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骗了,台湾的媒体一直都是先有立场、结论才补上因果推论的。
因为媒体觉得郑捷就是罪无可赦的坏胚子,所以他往摄影机一瞥就叫“狠瞪媒体”、“面
露凶光”、“不知悔改”;因为妈妈嘴店长吕炳宏怎么看都超有杀人嫌疑,所以他“爱读
推理小说,跟检警斗法时才能临危不乱”(结果最后刑事部份根本不起诉),更别提几十
年前不堪刑求逼供的王迎先了,媒体当然也是用“畏罪自杀”来形容,这种例子真的太多
太多了,我们身边的媒体报导一直都充斥着这种高度的主观评价,而媒体又往往会把这种
偏颇的意见包装得一副很有道理、很客观的样子。
不要忘记这点:重大刑案发生的时候就是媒体秀下限的时候。
今天这位嫌犯脸书朋友、按赞数少,媒体就暗示他反社会、不合群、孤僻、有报复大众的
倾向;但如果他朋友多、按赞数也多呢?那还不简单,就说他在网络上一直被注视著、长
期享受着被关注的快感,结果这种表现欲的胃口越养越大,就让他产生以无差别犯罪寻求
社会关注的动机啊。
先射箭再画靶多容易,反正赢的都是媒体,赚到点阅率和广告收入的都是他们,输的只有
任何时候都可能倒楣变成刑事被告的一般大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