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有汉语的八卦吗?

楼主: huzhou (菰城公子)   2015-05-10 09:30:41
我们汉语中,常常把语言(口语)和文字(书面)混淆在一起
比如,有很多人会说请说中文。这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表述。
中文(其实是汉文) 实际上是一种书面形式,无法用嘴巴说出来。
我们应该说的是,请说汉语。这样才对。
之前c大也写了非常精辟的回复,我补充一些。
会一种语文,和会说这种语言,其实不一定就是等同的。
会汉语的人不一定会写汉文(文盲)。 会汉文的人也不一定代表会汉语(过去的
日本人和朝鲜人会汉文,但是他们不会说汉语)
汉语文的统一,其实一开始只是汉文的统一。汉语的统一实际上是中共推普之后
才开始进行的。
中国或者是汉民族的文化,系统的形成是在周朝。通过分封的形式,将全国地区
建立一个一个的殖民据点,逐渐的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各个国家的雏形。
在周之前,商王朝的诸国 实际上多是部族或者像西方那种城市国家的形式,非常的
混乱。
各国不断的征伐合并,逐渐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国家以及文化。比如吴 秦 楚 齐 晋 鲁
等等。这些国家的文化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这些国家的大都是
周王朝的王室子孙或者功臣的封国。 但是封国内的人民、环境、气候、生活生产方式
等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的发展,这使得各国都最终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语言。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周朝后期,这些国家都可以算是不同的民族国家。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周这样伟大的时代。秦以超越其国家所能承受的能力,去做一件事
就是把这么多风俗各异,语言文字不同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书同文,车同轨,郡
县制。 秦要做的就是把在一个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书同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自书同文之后。 汉文化圈就只有一个书面体系。这个体系就是统一的汉字书写的文言文。
统一文言文的建立。意味着整个文化圈实现了书面体系的统一。这也是大一统思想的
来源。只要是用汉字书写文言文地方,都是政权需要去“统一”的地方。
书同文没有解决的是语言的不统一。也就是说虽然大家用同一种文字作同一种文章。
但是大家嘴中说的却完全不同。原晋国地区的人说的还是晋语,吴国地区的人说的还是
吴语,秦国地区的人说的还是秦语。这就造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也就不同地区的
人在一起无法用语言交流。但是可以用笔交谈。说出来的听不懂,但是写出来的都看得
懂。
统一的文字和书面语,逐渐会影响到各自的语言。各语言都在大量的引进这种书面词
形成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虽然大家说的各不相同,但所说的却都趋近相似。如果
我们把这种书面词叫“汉语词”的话,那么就是各语言都在大量的引进汉语词来替代
原有的词。所以从长期来讲,汉语各种“方言”是在逐渐趋同。
这样的情况,最终形成另一种奇怪的现象。口语不断的发展,而书面语却保持静止的状
态。导致了文白的分离。也就是说2000多年,口语是不断的在改变。从上古汉语到中古
汉语到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但是汉文却保持了极其的稳定不变。我们去查看宋的文章、
汉的文字,乃至春秋时期的文章。发现无论是句式、用词等等 都是非常接近的。
这也是汉语所特有的,因为汉文不是拼写文字。不会让文字对语言进行自适应。
相反的,语言反而对汉字进行了自适应。因为汉字的原因。语音上逐渐放弃了
多音节而转向了单音节。放弃了各种赘音颤音等,而转向单一化。而且因为造字的原因
而使得汉语逐渐去适应 形声字 这种汉字对音韵的要求。
有人认为现代汉语是金奴鞑语,意指胡人对汉语的影响非常大。这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认为对汉语来说,语音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语音一直在变化,唯有不变的是
我们的书面语。而且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不可能是封闭的,与异民族语音上的交流实际上
也是正常的。
文言文最终被历史淘汰。原因不是因为汉民族自信的丧失,而是因为文言文固定不变的
特点,使得他无法再去适应新时代信息爆炸的需求。白话文的出现,正是应对时代的
需要。而因为之前说的思路。真正推动汉语言的统一,恰恰也是新的统一汉文的诞生
这个新的汉语文,就是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的 “国文”“现代标准汉文”
它对应的就是“国语”“汉语普通话”
他的生命里如此强大,而使得他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几千年都没有实现的一个理想
那就是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汉人,可以抛开纸和笔,用嘴就可以交流。
甚至,他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争端(两岸)
而非常戏剧性的。今天的中国(汉),正在和秦始皇在做同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一个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这一次,统一的不仅仅是书面,还有口语。
作者: lpbrother (趴趴153豆瓣LP哥)   2015-05-10 09:32:00
太认真没人回
作者: aswq17558 (我尬易开小号)   2015-05-10 09:33:00
大家都说那是普通话 北京话阿 只是有笨蛋认知错误
作者: bt9527 (9527)   2015-05-10 09:36:00
作者: a23639978a (爻雨月雪爻)   2015-05-10 09:47:00
长知识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