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消失是被塞回家中 精障病患谁来救
2015-11-24 15:15联合晚报 记者徐伟真╱台北报导
2007年订定“精神卫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强制住院门槛后,强制住院人数逐年降低
,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国民党立委杨玉欣说,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
多数家属没有照顾专业,反衍生社会问题,陷入恶性循环;约8万名患者因担心遭歧视,
不愿申请身障鉴定,也因 记者林澔一/摄影(情境照片)
前言: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精神疾病是影响21世纪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议题。官方统
计,国内慢性精神病患人数逾20万人,只有三万多人在医疗护理机构专业照护,有更多的
精障者隐藏在社区的角落;公卫护士人力不足,家属照护也面临巨大身心压力。联晚关怀
精障者医疗照护问题,深入报导精障者面临的困境,呼吁政府做好精障者社区照护,并给
予家属更多支持。
2007年订定“精神卫生法”,拉高精神疾病患者强制住院门槛后,强制住院人数逐年降低
,到去年只有七百多人;但国民党立委杨玉欣说,患者不是消失,而是被“塞回”家中,
多数家属没有照顾专业,反衍生社会问题,陷入恶性循环;约8万名患者因担心遭歧视,
不愿申请身障鉴定,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务资源。
全台17万患者
住家中或独居
杨玉欣和社福团体建议,病患离开医院回归社区的同时,现有社区资源也应强化,才能让
患者得到妥善照顾。
杨玉欣说,台湾每年有约238万人次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诊,占健保门诊人数11%;到去年
为止,因慢性精神疾病而领有重大伤病卡约20万6千人,其中因精神疾病领有身心障碍手
册者,约12万2千人,两者的落差,可见有约8万名患者因担心遭歧视,不愿申请身障鉴定
,也因此不能接受居家服务资源。
杨玉欣说,目前精神病患医护资源皆不足,全台有20万6千位精神慢性疾病患者,但是住
院病床、日间留院、复健机构和护理之家可收留人数才3万多人,其他超过17万名病患是
在家中由家属照顾,甚至独居;此外,复健资源也严重不足,国内目前复健机构仅能提供
8千5百多个名额,也缺乏完善的追踪和照护服务。
调整住院门槛
强化社区照护
“结果病情复发只能再度入院,变成‘旋转门效应’,一直重复住院出院的过程。”杨玉
欣说,部分病患未接受规律治疗,精神情况欠佳时会做出激烈行为,在国内精神疾病社区
照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家属承担主要照顾责任,但会因缺乏外部协助、照顾技巧,时常
爆发冲突;因此,最近有家属希望再度修法,降低强制住院门槛,由医院承担。
杨玉欣认为,调整住院门槛无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强化社区照护的资源,增加人
力,也结合社政单位开办日间作业设施,加强精障病患的生活技能、人际关系训练等各种
提升病患社会适应能力的服务方案;另外,专业医疗团队也可主动到病患家中访视,建立
医病关系,让病患接受规律治疗,才更可能根本解决问题。
http://udn.com/news/story/9053/13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