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环境资讯中心
2.完整新闻标题:
催生景观法热议话题:景观师“签证”是否意味主导工程走向?
3.完整新闻内文:
有建商打算在艋舺龙山寺后方盖12层高楼,影响重要古蹟后方天际线惹议。此事凸显台湾
长期以来缺乏专门法规,维护重要地景的老问题。不仅如此,一般城乡景观,也常有人为
设施与在地人文、自然环境相突兀的情况。国外景观法规已推行有年,现立法院也正推动
设立“景观法”与“景观师法”,但多个技师公会却对该草案内容持反对立场。
景观法提案立委邱文彦昨(8)日下午特别召开审查小组,听取各方意见。景观学界与业
界表达强烈支持,希望借此让各界重视景观专业,并提升景观品质。但技师公会代表则质
疑法规必要性,恐限制工程发展。
争议之一在于,草案要求重要景观达一定规模,须由景观师“签证”,不少工程技师担忧
会变相为景观师限制或指导工程走向;不过也有学者提出,签证仅针对重要、局部地区,
代表景观师为专业审查负责。
最后,邱文彦决定近日继续召开审查小组,展开逐条讨论。
美学、工程专业 谁说了算?
由于草案中定义重要景观,须由景观师负责“签证”把关,引发工程界对“景观”定义与
景观师专业的质疑。
全国建筑师公会理事长许俊美认为看到的都是景,应详加定义。结构工程技师公会全国联
合会理事长蔡荣根认为,建筑师与土木技师都须有技术规则可循,但景观是美学、主观且
感性的。新北市土木技师公会理事长余烈则认为景观是艺术,不须“签证”。
中原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张华荪澄清,大众常将“景观”误解为建筑绿化或是美化,但“
景观”一词源自英文的landscape,所指的是环境景观。除了美学,更重视与自然生态、
人为环境、生活文化的关联。景观师必须接受相关专业训练,与其他技师专业各有所长。
台南市环境景观总顾问许晋志强调,景观、土木、水利、结构等专业互相合作,工程内容
才会有保障,环境生态会变好。
立法架构仍待讨论
虽然现场普遍承认景观的重要性,对立法却有不同意见。桃园市建筑师工会代表认为无须
景观法,建筑师即可推动景观工作,但建筑师吕钦文代表另一批建筑师,认为工会代表意
见不代表个人,并指出景观师加入,将有助于建筑品质。另有不少工会代表认为可接受景
观法,但质疑草案内容窒碍难行。
争议之一在景观法草案第16条中指出,重要景观达一定规模,须由景观师“签证”。不少
技师工会代表认为未来工程都经景观师把关,恐由景观师限制或指导工程开发。
张华荪强调,景观师“签证”仅是针对重要景观的局部地区,而“签证”代表的是景观师
必须审查并为专业签核负责,并无上下关系。
中华民国土木技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施义芳则认为景观法限制私有土地的发展,被划
定重要景观地区的地主损失该如何赔偿?文化大学杨重信教授回复,宪法保障人民财产,
会予以补偿,但不少技师认为,现实上并不可行。
翻转的时机点 为未来景观立根基
荒野协会理事长兼行政院永续委员赖荣孝感慨,到全台各地评选国家永续奖时,常听到其
他委员说,“怎么这些景观这么丑,却放在宝岛上面”。而现在正是翻转的时间点,因为
这世代不是谁上谁下的问题,大家都需要学习跨专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 才能达
成台湾永续。
邱文彦则期许“景观法”成为社会教育的过程,透过“景观法”提升大众对景观的认识与
重视,进而影响政府与民间,让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观念融入工程建设与生活之中。
由于各方对草案内容与文字表达仍有不同意见,邱文彦表示下次将广纳各方意见,采逐条
讨论,以促成社会共识。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e-info.org.tw/node/110646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