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elleaya (台中李奥纳多皮卡堺雅人)
2015-12-05 10:42:53以前在学校工读有帮忙系所整理考生资料
我发现一个大问题
就在于台湾学生或家长
有时不太懂得取舍
什么都想放好像放越多越好
结果整个资料看下来觉得很杂乱
重要的不重要的都混在一起
一次看个十几本就很明显发现差别了
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自己做那些事(参加比赛、参加研习)是为了什么
备审资料就可以隐约发觉到这学生有没有逻辑思辨、统整的能力
教授也一定看得出来
所以不一定需要砸钱去干嘛干嘛的
份量不需要多
不需要印一本全彩还刷亮面那样的备审
整齐、清楚呈现自己的优势很重要
我在考大学时
资料我也没弄很多
就家里打印机印一印钉书机钉起来
其中一个重点在于我直接把之前发现的垂心抛物线证明过程附一张
垂心抛物线:http://belleaya.pixnet.net/blog/post/42209737
后来也有考上交大
(我在校成绩很烂,数学高一上学期总成绩57分补考)
所以就是取舍和编排的问题
不需要用到什么炫技
也不用用到比赛海、活动海战略
清楚知道自己优势和未来怎么精进学习比较重要
至于联考
套句星际效应台词
要量一个人的屁股还需要两组数字(腰围、臀围)
一个联考就要决定一个人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的确不甚公允
所以多元入学势必是解决这问题的方法
之所以被人诟病多$入学
一大原因除了上述说的要刷经历海
另一原因就是多报一间就是多花一笔钱
对于有钱人家来说当然就多报几间没差
穷人家说不定就连报个一间就已经很吃力
更何况仍然会参考学测分数
所以这代表多元入学体制还有很多要改进
但不代表多元入学的方向是错的只能走回头路
因为当高等教育的门槛只能靠考试
那只能分辨出会不会考试的学生而已
会考试的人真的会比较有能力吗?
相信大家看社会上多少考试机器误国就知道了
另一个更重大的方向
我觉得还要考量到教育资源的开放
现在已经有许多高等教育的课程可以在网络观看
也有像育网 http://www.ewant.org 这种可以免费上大学课程的平台
若能够以开放的教育资源来帮助弭平富人和穷人之间在学习上的落差
相信会有更多教育者愿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