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联合
2.完整新闻标题:
忘记战争了吗? 当塞拉耶佛玫瑰赤裸绽放…
3.完整新闻内文:
●我们忙着抹去战争血泪,为何波士尼亚却要让内战血花赤裸绽放观光客面前?
●台湾只有政争、尚无战争,也许该珍惜这份和平?
叙利亚内战从2011年至今,已造成20万人死亡,400万个难民逃向土耳其及欧洲。但直到
最近,一名叙利亚3岁男童随父母逃难,溺死在土耳其海滩的照片曝光,才唤起台湾人注
意。
战争如此残酷,人类却又如此善忘。
20年前,巴尔干半岛上的波士尼亚-赫塞哥维那(简称波赫),脱离南斯拉夫独立,也曾
引发一场长达4年多的内战,同样有20万人死亡、200万人逃难,甚至有成千上万名妇女沦
为敌军的性奴隶。
但这场二次大战后,欧洲最惨烈的战争,有几个台湾人曾关心过?问起波士尼亚在何方,
绝大多数台湾人恐怕答不出来;如同很多人至今仍不确知叙利亚在哪里。
随着波士尼亚从战后逐渐复苏,台湾观光客开始踏上这块曾被战火蹂躏的土地,才惊讶发
现,内战虽已结束20年,波赫却刻意保留很多战争遗迹,赤裸裸地呈现在观光客面前,提
醒台湾人,战争有多残酷,期盼台湾内部及海峡两岸,能永远告别战争。
世界文化遗产炸毁重建 彩虹桥祈祝和平
到波赫观光,绝不能错过莫斯塔尔、塞拉耶佛这两个大城。
莫斯塔尔是赫塞哥维那的首府,也是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最知名的景点是一
座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桥“彩虹桥”,它在1993年内战时被炸毁,后来由联合国协助重建。
老桥如今已恢复昔日荣景,游人如织,常有高空跳水高手在桥上向游客“募资”,凑到50
或100欧元就往下跳到河里。不过,市政府刻意在桥头放著一堆生锈的砲弹残骸,提醒大
家“DON'T FORGET '93”,这座彩虹桥也因此成为和平象征。
斐迪南命丧拉丁桥 引爆一次世界大战
至于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更是历史名城,虽然距台湾1万公里,但你绝不陌生。
回想一下,中学历史课本讲到一次世界大战,是否曾提到,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
1914年6月28日被塞尔维亚学生普林西普枪杀,奥匈帝国因此对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一次
世界大战。
斐迪南遇刺的地点,就在塞拉耶佛的拉丁桥,从此巴尔干半岛争战不断,被称为“欧洲的
火药库”。
拉丁桥的桥头,如今设了一个纪念碑及博物馆,展示斐迪南100年前遇刺、凶手被捕的历
史照片。
逃难、送物资 塞拉耶佛希望隧道
塞拉耶佛1984年曾主办冬季奥运,在1992年4月5日到1996年2月29日内战期间,曾被南斯
拉夫及境内塞尔维亚人的反抗军围城1425天,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
一名塞拉耶佛导游说,围城期间,敌军平均每天轰炸300颗砲弹,水电、汽油、食物等物
资,最后都被切断,很多民众冒着枪林弹雨外出觅食,就被乱弹打死。光塞拉耶佛当时就
有1.1万多人死于战火,市内外到处可见插满白色十字架或伊斯兰墓碑的坟场。
波士尼亚军队后来在1993年1月到7月间,突破敌军封锁,穿越机场的联合国中立区,挖了
一条约800公尺的隧道,运送物资到城内,并将伤患外送,称为“希望隧道”。
希望隧道的起点,如今已改建成“战争博物馆”。和城内很多大楼、公寓一样,博物馆至
今仍保留弹痕密密麻麻的外墙,刻意提醒观光客,当年战争有多惨烈。
看完内战及挖建隧道的纪录片,导游还会带游客亲自走一小段隧道。走在高约1.5公尺、
宽约1公尺的暗道内,战争不再那么遥远…
看到尽头洞口的天光,你好像可以体会什么叫“希望”。
甚至有报社大楼被炸毁,战后改建成五星级饭店,在门前放了一个超大型水泥炸弹当“装
置艺术”,走进大厅,大楼从废墟站起来的重建照片,在玄关两边一幕幕重现。
登上饭店顶楼旋转餐厅,往不远处看,又是一片刻意保留的断垣残壁;走到城内的老市集
,弹壳做成的原子笔、钥匙圈,成为独特的纪念品。
战争的影子,在塞拉耶佛无所不在。
战争血迹 化作永远的塞拉耶佛玫瑰
历经百年战乱,重建后的塞拉耶佛,更增添一分沧桑的美。像巴黎、维也纳、布拉格等名
城,这个“火药库之都”到处都是风情万种的建筑。
如今基督教、天主教、犹大教及伊斯兰教在这儿和平共处,也让塞拉耶佛被称为“欧洲的
耶路撒冷”,各色教堂及清真寺林立,又以仿巴黎圣母院的天主教圣心堂最宏伟、漂亮。
走近教堂前的广场,你会发现,怎么有块地方,像被泼了红漆,乍看像鲜血,对照鹅黄色
的教堂,更加刺眼。且几乎每个观光客,都会拍照留念。
它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塞拉耶佛的玫瑰”,在战争博物馆等地四处可见,标记内战时
曾被砲弹轰炸,碎片散落、鲜血淋漓的惨痛记忆。
塞拉耶佛用红树脂填补生命陨落的刻痕,提醒世人勿忘血泪,盼战争永远消失,在血泊中
开出灿烂的玫瑰。
裘莉执导电影 诉波士尼亚的血泪与爱
2011年,美国知名女星安洁莉娜裘莉自编自导首部电影“爱在血泪交织时”(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以波士尼内战为背景,圣心堂等曾被轰炸的景点入镜;电
影海报构图,更是“塞拉耶佛的玫瑰”组成的一对情侣肖像。
剧情描述1990年代,斯洛文尼亚、波赫、克罗地亚、柯索沃等地相继脱离南斯拉夫独立
,引爆内战。其中波赫境内有1/3信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他们不想被占多数的波士尼亚
穆斯林统治,另组共和国,和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的南斯拉夫人民军,联手镇压波赫,围
攻塞拉耶佛。
片中男主角是塞尔维亚士兵,他战前抛开种族、宗教歧异,和波士尼亚的穆斯林女子相恋
。内战爆发后,两人被拆散,重逢时,她已沦为囚营的性奴隶,不胜唏嘘。
裘莉在片中描述,有5万名穆斯林妇女在战时被强奸,影射塞尔维亚人的暴行。电影在波
士尼亚首映时,受到5千名观众欢迎;在塞尔维亚首映,却只有12名观众,被抗议夸大事
实。
裘莉也因刻画战争的惨无人道,获柏林影展特别颁发的“电影和平奖”。
“还记得战争前的事吗?只有妳跟我两人。”片中男主角一语道尽战争的残酷。在烽火万
里下,儿女私情变得多么脆弱、渺小。
中弹相拥而逝 塞拉耶佛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异族相恋的悲剧,在战时的塞拉耶佛真实上演。一对不同信仰、分属于塞尔维亚、波士尼
亚裔的年轻夫妇,在1993年5月19日相偕逃离塞拉耶佛,由于交战双方都有熟人,原本说
好两人出城时停火,谁知两人踏上Vrbanja桥时,枪声大作,先后中弹气绝,都只年仅25
岁。
一名美国记者拍下两人相拥而死的画面,成为当时的国际要闻。但到底是由哪一方开枪射
杀,至今无解。
美、加、德国的媒体在1994年,把两人的故事拍成纪录片“塞拉耶佛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象征超越种族、宗教和政治的永恒之爱。香港歌手郑秀文也曾演唱同名情歌,纪念这对
战火鸳鸯。
直到今天,很多观光客造访塞拉耶佛,仍会专程到Vrbanja桥及两人合葬的狮子坟场,凭
吊这对现代罗密欧与茱丽叶,为他们献花。
敌军瞄准也不怕 战火废墟中的大提琴家
塞拉耶佛围城期间,还发生另一件撼动全球人心的故事。
1992年5月27日,城内维斯米其纳广场遭受到迫击炮攻击,一群在广场排队买面包的百姓
来不及逃生,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伤。
当地大琴家韦德兰‧斯梅洛维奇为悼念22名死者,冒着生命危险,在事发地点连续22天演
奏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也曾在被炸毁的国家图书馆废墟中演奏,唤起全球关心这场
惨绝人寰的内战。
直到1995年8月28日,塞拉耶佛中央市场被砲击,造成37名无辜市民死亡,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决定针对塞尔维亚军队,展开大规模轰炸,逼得节节败退的塞军参与和平会谈,10月
13日停战,波士尼亚战争终于落幕。
作曲家大卫‧怀尔德后来创作“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这首大提琴曲,献给斯梅洛维奇,
马友友也把这首曲子收录在专辑中。
加拿大作家史帝芬‧盖洛威更以斯梅洛维奇的故事为蓝本,写成了小说“塞拉耶佛的大提
琴家”,成为2008年畅销书。
书中描写斯梅洛维奇演奏曲子悼念死者时,一名波士尼亚狙击手奉命暗中保护大提琴家。
没想到,另一名塞尔维亚士兵也正虎视眈眈看着斯梅洛维奇,却沉醉在琴音,而按兵不动
。波军狙击手陷入天人交战,最后还是枪杀了敌军,凸显战争的无情与爱恨交织。
回到只有政争、没有战争的台湾…
台湾自1958年823金门砲战之后,已整整有57年没发生过战乱。对日抗战、国共内战、到
共军轰炸金门,早已被淡忘,防空洞、断垣残壁等战争遗迹,也多不复见,尤其e世代年
轻人对战争更是无感。
然而,只要你去了一趟波士尼亚,就会感受到,战争离我们一点也不远。不同种族、宗教
、政治立场长期对峙,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引发战争;且往往内战,比外敌侵略更惨烈。
台湾人要很庆幸,我们虽然政争不断,但还没演变成内战;海峡两岸也至少仍维持和平。
看一眼“塞拉耶佛的玫瑰”、读一读“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祈祷国人能永远告别战争
的血泪。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udn.com/news/story/8539/1191963
(有照片影片)
5.备注:
前几个礼拜叙利亚溺死的那个小男孩引起媒体大似报导、网络也热烈讨论,但最近关于
叙利亚内战的新闻好像又淡下了了…
把战争痕迹当观光景点,好像比较少听到,不过台湾真的看不太到战争留下来的痕迹。
以前小时候还常看到防空洞的,现在好像都找不到了。
倒是以前讲到波士尼亚还是克罗地亚,都是世足赛的时候才会特别注意,没想到斐迪南
大公就是在那里被刺的,以前历史课怎么都没有讲这些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