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ccommodate (123)》之铭言:
: 欧美国家都是推甄看在校成绩,
: 是噗是没有考一次试就上大学上研究所之类的事情?
台湾人申请国外学校还是习惯用成绩去申请
不管是用在校成绩或是测验成绩
这是我们活在一个成绩筛选的制度下的习惯
但其实欧美很多大学真的没有那么在意"公平性"
(英国除外)
即使是名校
大多都可以花钱买进去又或是用各种跟成绩无关的方式入学
(虽然进得去未必能毕业就是了)
所以台湾很多富二代都XX名校肄业
就是因为进入的门槛不高
更不用说很多学校还分国际生和一般生
像前几年柏林有几个大学大举招收国际学生
只要高中毕业就能申请进去了 还学杂费全免 补助生活费
(但不会德语要先进语言学校通过检定)
这也是为什么在教育普及的世界评比中
台湾的广设大学变成一个大加分项的原因
(但在台湾却是人人喊打)
因为大学本来就是公共财
国民皆有就读的权利
修课是没问题的
但要拿到学位可能就各校标准各异
当然越好的学校给予学位越严苛
简单的来说
欧美的大学比较开放式
就算你不是在校生
要旁听或修个学分也不困难
图书馆资料也是任你使用
不像台湾你光要找个跨校文献就麻烦的要死
在亚洲可能是因为科举制度的遗毒
亚洲学生大多认为念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所以相当在意入学时的公平性
高阶知识深锁学院里 想一窥究竟 就要通过门槛
但相对于筛选后的入学
毕业就相对简单许多
所以也就造就了
欧美很多人唸大学是因为想求取想要的知识或技能而唸
很多读完几个学分就离校的
在亚洲唸大学则是一种工作的初级筛选
挤破头要进好学校
大家都知道台湾教育制度是日皮美骨
教育相关的教授一堆都是留美归国的
所以他们弄出来的制度就比较偏美国那一套
但没弄清楚台湾大学教育的目的与用意
所以多元入学一堆人觉得不公平
也有一堆人投机取巧要走后门
然后产生一堆不理解也不喜欢自己科系的学生
毕业后成为茫然不知所措的社会新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