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南面摊之子29岁独闯欧洲,靠“资源回

楼主: nealwu (寂寞很吵)   2017-02-08 21:53:18
奇摩新闻
http://tinyurl.com/jqomx5n
台南面摊之子29岁独闯欧洲,靠“资源回收”创年营收60亿跨国公司
小小的台湾,是全球垃圾再利用的模范生,就连《华尔街日报》也盛赞:“台湾是
全球回收界的天才”。从冰天雪地东欧,到赤道旁的新加坡,都有他们的身影。他
们把废弃物变成黄金,每年替台湾赚进大把外汇。
其中,活塑是跑最远、也最传奇的一家。活塑执行长洪庆龄才48岁,是罗马尼亚的
“回收大王”。
他囊括罗马尼亚宝特瓶、废家电回收处理9成市占率,塞尔维亚宝特瓶回收市占第一
,回收触角扩及立陶宛、马其顿、德国、希腊。他协助该国符合环保标准以进入欧
盟,建立欧洲产量最大的废宝特瓶化纤制造厂,催生欧洲第一套废弃物云端回收系
统,让罗马尼亚人滑手机就能做回收。
而他原本只是来自台南的面摊小贩之子。
他的父亲早年是高雄电影院老板,放一部电影可以买一栋房,但后来电视机普及,\
电影院日益萧条,赔光所有家产,到台南另谋生路,带着6岁的他,租暗无天日的
地下室居住,白天在菜市场摆摊卖面,晚上骑车载人去按摩,任何有赚钱的机会都
不放过,一年只有除夕,一家人才能坐下来吃顿饭。
没过什么富裕日子的他,梦想着有一天能飞出菜市场,变成提皮箱闯天涯的企业家
,不论读台南商专,或后来念台北商专,他都选国际贸易科。
毕业后,他成为编织袋设备厂的贸易专员,眼见有家台湾编织袋厂商,不敌另一家
台厂,败逃到南非,另辟市场,结果生意大好,引得敌对的台厂眼红,杀到南非与
之竞争,“最后的结局,不是谁赢了,是这两家台厂都倒闭了。”
他得到的启示是:要走出去,但要避开台商人多的地方。他曾将设备卖给一家罗马
^^^^^^^^^^^^^^^^^^^^^^^^^^^^^^^^^^^^^^^^^^^^^^^^^^
尼亚厂商,利润是其他国家的两倍,他直觉,这国家有市场,而且它很远,远到没
什么台湾人想过去。
抱持这样的想法,29岁,他带着老婆,飞到这马车比汽车还多、共产党解体没多久
的国家,设编织袋厂。往后20年,他在当地置产,学罗马尼亚话,孩子在这长大,
一年超过3百天待在异乡,只用2位台湾人,领导近4千位当地员工,徒手建立起一座
回收王国。他们关厂一天,该国就会因宝特瓶回收率达不到欧盟标准,一天被罚20
万欧元。
他把年营收仅约新台币40万元、装米、面粉的编织袋厂,变成一家年营收逾60亿元
的跨国公司。当地根本不回收,别人都说“他疯了”。
台湾宝特瓶“一瓶换两元”的回收制度,从1992年施行,97年回收率就达100%,但
罗马尼亚回收制度,在2003年仍是一片空白。他评估,罗马尼亚政府要进入欧盟,
必须符合欧盟环保规章,提出宝特瓶回收对策;若搭上政策顺风车,前景大有可为。
他翻译台湾宝特瓶回收制度,送到环保部部长手中,部长大为惊艳,承诺立即游说众
议院,尽快通过该法令。
洪庆龄马上盖了一个月可处理8百吨宝特瓶的处理厂,可是工厂开张首月,实际处理
量只有50吨,别人都说他肯定大赔,可是两年后,他终于等到宝特瓶补贴政策通过,
宝特瓶回收厂从每月50公吨,扩厂后月处理量达到1万公吨;该国宝特瓶回收率如今
提升到45%。
下一步,是让民众“用手机收垃圾”。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把回收车直接叫来家
门口,将垃圾交给回收人员,换取现金。这种把回收处理和手机App整合的模式,连
台湾都没有,一位台湾人竟让它在一个东欧国家诞生了。
一位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如果没有一股胆气,没有来自故乡的专业支援,也难以
成就足以傲视欧洲的回收王国。如今,台湾有更多的回收业者,勇闯海外开疆辟土,
把台湾在回收界的先进知识,带到全世界。
“要走出去,但要避开台商人多的地方。” ← 关键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