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雄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这件事情令人尴尬。
大概没有人敢否定,在台湾走进民主化过程当中,林义雄所付出的牺牲,
以及他面对这样的牺牲,展现的气度。
世易时移,现在大家可以开喊多元民主,公开骂政府。
如果是在过往的威权时代,有多少人可以有这样的勇气,还担得住政府特务机关的迫害。
这是林义雄或施明德,一直被尊敬的原因。
不过,就像底下这两篇文章暗示的,有很好的人格气度,不见得可以有好的政治判断:
林义雄惊天一怒 把自己震下神坛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5059&pg=1
民进党最怕林义雄意外摊牌 选不选总统?谁都拦不住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1054
因为曾经对台湾政治,做过一般人无法想像的牺牲,
所以连朱立伦、郝龙斌都不得不重视林义雄的意见。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马英九、江宜桦提议的“核四完工、安检,不运转”,
这个意见难道不好吗?
我想大多数民众根本无法判断,因为核电在台湾应该怎么退场,
连学者专家都吵不定。
现在拉回来看,林义雄所说的,民进党应该要全面礼让第三势力,
这个话如果是就著关心第三势力的人来说,的确是可以这样发言。
平心而论,不只国民党有地方派系势力的包袱,民进党内部也有。
如果要造成体质的改变,换掉里头老旧的权力分布,全面引进第三势力是一个方式。
不过,理想终究是理想,作为民进党的党主席,只能站在民进党的立场讲话,
在民进党有把握胜选的选区,不必要礼让给第三势力,第三势力必须自己去拓荒。
在这里,完全突显公民团体和民进党是有张力的。
学运至今,我想没有人再敢完全肯定学运的正义,
唯一确定的是,情况更复杂,不知道怎么关心起社会?
简言之,要关心一个特定的事物,要对议题做满正反方的功课,
而这功课对一般大众来说,极不好做,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做。
再来,去做了之后,才发现:
一旦涉及具体的利益分配,做为既得利益者,很少人会愿意放弃现有的舒适。
比如:看看南市的铁地下化,公民团体和赖清德政府的张力,
撇开激情的语言,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在地民众立场。
于是,学运可能已经破产,
或者应该说,它只教会我们原来多元、歧异的立场与考量很多,
不只学运团体内部有张力,民进党内部有张力,两者寻求合作也有张力。
行文至此,我们都还没有扯到国民党。
那么,演变至今,我想说的是:似乎关心政治,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
或者,我们得接受柯P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政治就是利益的分配跟妥协。
“利益”在这里不是负面的用语,而是每个人的立场。
※ 引述《hiokchi (连筱葳)》之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