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媒
星际任务、壮烈成仁!信使号太空船撞水星自毁
美国东部时间4月30日15时26分(台湾时间5月1日3时26分),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
NASA)的“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太空船,以撞击水星的壮烈方式,为11年的
太空旅程画上了句号。
由于撞击发生在水星背对地球的一面,人类无法捕捉到信使号撞击的那一瞬间。NASA略带
伤感的声明说,这艘太空船“孤独地死在距太阳最近的这颗小小的、被炙烤的行星上”。
NASA估计,燃料耗尽的信使号先是从一个注满岩浆的盆地上空几公里处飞过,然后以每小
时1万4076公里的高速(每秒3.91公里,比子弹快3倍)的速度撞上水星坑坑洼洼的表面,
留下一个直径16公尺的大坑。
在最后一刻,信使号透过推特向地球人告别:“嗯,我想该说再见了,我要向所有朋友、
家人、支援团队道别。我很快就要进行最后的撞击。”大约14分钟后,地面控制人员证实
信使号已在水星上坠毁。NASA解释说,如果信使号还在,它将在这一刻从水星背后飞出,
但设在加州的监控站没有探测到任何信号。
水星的体积与质量都只有地球的1/18,几乎没有大气层,因此地表温差(从摄氏零下173
度到427度)为太阳系之最。水星没有卫星,旋转方式非常特殊:公转周期88地球日,自
转周期176日;换言之,你若住在水星上,每2年才过完1天。
水星虽然与地球近在咫尺(以太阳系的尺度而言),但是在信使号出发探索之前,人类对
这位地球的小兄弟,所知却相当有限。
NASA科学任务处副处长葛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说:“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对
水星拥有了扎实的认识,知道它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是这个多采多姿太阳系的一分子……
信使号不仅是一项成功的任务,更是一场漫长旅程的开端,我们要开始分析相关资料,揭
示所有关于水星的科学祕辛。”
信使号全名“水星表面、太空环境、地球化学与广泛探索”(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应用物理学实验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APL)设计与制造,任
务总经费4亿5000万美元,以NASA标准而言,算是物美价廉。
信使号于2004年8月3日升空,是人类第一个水星太空船。在向水星进军的过程中,信使号
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太阳的巨大引力和高温。为克服高温影响,信使号配备有大型遮光罩。
为克服引力影响,信使号多次近距离飞掠地球、金星和水星,持续缓慢减速。
信使号花了将近7年时间,才在2011年3月飞进水星轨道,开始执行环绕水星、蒐集观测资
料的任务。信使号任务期限原本只设定1年,但由于加上仪器装置状况极佳,燃料存量也
足够,因此两度延长,一直运作到今年初。信使号先后绕水星飞行4100多圈,获得许多重
要发现。
2012年,信使号的观测资料证实了一个重要假说:在水星永远暗不见天日的极地,一个又
一个撞击坑(crater)之中,潜藏着丰富的水冰与其他挥发性物质。这些水冰如果移来冰
封华盛顿,可以形成厚达3.2公里的冰层。
水星冰层上方的一层深色物质,也让科学家得以证实另一项理论:太阳系内圈行星(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亦即地球的生命源头,是来自太阳系外围的
系统,由彗星与小行星千里迢迢带来。
除了科学发现之外,信使号在太空探险技术领域,也标志着许多个第一。例如耐热、高反
射的陶瓷遮光罩,刻意抵抗摄氏300度以上的高温,保护太空船上的仪器不受太阳辐射伤
害,让它们在室温下运作,未来许多太阳系探险任务都派得上用场。
继信使号之后,欧洲与日本也计划探索水星,双方联手打造的“贝皮可伦波号”(
BepiColombo)太空船预定于2017年1月发射升空,7年后(2024年)进入水星轨道,以2颗
卫星对水星的磁场、内部结构、地表进行广泛的探测。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8149
5.备注:
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