应该进步的空间,不然的话,技术开发
就失去了有力的诱因,失去诱因,做的人就少,做的人少,产业升级也就难
了,尤其现在要从先进国家买,愈来愈难了。
我看到今年华人峰会的题目是整合全球华人资源与人才,在技术开
发上,假如我们真能整合全球华人资源与人才,的确是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