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沈政男

楼主: sssh5566   2015-06-24 21:37:17
感觉democracy那里挺中肯
______________
时代杂志
◎沈政男
美国时代杂志因为亚洲版最近将蔡英文选为封面人物,在台湾引起广大关注。该篇封面故
事马上在网络上被翻成中文,随即又引发网友讨论与蓝绿政治攻防。
该篇译文被挑出一些毛病,但最大的错误在这里:“蔡英文煎蛋后的十一个小时后,历经
了一场政策会议、搭乘高铁从北一路向南、紧接着进行高雄码头导览。她抵达南台湾民进
党的重镇高雄,向数百位大学生发表演说。”不是煎蛋后的十一个小时她才去跑那些行程
,而是这些行程紧接在早餐后进行,完成时已是煎蛋后的十一个小时,然后开始给高雄的
大学生演讲。
蓝绿吵得最凶的wonky这个字该怎么翻译?该译文翻成“学院派”,绿的满意,但蓝的马
上反驳说应该翻成“不可靠”。都不对,比较精准的翻法是“学究式”,也就是爱讲术语
,滔滔述说专业细节,给人无趣、没吸引力的印象。这点从前后文可以明显看出。
封面的“她将可能领导华语世界唯一的民主国家”这一句的“民主国家”,原文只有
democracy一个字,应该翻成“民主政体”,因为时代杂志不可能把台湾当成一个国家,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台湾还不是一个国家,中华民国也不是,骗不了别人的。
标题的“台湾的下一任总统 蔡英文是这样认为”,应该是“蔡英文如此称呼自己”,因
为原文是用refer to,指涉。
此外还有两个地方,原文写得不够精准,比如说蔡英文是“律师转行的政治人物”。蔡英
文没有台湾律师执照,但有美国律师执照,只是有执照不等于真的做过律师,况且她给台
湾人的印象也不是律师出身。另一个地方是原文误解了蔡英文谈到的“维持现状”,被讲
成了“一中各表”。
这篇封面故事一开始先谈蔡英文在家煎蛋做早餐,中间洋洋洒洒提到蔡英文的成长与从政
,结尾又回到蔡英文在高雄吃日本料理,给人一种首尾呼应的感觉,这是典型的时代杂志
写作风格。
时代杂志的英文,对非英语系人来说是出了名的难读,也是学英文者必须征服的一座大山
。冷僻字、迂回长句、历史典故、精巧的譬喻形容,在时代杂志的文章里经常出现。与时
代杂志齐名的新闻周刊,英文显然就好读一些,经济学人也没那么难,当然读者文摘更简
单,跟英文报纸差不多。
许多台湾学生对时代杂志都有一份感情,曾经对着满篇单字埋头苦查英文字典。我从高一
就开始读时代杂志,三十年了,往事历历在目,那时都到台中一中附近的旧书摊买过期本
来看,但实在太难,一小段没读完已经查了十几个单字。
大一开始订阅时代杂志,当时有人到台大男十一舍寝室推销,学生价一年还不到新台币一
千元。难以想像的便宜,五十二期平均下来,一本还不到二十元。就是放长线吧,毕业以
后年费就涨价了,但也不贵,还送了两卡公事包,上头印着让人有些虚荣的红色“TIME”
标志。我一直订到大约十年前才停止,总共订阅了十五年以上。附图就是至今保留在书架
上的时代杂志。
虽然订了这么久的时代杂志,但我从来没有把一本从头到尾看完。英文没那么好的时候,
一本还没读完,新一期又寄来了;等到英文够好,又觉得那些美国时事议题跟台湾关系不
大,读起来有些乏味。
今天读时代杂志,除了wonky这个字需要查字典以外,其他都像读中文那么清楚了然,这
是下了许多苦功才能有的阅读力。住院医师时代,虽然很忙,我的公事包里随时放著时代
杂志,有空就拿出来翻翻。不是为了了解时事,而是为了学英文,因为我知道英文阅读能
力太重要。这几年写时事评论,英文阅读速度给我很大的帮助,可以一下子看遍网络上的
相关文献。
时代杂志当然过去就报导过台湾的政治人物,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都曾跃登版面。陈
致中最近说阿扁在1994年获选时代杂志“百大未来政治明星”那期,上了封面,但我
记得那期阿扁只是在内文被报导,并非封面人物,因为印象很深刻,那时我正在沙鹿童综
合医院当内科医师,傍晚趁著值班走路到镇上的书局买那期时代杂志,边走边把阿扁的报
导看完。
时代杂志跟其他纸本杂志一样,网络兴起以后不管是订阅率与影响力,都明显衰减了。新
闻周刊老早收了,时代杂志还在苦撑。过去时代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百大影响人物等等
专题,都引发国际关注,但这些年显然声势大幅削减,在意的人越来越少。
办杂志基本是商业行为,只要是热门话题、新鲜人物,人家就会报导。今天蔡英文上了封
面,绿营不用太高兴,蓝营也不必吃味,说不定几个月后选情有所变动,对手声势赶上甚
至超越,记者也会过去敲门,问问可否一起吃烧饼油条早餐,拍一张看起来像是电影〈侏
㑩纪世界〉人物的封面照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