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我同学是一名国中数学老师,
平常就是充满好奇心去探究周遭事物,
丰富自己的内涵和教学题材,
以下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希望乡民用数学教育的角度去做讨论,
并想听听不同面向的建议。
这是超商最近打出的广告
http://www.7-11.com.tw/event/15summer/drink/index.html
大家有看出什么吗?
是的,代言人骰出一个骰子,
上面有1元,69折,59折等6种情况,
照国中第6册机率的说明,
实际“公正的骰子”是6面出现的“可能性”一样,
并比较“钉子”正面和反面的不同,
做为探讨机率的前提、要件。
显然地,7-11并不是用真正的骰子去丢,
而是用电脑模拟掷骰子情境,让这6种情形“随机”出现?
似乎容易让人误会就是玩一般的骰子1~6点的机率,
似有广告不实的嫌疑。
(而且他也细心看了底下的小字,
并无电脑骰出的结果与真实的骰子不同等字样。)
(我记得之前是抽球,盒子里面的球是固定的,例如
50颗里只有1颗是1元,我们能理解其机率,
符合科学常识,没有争议。)
于是,他好奇地向店员反映了这件事,
结果店员张大了眼睛看着他。
强者我同学拿出身为数学老师的热忱与素养,
再耐心地为他解说一次。
店员仍然像是被鬼打到似的张大眼睛不发一语,
我同学连忙跟他道谢之后,
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测试。
接下来,他用涉嫌广告不实的名义(这不是他真正用意),
想要更进一步探究大家面对这种情境下,
拥有的数学素养会为这件事做什么反应。
于是他打了消基会的电话,
说明了来意之后,
该位专员也对这件事很感兴趣,
他说等请教了律师之后再予以回应,
后来,他对于回复中,律师回应的两段对话很感兴趣。
1.律师:“我最近也有买2瓶,并抽到了1元,
很显然机率不低。”
2.律师:“因为萤幕上有4个区域,在抽的时候,
上面有骰子的图案,所以民众的认知就是骰骰子,
并没有广告内容与实际操作不同的情境,应无误导之嫌。”
他把这些事与上暑辅的同学做分享,引来热烈的反应。
有同学说:“我们全班一起打消基会!” “律师太扯了!”
在引起学习动机后,才是数学素养的引发。
于是追问很重要,“妳们觉得什么地方合理,什么地方不合理?”
和他们探讨了事件的结果和机率是怎么一回事之后,
“如果我在7-11电脑操作了10次,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说明哪些事?
又,不能说明什么东西? ”
“如果你是有数学素养的律师,会怎么看待这问题?”
“如果你以后想当广告设计者,当美编的华丽已无法吸引消费者时,
你怎么加入数学的元素成为一个成功的文案?”
(以上教学技巧和策略,予以省略,只是提供乡民思考的方向。)
后来我同学才发现消基会是民间单位,
也许可以向消保官申诉,
于是,写了申诉信
交易事实:在7-ELEVEN便利商店买了两罐饮料,准备得到折扣优惠。 申诉事由:在张贴
于7-11便利商店的广告中(如附件),以图像语文字显示买两瓶饮料就可以"玩骰子",有机
会用1元买到饮料。非常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像广告图片上用真实骰决定(也就是有六分之一
的机率用1元买到),但是,我在实际结帐时,没有真实的骰子,而是在电脑萤幕上按按钮
邮电脑跳出结果(显然出现"1元"的机率将会远低于六分之一。) 请求内容:希望能查证电
脑出现各选项的实际机率,以验证是否有广告不实的嫌疑。
目的也在测试,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回到主题,当我同学跟我讲到这案例时,
我直觉认为它就是一种话术,结案。
我们有需要这么认真吗?
但身为教育工作者总想,
如果我们身处的世界都充满话术,
并且将厂商、政府所编造各式各样的情境而习以为然。
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
无法将所学在生活中不断验证、检视,
甚至一股脑地将学问与生活情境一刀切开,
那探讨真理的可能性就大大受到阻碍。
正如同我那同学讲的,
“数学步道就是让学生带着好奇的眼睛去看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断发现一些学数学眼光
才能观察到的世界。”
各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