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卦点说明:明天就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件事很少人知道,但是体罚却普遍存在于台湾社会。
相信很多人都有被体罚的经验,非常难受,体罚带来的,是暴力和恐惧。
请支持零体罚,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免于受暴力和恐惧。
FB连结: https://goo.gl/q8BVHf
FB内容:
被默许的暴力;被误解的反暴力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不打不成器”这句话,但“成器”需要透过“打”吗?教育基本法第2条提到:“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而且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理论提到教育可以用暴力行为来施行,可见教育必然是非暴力的。
台湾长期存在体罚问题,很多人的成长过程因为体罚而活在恐惧之中。也有很多研究显示,体罚会使儿童出现暴力倾向,且会使脑神经发育迟缓,影响注意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此外,体罚侵害人格权,违背教育的目的。
为什么说体罚是“被默许的暴力”?因为很多人用“爱之深、责之切”等话语企图合理化体罚,造成很多受暴者自尊心受损,又受制于权力而不敢求救。
大家可以想想看,你会对你爱的人使用暴力吗?暴力是爱的展现吗?
2006年零体罚入法,学校中的体罚情况有所减少,但仍时有所闻,由于零体罚仅限于学校,且民法中仍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惩戒权,家庭中的体罚情况还是很严重。这时还有部分抱持着过时观念的教师和家长,将零体罚和少年犯罪做连结,而事实上零体罚并未被完全落实和理解,此所谓“被误解的反暴力”。
恶性循环
体罚存在于人类社会至少几百年,存在的关键在于它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体罚,加上这个社会对体罚的默许和合理化,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孩子认为体罚是合理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家长,视角转换,又会因为类似的情境而体罚自己的孩子,如此一代接一代,形成恶性循环。
要终结体罚,就必须终结这个恶性循环。促进人权意识,并且要让社会大众认知到体罚是错误的。体罚不是教育的手段,而是暴力行为。
教育,不是放任
回到零体罚,很多人认为零体罚就没办法教育孩子,这是非常严重的误解。
零体罚的中心思想是反暴力,要让教育体制中的暴力成份,也就是体罚,退出教育体制,也就是说零体罚才能让孩子受到真正的教育,怎么会没办法教呢?
还有,零体罚是为了保障学习权,学习权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权利。
保障学习权不等于犯错不用负责,更不是放任,而是在孩子人格尚未发展完成前,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积极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这才是教育。
明天就是4月30号了,请大家把零体罚的理念传出去,让每个受教育的人免于恐惧。
活动页面在此: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6682858672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