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考上医学系后自杀,资优生:父母爱我还是

楼主: acbwanatha (小傑富力士)   2016-11-15 11:14:48
※ 引述《diefishfish ()》之铭言:
: http://news.tvbs.com.tw/ttalk/blog_author_detail/5093
: tvbs
: 考上医学系后自杀,资优生:父母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
: (作者/陈鸿彬:咨商心理师/资深辅导教师。从事心理咨商、青少年辅导工作近二十年
: ,现为资深高中辅导教师暨咨商心理师。擅长以家庭系统取向及多元文化观点切入心理咨
: 商、亲职教育工作。)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个案的葬礼,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
: 而我,忍不住在心里反复想着:这一场葬礼,是不是有机会可以避免?
: ●浑身是刺的孩子
: “是我爸妈要我来的,但我不需要跟人谈,你别白费力气。”初次见面时,他说。活像只
: 刺猬,却也直率而坦白。
: “我明白,因为你的语气已经传达出你有多不爽。”我不受影响,倒是他自己听了后忍不
: 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 严格说来,他不算是我的个案,更不是我的学生,纯粹只是因为他的父母曾与我在同一个
: 义工单位服务,有些许交情,所以希望我能够与他们正就读高三资优班的儿子谈一谈。
: 至于这对父母的诉求,他们不好意思明讲,但因为已被许多家长请托过,所以我心里大概
: 猜得出来。
: “虽然我认识你爸妈,但我不是他们的‘打手’,更没有领他们的薪水,所以也毋须‘效
: 忠’他们。”我喜欢直来直往。
: 听到“打手”、“效忠”这些字眼,他笑得更开了。
: “你真的很有趣,跟其他我爸妈找来‘辅导我’的人很不一样,够直白。”
: “看来,我不只不是第一个‘官方代表’,可能连十名内都排不进去?”我们相视而笑。
: 第一次见面的剩余时间里,就在听他分享“遇过哪些种类的‘官方代表’”中度过。
: 看着笑逐颜开的他,我知道:他的防卫,放下了。
: ●资优生的原罪
: 从小到大,不只一路就读资优班,在资优班里更是名列前茅,大家都说他是“准医科生”
: 。这个向来孝顺、听话的孩子,让这对父母很自豪。
: 但,特别的是:高中二年级以后,他的成绩明显滑落很多。“再这样下去,怎么上得了国
: 立大学医学系?”他父亲忧心地说,母亲则在一旁静默不语。
: 与这孩子接触几次后,他学习上的天赋以及聪明的模样,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不禁萌生好
: 奇:成绩退步,是他“不为”?还是“不能”?
: 隔周见面时,我转述了他爸爸的话。“奇怪,为什么成绩好,就一定得念医学系?”他嘲
: 讽地说,嘴角牵动了一下。
: “那你爱什么系?”我直接破题。
: “生命科学系。”他回答得也俐落。
: “但我爸妈眼里只有医学系,从来不问我喜欢什么;即使我说过,他们也假装没听到。”
: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成绩烂到上不了医学系,就可以做自己。”我歪头看着他。
: “我果然不能小看你!”他说完,偌大的空间里,留下我们两个人清朗的笑声。
: ●死谏
: “学科能力测验”(一种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告后的隔天,他来找我。
: 他依旧拿了一个有机会录取私立大学医学系的成绩;照理说,他应该会忧愁于“无法照自
: 己的喜好填志愿”。可是他没有。
: “你有什么打算?”我问。
: “我还是会照他们的意思填,继续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上大学后,再做回自己。”他表
: 情漠然,不带情绪,让我有点不寒而栗。
: 我依稀感觉到些什么不对劲。问他:“你打算怎么做回自己?”
: 他笑着摇摇头,喃喃地说:“你不会想知道的!”
: 没想到,这也成了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
: 我约了父母见面。但自从孩子的成绩公告后,他们态度变得冷漠,多次以“忙碌”为由推
: 托见面,直到我下最后通牒,留了讯息给他们:“如果你们还想要这个孩子,请主动与我
: 约时间一聊。”
: “他现在确定可上得了医学系,虽然不是国立的,我们不甚满意,但尚可接受。所以我想
: 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吧!”一见面时,父亲劈头就说。
: “当然,如果你们所谓的没问题,是指‘上医学系没问题’,那的确是。”
: 我看了一下这对父母,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把每个字说清楚:“但他的情绪状态,可
: 能会有不小的波动,甚至有自我伤害的风险。请你们务必多关心他的感受与生活,了解孩
: 子想要什么。因为比起成绩,这件事更令我不安。”
: “老师,你多虑了!我太了解这孩子了,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父亲笑着说。感
: 觉笑里还带点“大惊小怪”的嘲弄。
: 我突然发现,那种“被嘲弄”的感觉,或许就是这孩子十几年来最熟悉的感受。
: “该提醒的,我已经提醒了;而且,他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我的话语里,其实带
: 著情绪,但这对父母是否能感受得到,还是,依然选择漠视这些情绪?就像一直以来漠视
: 孩子的情绪那样。
: 时光飞逝,我淹没在日常忙碌的时间流里,不知不觉像快转般,到了九月底各大专院校开
: 学的季节。
: 微凉的午后,我手机进来了一封讯息。打开之后,我颤抖著身体,颓坐在办公室椅子上,
: 久久无法自已。
: “我们错了,不该没听进去你的话。孩子今早被发现在外宿的房间里烧炭轻生,学生证下
: 压着遗书,上头只有简单几个字:‘亲爱的爸妈,这辈子我很努力地当你们的乖儿子,下
: 辈子可不可以让我做回我自己?’他的告别式,我们希望你可以来送他最后一程,这是我
: 们仅存少数还可以为他做的事情之一。”
: 我几乎可以想像得到打着这些文字时,父母的心情有多悲痛。
: 只是,这一切,其实有机会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 ●心理师暖心分析
: 给身为父母的你:
: 我们都是一边长大,一边遗落某些幼时曾有过的梦想或愿望。这些失落,或许是因为能力
: 的限制,环境的不允许,或是经济方面的不足。
: 带着这些遗憾往前走,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父母”。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曾
: 经有过的梦想有机会实现,并在孩子身上投射我们自己的期待。
: 浑然忘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我们用来填补遗憾与失落的工具。孩子,更
: 不是我们的“事业”,别把他们当成事业来经营。
: 尤其是当孩子乖巧、听话,更容易使我们惯性忽略他们的声音,而只专注在我们自己身上
: 。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议题得面对,也会有自己的生涯、婚姻与家庭,这些课题从来都不是
: 件容易的事。一路走来,我们都深刻有感,却总在面对稚幼的孩子时抛诸脑后。
: ●给身为孩子的你:
: 相对的,亲爱的孩子,我也希望你能明白:很多时候,父母以爱与保护为名,实则出于他
: 们自身的焦虑,并不自觉强加他们的价值观在孩子身上,走在他们以为安全舒适的轨道上
: 。
: 但他们没有能力觉察,导致你需承受这些不合理的期待,以及他们的失落。基于对父母的
: 爱,你选择顺从、听话,默默承受这一切,却让自己越来越辛苦。
: 因为,顺从与听话,容易让父母误以为你喜欢,或是你没意见、没感觉,日积月累下来,
: 反倒愈加巩固他们“惯于主导孩子生命方向”的互动模式,以为这样对子女是好的,并且
: 越来越难加以松动。
: 随着他们日渐老迈,适应与调整能力也会渐弱,若此时才被迫去面对子女的不顺从,不也
: 是种残忍?
: 就像我在咨商室里时常被问到:“我这样做,对我爸妈会不会太刺激?他们承受得了吗?
: ”
: 而我,通常会反问:“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一年后的他们,就会更有办法承受吗?”
: 子女,往往出于好意,不忍父母难过与失望,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然而,假使“独立自
: 主”是你期盼的道路,那么或许真正该思考的是:可以如何帮父母打“心理预防针”,强
: 化他们的心理准备度?即使无法以优雅的姿态面对孩子独立纪念日的到来,至少亲子间可
: 以少些冲突与伤害,甚至避免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孩子与父母那般,付出过大的代价,招致
: 我们最不乐见的“双输局面”。
: ●疗心练习与叮咛
: 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父母主导的重大决定有些负向情绪,而且难以消化时,有别于过
: 去总是习惯听从与承受,你可以有不同选择──透过循序渐进的表达练习,重拾生命自主
: 权。
: 这份找回生命自主权的练习,建议可以从强度较小的事情开始。
: 练习步骤:
: 一、将生活中的“决定”分三级:
: 1初级:日常生活琐事,例如家庭聚餐地点的选择,放学或下班后的时间安排……等。
: 2进阶级:足以改变生活型态的决定,例如住所的选择、要不要买车……等。
: 3最高级:与生涯有关的重大决定,例如选择就读大学与科系、选择工作、选择伴侣……
: 等。
: 二、从初级开始,练习对父母表达不同意见,或是表明想自己决定并期待被尊重。初级的
: 决定通常会引发的冲突与情绪张力较小,待反复多次,父母逐渐适应之后,可再提升到“
: 进阶级”的决定,依此原则,提升至“最高级”。
: 心得:
: 一篇蛮值得深思的文章 这个新闻是在描写一个咨商师遇到的个案 所撰写的反思与心得
: 并在文章中提出了不同观点与不一样的思考 值得一读的文章
我对于最后的这段建议是不以为然的。
他这段讲白了就是让反抗成自然而已,
在那边温水煮青蛙,
以为这样子就能够让父母认同自已,
我觉得是痴人说梦。
我想表达的是小孩子在做决定,凭兴趣凭感觉往往是不准的。
我在生涯规划板里也常常发表这样子的看法,
回应都是两极,
都是上了年纪有一定阅历的人或是小朋友比较理智的人才会认同我所说的。
就是因为我们大人走得路多了,碰多觉得疼,
希望自已的小孩不要再重蹈覆辙,
这样子的想法有何不对呢?
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已的后代又上自已年轻时那样子摸索、痛苦,无法安身立命的
路。
我觉得帮助小孩,用大人自已过往路,
可能样本数稀少,无法有够强大的说服力,
不如让他们到生涯规划板等等里充满很多年纪比他们大,甚至大很多
的大人们的空间里去好好地了解社会上职业的常态,
看看他们在抱怨什么,遗憾什么,
想想自已会不会因为冲动做决定而变得和那些大人们一样,
就能够体会父母的心情。
就我个人粗浅的常识,台湾本来就没有什么生命科学系发挥的空间,
我就去看过清大生命科学系的“中医师”,
然后在网络上看一堆人在抱怨生技产业没有想像中的美好。
所以,为了美好的生活,
牵就现实有何不好呢?
作者: franktpmvu (fch)   2016-11-15 11:17:00
重点是沟通 本篇问题是太强硬
作者: idolater (strawberry of Wrath)   2016-11-15 11:19:00
也不是兴趣,应该是给予充分资讯,让他自己作决定,自己负责
作者: safelyfuck   2016-11-15 11:19:00
读生科本来就智障 生科只能当医师研究助理而已 这年头有人立志当助理而不想当主要研究者 不是唬烂什才是唬烂。如果这篇是 爱土木 讨厌医科还说的过去。
作者: idolater (strawberry of Wrath)   2016-11-15 11:21:00
就说生技产业,有些人是根据兴趣选,有些人是根据当年父母判断,谁能料准今天生技发不发达?
作者: mentha39 (薄荷)   2016-11-15 11:24:00
就有人不想面对无理的病患与家属不行吗...
作者: idolater (strawberry of Wrath)   2016-11-15 11:25:00
有时社会会按照老一辈的经验运作,有时会改变游戏规则,当时下决定的如果不是自己,再来埋怨人又有意义吗?
作者: safelyfuck   2016-11-15 11:25:00
生技产业干生科系什么事 生技产业研究也是聘医师啦生科就是助理自己不知生科在干嘛 生科就是训练你如何当个好助理而已
作者: baiweilo (一生科科)   2016-11-15 11:32:00
屁啦医生只有大老可以这样搞,剩下乖乖卖肝哪个台湾的生技产业聘医生当研究员说来听听医生什么都不会谁会要
作者: safelyfuck   2016-11-15 11:41:00
生科会什么 连人体试验都不能做 比医科还弱500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