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李远哲最伤心一刻 拿诺奖被形容为中国之光

楼主: MerinoSheep (美丽奴羊)   2016-09-12 10:23:09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铭言:
: ※ 引述《forefinger (镜子)》之铭言:
: : 大家都说教改失败
: : 原因是看到浮滥一堆大学
: : 但大学是否广设
: : 这本来在教育界本身就是一个大问号
: 我国大学录取率当年可以破百分之百
: 是否浮设,我想很明白了
关于广设大学的问题,看一下当初带头推动者黄武雄的说法。总之,问题还是吴京。
https://buzzorange.com/2015/12/28/there-is-no-problem-for-opening-colleges/
广设大学没什么错
文/黄武雄 (2015/12/27)
一、
广设大学没什么错,错在浮滥升格;教改没什么错,错在没有好好落实。
日前在副总统候选人的辩论会上,王如玄严辞批评教改、批评广设大学,指责这是李远哲的
错,要陈建仁答复。陈建仁在会上只为当年(1995 年)李远哲所召集的教改会做些辩护,
指出教改会于次年提出报告书后就解散了,教改如何落实,全在教育部手上。
当时及其后几年(迄 2000 年)都一直是国民党执政,教育部如何面对这本报告书?如何执
行?有没有落实?这些才是关键。要李远哲去扛起教改的责任,其实是一场政治闹剧。
2003 年李远哲公开为教改道歉,是因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由于辩论会停留在责任归属,背后似乎隐喻两党皆默认广设大学是错的,默认教改是错的。
但“广设大学”有什么错?!教改有什么错?!
二、
1994 年台湾十八岁的青年,进入四年制大学的机会还不到 18%。譲更多的年轻人不必为了
挤大学窄门,困顿在补习班年复一年;譲这大学窄门的压力,不致往下挤迫,扭曲中小学教
育,戕害一代代孩子的心智。这样的诉求有什么错?!
广设大学在当时是民意所趋。根据同年联合报民调的结果,支持者近八成。教改之前,“大
学窄门”是无数学生与家长的梦魇。
只有纾解升学压力,教育才能回归正常。广设大学,是 1994 年四一〇教育改造运动的主要
诉求之一。目的不只在纾解升学压力,更在释放学生心智,并借此提升全民现代知识的水平

当时四一〇教改的诉求是:台湾应该在五到十年之内,譲青年入大学的机会,从 18% 提高
到美国的 54%,甚至达到加拿大的 60%。
教育的本质是人才培育,是发展人的心智;不是人力规划。太早强调竞争,对学生分级分类
,会扭曲人格发展,同时也带有阶级压迫。这是反教育的。另一方面,进高中大学,抑或进
技职系统,应依学生个人志向,非由政府强行规划。
很多人批评教改诉求既要“广设高中大学”,就是要“消灭”技职学校。这是一大误解。正
好相反,四一〇教改主张进职校,必须是学生兴趣所在,而不是因进不了高中。这是人民的
教育选择权。也只有这样,职校品质才不致浮滥,职校毕业生才会受到社会珍惜。若供过于
求,职业尊严会遭践踏。
高中的青年都兼备“动手做”的能力。这是全人教育的一环,有助于缝合知识与技职的落差

如果大学能提供好的教育,譲想进大学的人进大学,去接受现代知识的陶冶,去拓展他们的
知识视野,人民的知识水平便会大幅提升。这重要的投资也将回馈于社会,增强未来的国力

三、
广设大学不能忽略新设大学的品质。师资若逐年招揽滞留海外的年轻博士回国任教,甚至接
受外籍人士申请,中上等的师资可不虞缺乏。全面提高新设大学的品质,不是不可能,但政
府必须投资,并审慎处理。这是当时民间教改论坛重要的议题。
那些年我担心的是:教育部对广设大学,会便宜行事用一贯升格私校的方式搪塞。早在
1991 年,我为文并藉“笑罢童年”的影片,分析若大量升格高职或专校为大学,必然降低
大学的品质,无法真正纾解升学压力。
1996 年吴京上仼教育部长,果然提出“第二国道”的构想,要大量升格公私立技职专校。
四一〇教改联盟到教育部前抗议,要求好好广设公立大学,并指出公私立学校不同的定位:
“公立学校提供人民就读的机会,私立学校发展特色。”两者定位混淆,必定弊端丛生。
以美国这种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来说,大学生有八成就读公立大学,台湾到 2015 年的今
天仍只三成多。
政府不能逃避筹设公立大学的责任,不能便宜行事,只靠一纸升格的行政命令,便把提供人
民就读机会的责任推给私校。
教改之前,很多私立专校是高职升格的,品质有很大问题,尤其从 1970 年代起,许多人办
私立高职是为了赚钱,学店处处林立。这样的高职升格専科,专科升格技术学院,技术学院
升格大学,品质必然粗糙;况且私校收费又数倍于公立学校,大量升格后的技术学院及大学
如何能吸引年轻人就读,如何能纾解升学压力?进这样的大学,又如何能提升人民现代知识
的水平?
第二国道的构想发布之后,我偕时仼教育立委的王拓去与吴部长陈述利害,可惜吴部长坚持
如故。潘朶拉的盒子一经打开,教改便走上不归路。很多私立专校背后都有民意代表及政府
官员在支撑。“第二国道”一经通车,这些升格的技术学院与大学便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
阻断其后筹设新的、优质公立大学的可能。
四、
往事已矣,今天面对大学浮滥的现实,我们不能只谴责过去。平心而论,能譲我们的青年有
大学可去,本身就是好事。大学的平均水准也许降低,但同年齢层的知识水准还是提升了。
这究竟是国家之福。
由于大学浮滥,很多人喜欢嘲笑大学生程度太低,一度“大学指定考试十八分都进大学”变
成了脍炙人口的笑话。但这有什么好笑?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看到的是:大学指考十八分,是因在中小学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这是教
育者的责任,是国家的责任。教育的目的,不是对孩子笔手划脚、分级分类,而是譲每一个
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内在发展。如果我是大学的办学者,我会努力让这些程度偏低的学生,在
进入我的学校四年之后脱胎换骨,变成一个能思考、有视野的知识青年。这是办学者与教授
者的责任。
1970-72 年我曽在密西根一所州立大学教书。这是州立大学,任何一个州民只要中学毕业,
就有权利进入州立大学。没有人会嘲笑学生程度太低。相反的,我们教微积分的教授都被赋
以一项任务:即使学生连国中数学的交叉相乘都不会,我们也要在一年之后譲他学会微积分

事实上,我自己做到了,一些同事也做到了。这是我们拿薪水的教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作
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嘲笑学生。
大学浮滥的问题,不在于很多不明事理的人用嘲笑的口吻说“阿猫阿狗都进了大学”,而在
于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大学品质。
未来如何提升大学品质,如何回归公私校的定位,才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不够水准的私立
大学应该回归巿场机制,但在某些私校退场的同时,我们不应借此又缩减学生进大学的机会
。为了长远,更要伺机提高公立大学的学生人数比。
批评教改,不要忘了教改之前我们的孩子所受的苦。1974 年我去彰中试教,就有一位教过
的学生因三次联考不上而自杀身亡。这不只是一个特例。类似悲惨而令人痛心的现象,在当
年时有所闻。
不要美化过去,不要把教改汚名化;不要说教改之前,台湾的教育有多好,不要说因为教改
,台湾的学生才变得有多苦。这些只是蔑视事实、自欺欺人之谈。
今天很多孩子因教改而在一个相对压力较小,竞争不那么严酷的环境中长大,人变得比较擅
于思考,心地变得比较柔软。与上一个世代不一样,他们更知道相互欣赏、相互鼓励。
不论当时教改的进程如何粗糙,教改多少还是释放了年轻世代的心智。因为他们,台湾社会
开始有了内省与反思。他们年轻的手,正一步步在推动社会,譲台湾走向一个前所未有、可
以讲道理的时代。
作者: mengertsai (发酵系肥宅)   2016-09-12 10:24:00
窄门?国考吗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6-09-12 10:28:00
但有没有想过为何无法落实?不就教改政策根本不符实际
作者: fku5566 (法克尤五六)   2016-09-12 10:28:00
落实啦 让一堆垃圾家长的废物小孩都有大学读满足人人上大学,学士变垃圾的欲望,教改成功啊技职朝大学看齐 整个专科技术的培育全都gg
作者: YCL13 (静默)   2016-09-12 10:29:00
梅花鹿吴京要负的责任绝对大过李远哲。
作者: freshbanana (新鲜香蕉)   2016-09-12 10:31:00
作者: potatobb (potato)   2016-09-12 10:31:00
吴京 ...
作者: drmfs01 (red)   2016-09-12 10:31:00
教改没什么错《=这句怎么证明?
作者: IHD (终于要等到时空变异了吗?)   2016-09-12 10:31:00
礼教本来就是吃人用的啊 很好考士人还混屁啊?
作者: OGC218 ( = =’)   2016-09-12 11:17:00
太早进入竞争…造成学生人格扭曲…现在有比较好吗= =那时要教育父母 ,不是急着教育学生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6-09-12 11:22:00
本来就是民意所趋,一堆人根本脑袋有洞,不爽不要读啊,有这么难选择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