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cbxnzm (㊣﹋)
2015-11-14 22:58:34电动车电池交换这个商业模式
对车厂来说门槛非常高
原因大概跟电信公司没什么两样
在家充跟电池交换
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存在
因为电池如果是自己的
当然是用到快要坏掉了才去交换
就算电池不是自己的
除非出门在外没办法在家充
不然谁要多花一笔充电钱
如果注定是二选一
在家充就要配大容量才跑得远
像 Tesla Model S 跑 400 公里
这就有实用性
不然 100 公里就收工的话
只能当买菜车来用
而电池交换呢?
续航力虽然可以只要 100 公里
但交换站的密度就要够高
市区方圆 2 公里
郊区省道两站之间不超过 30 公里
不然根本就没有实用性
这像不像蜂巢式移动电话
一旦出现覆蓋率的特性
麻烦就来了
PHS / WiMAX 怎么死的?
答案是覆蓋率不足导致客户规模不足
而客户规模下降
又只能关基地台节省成本
只要没冲过规模门槛
到最后只会负向循环自然淘汰
要做电动机车电池交换
第一件事情要去估计用户规模与交换站密度
平均每个点的覆蓋半径多大
要多少个用户以上才不会亏钱
这个数字抓出来了
才能去设计合适价位的车辆
如果可容许的最低用户数很少
做高价精品车没问题
但如果一个站点要有不少使用量才做得起来时
车辆的售价就必须往国民车靠拢
不然会倒
这个数字的最大值
大概也就是公道价八万一
超过的话买 125 的车就好了
这件事情对电信业者而言是最基本的东西
尹衍梁恐怕并没有从 WiMAX 的失败学到教训
全球一动的学费白缴了
而且还实践马水母的便当哲学
投资 gogoro 一次不够
有没有投第二次?
不只投了
还拉国发基金用人民的钱进场
政商关系还真不错
我不反对电动机车
但是反对拿人民的钱给乱搞的团队烧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