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或者像是贾培德这篇文章http://goo.gl/AWCpvi就是犯了很典型的生存者谬误,
现行制度下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代表改变制度之后不会发生
陆生纳保最大的问题是跑出“假学生真病人”的问题
患有罕见疾病,或者是医药费用庞大的病人利用学生名义钻漏洞来台湾使用健保
没错,其他外籍生目前也享有健保,也享有40%辅助,问题是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
医疗跟其他领域不同
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医疗的门槛,看医生不是去百货公司买东西
语言不通是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当你患疾病是值得绕这么大圈跑来台湾就医的情况
想想为什么马政府要推动医疗专区时设定的目标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是美国人日本人?
想像一下你自己在匈牙利牙痛,试着要去匈牙利医院找医生的情况,舒服吗?
更何况当你患的疾病严重到需要到外国找资源,语言能不能通是很重要的门槛
这一点就注定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
第二,是资讯的门槛,有多少人知道欧洲国家的医疗制度?
如果你要了解欧洲国家的医疗制度,你要怎么着手?
了解欧洲国家的医疗制度,相较起了解中国的医疗制度,哪一个难度高?
你容易找到中文介绍中国医疗制度的资讯,还是中文介绍欧洲医疗制度的资讯?
你容易找到在中国使用医疗体系的朋友,还是在欧洲使用医疗体系的朋友?
是世界其他各国的人容易知道台湾有个爽歪歪的健保,还是中国人容易?
更不要提,一旦陆生纳保之后,如果出现专门去仲介病人来台就医的掮客
你想像这样的人是去中国讲中文找揽生意容易,还是去世界其他各国讲不同语言容易?
台湾目前已经开了一个洞,就是持工作证来台纳健保
有没有中国罕见疾病患者,在台开设人头公司之后自雇来台使用健保的情形?
如果你一年的医疗费用在中国要上百万新台币,那这笔钱到台湾开个人头公司缴纳规费
但是可以几乎不用成本的使用健保划不划算呢?
就是因为中国在地缘,在语言,在资讯门槛上与其他国家不同
所以不应该拿其他国家现有的情形类比陆生纳保之后的可能情况
现在有很多在台陆生根本不想要加入健保,因为如同那些为陆生纳保辩护的人所言
他们是真的来念书,极少需要使用健保资源,将他们纳入健保的确可能对健保更有益处
问题是,有一百个极少使用健保的陆生,只要有一个假学生真病人,大概就得赔本了
不要再拿现有的状况,或者台湾人同龄的资料作类比
这种论述可以当作逻辑谬误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