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tivenom (antivenom)》之铭言:
: 以前台湾的文人雅士先辈们
: 使用台语流利的唸出文言文
: 不是一件令人大惊小怪的事
: 但是现代的某些年轻人
: 使用国语流利的唸出文言文
: 都有些问题了
: 更遑论很少使用的台语
: 现代人要如何使用台语
: 流利的唸出文言文呢?
大家好,小弟藏书界竹野内丰,来聊用台语读文言文的两三事。
先稍微讲点入门知识,台语可分为文言音(又称读书音、文音)和
白话音(又称讲话音、语音)两种。
而且台语和闽南语是汉语语系当中,“文白异读字”最多的语言。
文白异读字就是说,同一个字却有文音语音两种读法。
以国语来举例,“厦”有ㄒㄧㄚˋ(读音)和ㄕㄚˋ(语音)两种念法,
“白日依山尽”念“ㄅㄛˊ”日依山尽等等。
而在台语当中,这种有两种读音的字太多了,
例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台语语音念成:
tsit8 ji7 sann si3 goo7 lak8 tshit peh kau2 tsap8
注:“二”只能念成ji7或li7,念成nng7(ㄌㄥ)的字是“两”。
台语文音则念成:
it ji7 sam su3 ngoo2 liok8 tshit pat kiu2 sip8
除了“二”和“七”没有文白异读之外,其他八字都有。
而这种一个字有两种读法的情况,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最早闽南语只有语音(上古音),后来唐末又有大量移民入闽,
带来文音(中古音)。
不同时代不同的移民跑进了福建,新旧两种语言混杂,怎么解决?
吵什么,不会参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吗?
于是,40%的字居然有两种读音的世界上最难语言闽南语就诞生了!
再举两个字做例子。
“方”字原本念“png”(ㄅㄥ),后来从北方跑来一票念成“hong”(ㄏㄨㄥ)
的人,所以今天“方向”的“方”就念成hong了,只有当姓氏时才维持念“png”。
(因为姓氏的形成,大多在上古时代就有,所以念上古音。)
但是就像“阿扁错了吗”阿扁都会讲成“阿扁臭了吗”一样,
旧语言转换新语言的过程中,总会有个过渡音,以台湾近代的例子来讲就是台湾国语。
闽南语的“方”在从“png”转成“hong”的过程中,有人发音不标准讲成“hng”。
结果这个语音顽强的跟某些词汇黏结,至今尚未转换。例如“药方”(ioh8-hng)。
“石”字原本念“tsioh8”,就是大家熟知的石头的石。
后来北方讲官话的人跑来念成“sik8”,
结果过渡期有人舌头转不过来念成“siah8”,
就是闽南语“石榴”(siah8-liu5)的石。
文音成为读书的标准声音,一般不识字的民众其实也无缘习得。
能用文音讲话,事实上是读书人的某种特权,
但是随着人们刻意学潮到出水的文音、读书人渐多等因素,
许多字的文音其实已渐渐出现在一般口语,甚至取代了语音。
例如“凉”大家知道读成“liang5”,但其实这是文音,
语音读成“niu5”(ㄋㄧㄨˇ),
阵头前面8+9举的那支圆圆的东西就叫“凉(niu5)伞”。
http://www.phhcc.gov.tw/uploadimg/pubpenghu/comm/201603241638223.JPG
例如“全”大家知道读成“tsuan5”(ㄗㄨㄢˇ),其实这也是文音,
语音读成“tsng5”(ㄗㄥˇ),台语形容完美叫做“十全”(tsap8-tsng5)。
扯远了。拉回学习文音这件事。
不管今人或古人,要学文音,都必须在特定的场所(例如私塾)才能习得。
习得文音,才能读文言文,骂三字经用语音铿锵有力,读三字经用文音抑扬顿挫。
https://goo.gl/7VZLsi
会读书,才能写诗文,才能考科举,才能噫好了我中了。
最起码的,规规矩矩写信,也要用文音诵读。
https://goo.gl/6VL6ZM
今日其实仍有一些有汉学底子的“老仙仔”还在开班教授,
家父在嘉义就有在教。
这是去年家父教我女儿用文言音读“空城计”。
https://goo.gl/vK3KJG
文音和语音都是闽南语的文化根柢,都是语言的历史沉积层。
可惜文音在现代教育取代私塾之后,没落甚快。
许多人不尊重受过汉学训练的老师,自以为从小讲台语就是懂台语,
才会在年初发生说出“自自冉冉用台语念就是自自然然”的笑话。
后天失调加上不尊重专业,台语的文读音系统大概就差不多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