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刘永福陵墓被盗的消息,倒还不觉惋惜,
人死如灯灭,死了之后什么遗骨坟墓就算给他镶金还是五星级待遇都是假的。
我惋惜的是许多乡民的推文,显示出台湾人对历史的一知半解,或者说对道德要求过高。
(ex:刘永福喔?我知道啊~干龟仔囝~打到一半溜走的中离狗嘛~~)
昨天我回过一篇文,恰好也提到刘永福,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4868025.A.7A7.html
‘1897年,一本奇书《说倭传》(后改名《中东大战演义》)在中国出版了,
这是由晚清作家洪兴全所撰,一本共三十三回的章回体演义小说,
以甲午战争到乙未割台为背景,创作出一幕又一幕台民奋起抵抗的故事。
故事后半,由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独挑大梁,率领台民英勇抗日,
连他女儿刘大小姐也是巾帼英雄。黑旗军神威到处,日军无不丧胆,有诗为证:
“黑旗士兵素威扬,杀敌堪夸膂力刚;笑煞倭人真胆怯,至今犹怕到台疆。”
虽然这段纪录看起来像是发生在平行世界,
不过,小说嘛,这样写才有人看。
而这本《中东大战演义》也成为除了“征服者”、“被殖民者”之外,
从“第三者”笔下,想像建构出来的“抗日史”。’
https://goo.gl/N05N9T
刘永福在清国两岸(台岛与大陆)评价都不算差,
在清末的大清国,甚至还有这种《中东大战演义》把刘永福神化了的畅销小说。
刘永福恐怕只有在一知半解道德魔人的乡民推文里评价最差。
我们先搞清楚,日军来台时,刘永福为什么会在台湾带兵抵抗日本?
他是台湾人?不是。他是广东钦州人(今划分入广西)。
他对台湾有一份特别的情感?不是,他一生都在大陆成长。
他被大清国派来台湾抗日?不完全是。乙未割台战役,其实在公在私,已经没他的事了。
我们从头讲起。刘永福本是清朝名将,历史课本清末被列强霸凌的课文中,
极少数和国外打还打胜仗的清法战争,就是刘永福领导的。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怕波及台湾,派刘永福来台驻守。
甲午战争结束,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理论上来讲驻台清国军民都该回国了,
好比说当时在台东当官的胡铁花
(不是楚留香好朋友,是胡适“老子都不老子了”的老子),
接到内渡命令时日军早就登陆了(格老子的!早知道就不要用拨接,讯息传这么慢!)
还先写好遗书才走。
唐景崧时任台湾巡抚,晚了一步跑走,
台湾人包围他说,唐大人,您是台岛的最高领导者,
我们现在要成立个国家来对抗日本了,麻烦你继续当这个统帅。
因此被台湾人硬留下来当起台湾民主国总统。
而刘永福呢?于情于理台湾岛要割让还是割包皮都不关他的事,
但他偏偏还是留下来一起抗日了。
台湾民主国成立五天,日军登陆,6月4日,日军还在基隆,
唐景崧就卷款而逃,是时距离他就职不过十日,因此被称做“十日总统”。
唐景崧走后台北城乱成一团,拥有武器而群龙无首的清军趁火打劫,
因此台北仕绅决定开城投降,请日军平息内乱。
如果你能想像当时的情况,用人性的观点去模拟,就知道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无力抵抗外侮,顶多“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来一决死战,
偏偏除了外敌,内乱还不断的时候,是你是我,都会选择这条路。
唐景崧跑了,丘逢甲写了很多诗文,键盘抗日一下之后也跑了,
最后只剩下待在南部的刘永福这傻子,居然还没跑。
前阵子有一批黑旗军内部公文在日本流出,
印象没记错的话六张公文大约16万新台币成交,
我本来想买的,但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后来前阵子好像有一批黑旗军公文有收藏家卖给台博馆,不知是不是同一批。
(这批公文卖入台博馆还有登上报纸头版,与我的藏书一起。https://goo.gl/6f4jSQ )
讲真的,黑旗军在台湾抗日,真的是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看那些公文,我只想对他们说:“辛苦了!”
刘永福最后苦撑到日军包围台南,
他也曾经写信给日军投降,说出内心话:“欲想抗战唯有台湾人耳。”
这句话看起来是有点刺眼,但这是实情,他与黑旗军并非在台湾出生长大,
有何道理要为台湾岛陪葬?
然而日军拒绝了他的投降,刘永福在此万不得已才考虑到逃亡这一步。
由于他已被日军列为头号战犯,只好易容为三宝老妇才能避开耳目搭船逃脱。
据说这也是台湾俗话形容逃跑叫做“阿婆仔阆港”的由来。
但老实说,我个人对于刘永福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仁至义尽”,
你做得够了,台湾人感谢你,台湾人的命运,最终毕竟只能自己面对。
刘大将军一走,台南城自然也乱成一团,
于是外国传教士巴克礼代表台南仕绅,投降请日军进城。
这一点,我们无法苛责。
除了在台的清军,台湾民间也有不少人参与抗日,
俗话说越穷的人越不怕死,这些抗日者大多来自民间底层,
甚至还有妇女参加战争,令日军留下深刻印象。
而仕绅畏惧生命财产毁于一旦,主张开城投降避免玉石俱焚,吾人可以理解。
然而像巴克礼只负责传递投降讯息,此后并未与日人打关系获取利益,
并未与外来强权结合掠劫台湾人,这与投靠日本牟取利益的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