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块土地上,其实有着丰富多元的原住民族历史与文化,
多元的观点进入课审会才能真正激起各种观点的讨论而非沦为橡皮图章,请教育部三思。
https://www.facebook.com/kawloiyun/
高潞 以用 巴魕剌 Kawlo Iyun Pacidal 分享了原住民族青年阵线的相片。
22小时
对于新政府落实改革“黑箱课纲”的立场我相当肯定,但是,
今天课程审议会学生代表遴选会议教育部官员说
“增加原住民学生代表会排挤学生代表名额”的说法我难以接受。
就如同我过去所表达的,‘未来课审会当中的成员,
是否对于原住民族历史有一定的理解?是否具有多元文化观点?
原住民的声音能否在会议中充分表达与讨论?是我们在乎的事。’
这块土地上,其实有着丰富多元的原住民族历史与文化,
多元的观点进入课审会才能真正激起各种观点的讨论而非沦为橡皮图章,
请教育部三思。
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YouthFront/
原住民族青年阵线在原青阵声明/记者会相簿中新增了 1 张相片。
23 小时
教部卸责到底,多元观点在哪?——原青阵拒绝再玩!
从课纲争议以来,原住民青年不断提出不论是哪一版课纲,
对原住民族的他者描述、史观的忽略,从未改变过。
新政府不断强调原住民族的转型正义重要的一环包括史观建构,
但今日的课审会学生代表遴选,官员们却以
“性别有明文规定保障而原民代表无”为理由,
不愿意纳入学生代表族群背景为考量!
会中教育部官员提出“学生代表如果再选一名原住民保障名额就只剩几位”
..等的说法,我们在这里必须强烈谴责教育部,
自己不作为、却牵拖学生代表名额“只剩”几位可选的推托说辞!
遴选委员本就不该默认“一般”与“原民”的高低位阶,
且保障原住民族观点的代表性根本不会压迫到其他遴选的学生代表!
如果教育部预先准备与修法,既受主流教育也受族群文化教育的多元族群学生,
根本没有排挤名额的问题!
与会官员甚至以“原住民到场人数不够”、
“无法事先预知人数”为由说明无法提前应对,
请问教育部,以人数来确认要不要保障原住民族代表是在玩“人多就大声”
的零和表决游戏吗?
去年民进党团队参选时提出
“原住民族有权参与确定和拟订对其有直接影响的教育政策、法律和措施”,
再见诸政府至今制定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签订的两公约施行法,
都肯认原住民族应该对等参与、而非仅仅是保障名额的新伙伴关系。
但我们看见教育部今日大开族群进步倒车,变成退步且草莽的中央机关,
将保障族群多元的责任丢给遴选委员自行表决,卸责至此,
这是公平正义的公共参与方式吗?
我们要求:
1.
教育部应扛起责任、保障原住民族群代表,制定完整遴选办法,延期再办。
2.
政府必须兑现新政政见,修改课纲修订及审查法规,
使原住民族真正有权以对等地位参与,非仅是少数保障。
该FB底下其中一则留言
原住民族青年阵线:
原住民族青年阵线 来自伙伴朱乃莹与部分遴选代表的部分声明!
在现行《课程审议会组成及运作办法中》,
审议委员分为“政府机关代表”及“其他非政府代表”,
而各有“应包括原住民身分者”之条款,显见教育部已具有多元族群意识,
但并未具体规定相关的遴选规则。
我们主张,若要落实此项,至少应在学生代表遴选中,加入原住民保障名额的设计:
审议大会中至少置一名、分组审议会中至少需有两名原住民学生。
从语言、历史、美学、政治到科学知识,
现阶段“所有”教育内容皆以“白浪”社会为主体,
许多原住民学生在离校后,必须透过不同管道寻根、接触自己的文化母体。
我们认为,必须具文在课程审议会中保障原住民学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住民族的教育危机属于现在进行式,青年学生在教育现场所面对的经验差异,
并非成年已久的其他委员或原民会所能体察。
除了对原住民困境的改善外,
在课程设计中加入多元族群观点也有助发展台湾的多元想像。
举例来说,能不能以狩猎文化解析三角函数或天气变化?
能不能以部落社会的经验拓展政治观念?能不能以语言教育接触不同文化的美学?
这些举例或许太过细节,但正是原住民学生能具体意识到的经验差异,
相信更能纠正现行教育所缺乏的多元观点。
日前,蔡英文政府已承诺要于8/1公开向原住民族道歉,
使我们相信长期被边缘化的民族也有被看见的可能。
然而,在起跑之后仍有漫漫长路,教育昨为公民意识养成的基础,
更应在此做一表率,具文将原住民学生纳入现行审议办法。
2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