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德国之声
2.完整新闻标题:
台湾: 华人阅读世界的一扇窗
3.完整新闻内文:
西方和亚洲之间存在巨大的语言障碍。德语和中文之间也没有任何共同点。尽管如此,台
湾人对西方文学非常感兴趣。这个小岛成为传播德语图书的桥梁。
(德国之声中文网)差不多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时候,台湾开始成为一个新型的"阅读王国"
。如果按照人口数量来计算,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像台湾这样设有如此多的书店。也几乎
没有一个地方的书店能够像台湾的书店这样拥有如此多的外国翻译作品。台湾每年新出版
的4万册图书中,外文翻译作品占四分之一,其中大多数是英文版翻译作品,但是德国文
学也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台湾每家书店的图书种类以及各家出版社每年在台北图书展上展出的图书就说明了这一点
。台湾女翻译唐薇(音译)认为,台湾人对外国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她
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小岛上,因此对广阔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接触陌生的事物。"
唐薇是将德语文学传入台湾的最重要仲介之一。她已将德国知名作家朱莉‧泽(Juli Zeh
)、柯奈莉亚.冯克(Cornelia Funke)和夏洛特‧罗赫(Charlotte Roche)的作品翻
译成中文。她经常穿梭于柏林和台北之间,向德国人介绍很少被他们重视的台湾文学。
但是在其家乡台湾,她又大力宣传德国作家的作品。相比之下在家乡的工作要容易得多。
许多台湾出版社都将德语图书列入他们的出版计画,而且取得成功。例如德国作家Frank
Schätzing的小说《群》或者是斐迪南(Ferdinand von Schirach)的短篇小说《罪行》
的中文译本在台湾是被阅读最多的书籍之一。今年初夏,Schätzing的另一部作品《极限
》(Limit)也上了许多书店的书架。
台湾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明义说:"大多数国家的情况都是国产作品的销
售好于翻译作品。但是在台湾完全相反。"郝明义是台湾出版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商之一
。台湾图书市场经历了许多变迁,但是他所宣导的独特市场规则却在多年后依然使用。
语言技能提高
大多数德文翻译作品都由台湾商业周刊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已经出版了许多德国作家如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丹尼尔‧凯尔曼(
Daniel Kehlmann)和阿诺‧盖革(Arno Geiger)的作品。该出版社总编程凤仪(音译)
认为,翻译作品的增加要归功于出版社编辑语言技能的提高。他说:"15年前我刚刚进入
出版社时,是每两年出版一部德文译著。现在我们每年出版3到5本这样的翻译作品。从前
我们有2位懂德语的编辑,如今有4人会德语。"
商业周刊出版社参加书展的摊位似乎年年都在扩大。此外,二月份在台北举行的一年一度
的国际书展重新成为台湾最大和最有意思的图书展览。
对中国出版商的诱惑
台湾的国际书展不仅仅受到台湾人的欢迎。来自中国大陆的业内人士每年也来展会了解国
际作者的信息和图书业的发展趋势。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说:"中国大陆的出
版人和编辑都前来书展了解台湾的出版情况。对于 中国出版商和编辑来说,台北书展是
了解世界的一个视窗。" 林载爵不仅是台湾著名的出版人,而且是台北书展的负责人。他
的观点受到其他出版商的赞同。他认为:一部来自欧洲的小说得以在台湾翻译出版,就等
于向中国和巨大的潜在读者群体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
虽然台湾使用传统的中文繁体字,而中国大陆的标准字形是简体字,但是两者之间的转换
很简单,只要用鼠标在电脑上轻轻点击即可实现。困难的反倒是中国大陆严格的出版政策
。
中国的审查制度
台北一家文学社的陈先生对中国严格的 出版限制深有体会。他说:"在中国审查制度仍被
广泛应用。凡是内容涉及某些政治和宗教题材,或者性描写占很大篇幅的图书不是不能出
版就是只能有限地出版。也就是说,有些内容必须删除或者修改。如果作者拒绝接受这种
干涉,书就无法出版。"
只要北京政府继续严格限制公民的阅读内容,台北的出版物和书展就继续是华语世界了解
西方世界最为重要的视窗之一。幸运的是这个视窗始终大开着。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goo.gl/vUpOqs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