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ragic (paradox)
2016-07-07 12:29:58太甲,商代君王之一,姓子,名至,为汤之长孙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
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
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
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
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意思是,汤掰掰以后,太子太丁还没即位就掰掰了
于是又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也就是外丙帝。
外丙当了三年皇帝掰掰了,立外丙的弟弟中壬,就是中壬帝
中壬当了四年皇帝掰掰了,于是伊尹便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
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也就是帝太甲
太甲元年,伊尹写了《伊讯》、《肆命》、《徂后》三篇谏言。
太甲当了三年皇帝,昏乱暴虐,不遵守成汤订下的法度,败坏德行,
于是伊尹把他流放到桐宫(汤的葬地)
之后三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朝见诸侯。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以后改过自新,于是伊尹将太甲迎回重新执政。
太甲帝修养德行,诸侯向殷表示臣服,百姓安宁。
伊尹嘉勉太甲帝,于是做《太甲训》三篇以褒扬太甲帝,称其为太宗。
--
近世研究推测,伊尹可能为当时的宗教领袖,因此才有放逐身为政治领袖太甲的权力
可见殷商时可能已出现政教冲突之情状
有没有太甲的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