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zumaru (藏书界竹野内丰)》之铭言:
: “湾生”,又是一个历史课本没教过的词。
: 简单的说,就是日治时代,出生于台湾的日本人。
: 当然这定义会有点弹性,
: 好比说在台湾出生可是马上回日本内地的算不算、
: 在日本出生但幼年就来台湾长大的日本小孩算不算等等。
: 总之“湾生”就是在台湾出生或成长,
: 直到二战结束被遣返回日本的日本人。
: 提几个比较有名的湾生后代,
: 比如说bossa nova女王小野丽莎,他的父亲是湾生;
: 画《恶童》的漫画家松本大洋,他的母亲工藤直子是湾生。
: 湾生在台湾的阶层分布很广,士农工商都有可能,不完全都是统治阶层。
: 日本战败之后,由于遣返所能带的物品规定很严格,
: 连肥皂只能带几块书只能几本都有规定,
: 因此在台日本人只好在台把家当送人或变卖,
: 比如台北的牯岭街就是战后初期,日人贩卖二手骨董、字画、书报、碑帖的集散地。
: 这里补充一张多年前我在网络看来的文献,
: 当时有把图抓下来,但来源我已经忘了。
: http://i.imgur.com/97npBpD.jpg
: 从里面的规定可以知道日本人撤退回日本时,能带的财物真的少得可怜,
: 基本上等于回日本当乞丐了。
: 有的把家具直接送人,因为变卖再多钱也带不回去(现金携带亦有严格规定),
: 像这张相片里的柜子: https://goo.gl/uCSIji
: 这是日治时代糖厂遭受轰炸,
: 厂内日式宿舍群的日本家庭赶紧疏散至一般民家避难(称为“疏开”),
: 就曾经有日本人借住在我阿公家中。
: 战后日本人遣返回日本,日本人将原本是他家的家具送给了阿公,
: 传了三代,现在摆在我家里,专门放珍本古书。
: 当年赠送这个“黑橱仔屉”的日本人,
: 现在完全无法追溯姓名下落,
: 但这是我们家族与历史、地缘永远的羁绊。
: 而这些日本人,回到日本之后,因为有一些是举家离日三四十年,
: 回到日本根本已经人生地不熟,
: 完全从零开始,生活状况大多很惨。
: 当然也有家大业大,日本本来就有家族产业的日本人,回去之后依然飞黄腾达的,
: 例如现在去京都一定要去吃抹茶冰的祇园辻利,
: 就是日治时代“台北辻利茶舖”的店长三好德三郎的后人回日后开设的。
: https://goo.gl/Cljkws (日治时代台北辻利茶舖标签)
: 当初在台湾出生的日本人,再怎么年轻也都七十好几了,大多现在已经八九十岁,
: 然而他们心中永远有一块地方,写成“台湾”,唸作“故乡”。
: 我本来以为:这情感纯粹是发自他们怀念的童年回忆,
: 后来我收藏到一本书,才恍然大悟,背后有更深刻的理由。
: 这本书叫《国语课外读本:寻常小学上级用》,
: (https://goo.gl/DhiH53 )
: “国语”是指日语,“寻常小学”是小学校(或称寻常小学校),
: 也就是在台日本儿童读的学校,
: 也就是说,这本课外读物是编给在台湾的日本小朋友(湾生)读的。
: 内容读什么呢?我们看看目录:
: https://goo.gl/9sL8JH
: 日月潭、澎湖、恒春、制茶、戎克船......满满的都是台湾各地风物。
: 长于斯地,须知斯地之事,就算是流着日本血统的儿童也一样。
: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吗?
: 我突然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已经八九十岁的“湾生”老公公、老太太们,
: 在台湾出生长大到十来岁,回日本至今七十年了,
: 心中却永远怀念著故乡台湾,因为他们就是读著这样的课外书长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