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mbertoEco (Nina Fortner )》之铭言:
: ※ 引述《sheilala (sheilala)》之铭言:
: : 50元以下真的很多CP值高的小吃
: : 但价钱越高就开始越雷 没有值得吃的
: : 正统的拉面在哪?
: : 熟成牛排在哪?
: : 台北要50以下吃到值得推荐给别人的我一间都想不到
: : 在台北能省钱超好吃的应该是很难的事
: 重点不在价格 是异国口味本来就台北比较强!
: 我不住台北的时候,也怀念每天可以换不同国口味料理
: 异国口味出了台北没那么优也反而贵,
: 毕竟光餐厅数量上就大胜,也有不少的平价版可以每天吃
: 中南部只有日本料里深根蒂固跟近年 越/泰口味开始普及,
: 其他同级的异国口味有时反而比台北贵
: 但是传统在地小吃或台菜 台湾本国口味 台北就大输了!
: 老是说中南部只有便宜的好吃根本大错,应该说台北强在异国菜跟中国外省菜
: 高档台菜的话,台北也不见得强
: 就以一般人最常吃到的结婚喜宴来说,
: 台北就算是高档五星的饭店还是会场,也是强在装潢,
: 菜色可能还比不上南部的路边办桌。
: 没错啦,有些肯花钱食材也可以用很高档,但是先不比食材价格差异,
: 光是一样食材同样料理去比,南部的办桌一定是全面大胜。
: 到后来在台北吃喜宴除非是超高档,通常我都只挑几道来吃,
: 吃惯南部的大菜比起来台北喜宴的菜色真的一堆雷。
: 简单讲这也是另一种群聚效应,越不注重食物本身美味的地方就会变成风气,
: 最后就变成英国那样了,绝对不是英国人没有能力作好菜,
: 而是不在意吃的好不好吃造成的结果嘛。
: 最后讲到异国口味,其实真正正统的异国口味在台北还是满被排斥的...
: 我吃很多家都是新开店还有道地口味,后来就修正成台湾改良版了。
: 叻沙改的四不像,川辣没有花椒,该甜的甜点不甜,印度菜没有正确香料,
: 太多太多了....更别提已经彻底台化的意大利面。
: 当然消费者人数跟店家业绩证明口味台湾化是受欢迎也成功的,
: 但是也有少数人是喜欢道地的异国口味呀...
: 只能说台湾人对异国口味的接受度比大家以为的低很多,
: 就算在台北吃到的异国口味也通常是改过的台湾化口味,
: 反而一些开在偏僻地方的外劳餐厅(专卖外劳)有更道地的口味跟惊喜!
异国料理本就是会因地制宜阿
不只台湾,全世界都一样好吗
我举个例子,你在国外吃到的中华料理、港式料理
绝对跟你在台湾吃得不一样
美国一堆炒面炒出来是甜的,我都怀疑我是不是味觉坏了吃错了?
一堆你在台湾很常吃的东西,结果在米国做出来是怪口味
该咸不咸,该甜不甜
台式口味有些偏酸,酸甜,
但这套在国外不吃香,于是就会改良成偏甜
这台湾人来吃肯定觉得不对位
但只要当地人可以接受,这对当地人来说就是台式料理
在举个例,美国餐馆都会附上幸运饼干
米国人普遍认为这是中华料理的习惯
但对我们来说? 心中只有 what the fxxk ?
这虾密? 吃都没吃过?
台湾不是有谣传月亮虾饼是台湾泰菜发名的吗
但其实泰国真的有啦 只是在台湾发扬光大
有点类似小吃啦
就像猪血糕你可以在路边摊买到
但是你在餐馆吃到,就会觉得很怪
老泰来台湾吃泰菜也是觉得怪阿
就拿薯条来说好了,国外真的很少人吃薯条沾番茄酱的,
但是在台湾,沾番茄酱吃的人真的很多
这也是一种输送文化被当地文化同化的一种结果
如原po所说的,某些外劳餐厅会有额外的"惊喜"
是的,外劳餐厅因为只卖同乡,没有顾客群的压力
加上没有改良菜色的能力,所以做出来的味道,
肯定跟他自己的家乡一样,
想要尝鲜道地的口味,不妨走走
(据说是日本人发明的,只是被中餐馆普遍拿来用)
消费客群是当地人,要做生意 就得改良作法
做出当地人可以接受的料理,
另外个例子,泰菜全世界都有
但每个国家的泰菜都不一样,吃过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