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他们梦想让台湾上太空 网友捐了270万

楼主: smvv (美丽天空(三等士官长))   2015-04-14 13:55:02
基本上他们要做的是混合型火箭,成本才可压低来做,如果是液态燃料与固态燃料火箭,
基本这种民间组织土法炼钢根本很难搞。
但即使如此还是缺钱,可是不是我看有很多国科会计画有超多钱可以申请吗? 阿是不会
巧立名目请款喔?
另外有网友推文说,很多国外业余团队早就超出这水准了、这样台湾就兴奋颇ㄏ。但问题
在于人家做得出来你就不做了?你就回过头来酸自己的国人吗? 至少它们的实验精神与
坚持是很值得肯定的。
==========================================================================
上太空难不难?台湾要自制火箭,可能吗?除了代工跟3C,台湾的科技还有什么机会?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整个台湾好像都停止想像了。这群大叔跟实验室里喜欢自称潮男的研
究生们,过去七年做了好大的一个梦,请听,他们对未来勇敢地发问。倾听,你心里对台
湾的相信。然后再问一次,台湾的我们,能不能上太空?
下午三点,一辆采蚵农人的柴油台车“噗、噗、噗”的,从堤防开向看不见边的新竹香山
溼地。一旁香肠摊的烟很旺,还有弹珠台、卖风筝。小孩子们很兴奋大人更是,因为,车
上载的是一具火箭。
这是第二十一只试射的火箭了。“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以下简称ARRC)团队成员就在螃蟹、寄居蟹和堤防上排排站的群众围观下,由蚵
农带路一路驶向溼地中央,“这里最硬了啦!”蚵农叼著烟说,脚下是一车一车的蚵仔壳
堆起的“发射台”,比人还高的火箭,过去就是从这里飞向高空。
七年过去,台湾的蚵田中练出了全世界学术圈最惊人的混合式火箭飞行团队。
对,你没听错,靠着正规预算的万分之一,来自六所大学、不同系所的教授、近百名学生
,他们戏称自己是“只有鸟不拉叽资源的杂牌军”,正是他们的手,将台湾两个字推进混
合式探空火箭领域,站上世界的舞台!
那是2014年三月。
“咻!”的一声,仿佛一条橘色的龙拉起一串白烟,从屏东冲向了太平洋上空,长6.35公
尺、直径0.4公尺、重三百公斤的HTTP-3S探空火箭飞了足足有十几公里。
“啊!啊!啊!成功了!”现场的学生们、扯破喉咙大喊,有如平地一声雷,一场震惊全
球学术界的疯狂计画,台湾自制,大胆、跌破所有人眼镜的HTTP-3S,去年三月就在台湾
屏东成真了!我们都不知道就在台湾,有这么一群教授跟学生窝在蚵田跟实验室,七年来
用自己的青春、存款、信誉,换来了四次大型火箭试射、十二次小型火箭试射。
若是只看影片,你会以为这是同样研究著混合燃料火箭的挪威、日本、美国国家实验室,
回到现实,发现他们只是靠着民间募款、政府断断续续补助的一支台湾本土杂牌军。
十三公尺高的发射架是由教授带着学生提早三天到场地架起来的,发射地的前身则是养鸡
、养鸭的海埔新生地,连他们制作的火箭外壳,也都是靠着民间企业主赞助、自行研发出
的五轴碳纤维自动缠绕机,制作成本两百多万是美国同等级机器报价的十分之一不到。
用极低的成本、全部自制的精神,他们挑战世界第一。“这是台湾的机会!”办公室里放
著一张行军床的交通大学机械系教授吴宗信说,团队中还有太空中心资深研究员陈彦升、
研究员张浩基、交大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宗麟、北科大电子工程系教授林信标、成大工程科
学系副教授何明字、屏科大车辆工程学系教授胡惠文、铭传大学资管系助理教授余仁朋、
海洋大学商船系副教授黄俊诚等。
放眼全球,加上刚刚成功的韩国,全世界目前有十个国家拥有发射探空火箭、让卫星入轨
的能力。台湾不是不可能名列其一,据了解,政府本来计画2012年完成台湾本土第一次让
多节固态燃料火箭载着卫星入轨的发射,但因为不明原因,几年前计划喊停。吴宗信就是
当时与官方合作的计画主持人,此计画包括十位大学教授,负责探空火箭中各系统的模拟
与分析工作,提供设计与制造的独立验证。
“台湾,到底能不能做太空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即使国家的资源停了,这群大叔跟
阿宅没有放掉希望,从一支手臂大小的小火箭试到两层楼高的大火箭,他们经历的,不只
是从零到有的困难,而是带着生命危险、赔掉青春的冒险。
要做出一枚探空火箭需要航电系统、传感系统、通讯系统、火箭结构、火箭构型、回收系
统间的相互搭配,加上关键的燃烧推进系统在发射时万无一失的运作,飞出去后,接着要
考量火箭重心、材质、飞行姿态、仪器通讯、何时开伞、降落,这不只是要求细节了,要
考量的是每个环节间的互相影响,加上外在环境条件,两层楼高的火箭要发射,流程中要
检查的手续跟零件就超过了一千项。
火箭系统要自己建立,他们不只是缺钱,这些系统的设置、参考数据、起飞后的变化等,
能参考的数据库寥寥可数。
试,他们一次一次试,团队中最资深的成员从大学生到了博士班。试射失败对他们来说只
是笑一笑、再抬起头的另一次考验。
“没关系,我们就想说数据库里就多了一笔,我们下次就能避免同样的失败了。”博士生
周子豪说。
但每一次大型试射,成本就是五、六十万起跳, 从零到有的代价是七千多万的成本,还
有吴宗信让自己成了“背债”、“拉赞助”的大学教授,至今,欠厂商的两百多万仍还不
出来。
七千多万换来的,是世界最高水准的混合式燃料推进技术、拥有两项美国专利(一项已于
2014年初获得, 另一项正在申请中);火箭引擎隔热技术;高动态飞行电脑与导航资料系
统;全台第一套的yoyo减滚系统;高稳定度自制火箭降落伞回收系统以及台湾第一台自制
大型五轴碳纤维自动缠绕机等。“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系统,核心技术都在我们自己
手中,”吴宗信说,过往台湾的太空研究,火箭发射由美国负责,而卫星也都透过购买组
件后组装与测试,其实花了数百亿的预算,真正累积在自己手上的技术突破并不多。
在韩国,七千多万,不过是一个学术单位研究推进系统的一年预算,对ARRC来说却是七年
来四所学校研发探空火箭中的航电、遥测、推进、火箭结构的子弹。
“钱,我们真的只缺钱,”吴宗信细数七年来的足迹,在2010年第一次大型火箭成功之前
,所有人都把他们当笑话,如今,日本国家研究单位每年固定交流,两家美国企业为了推
进技术登门拜访。“台湾如果要追上世界,这是最好的机会!”吴宗信说。在世界的另一
端,挪威,国家实验室研究混合型燃料火箭的团队已经独立成为公司,成本低、安全、环
保,其代表的商业潜力让欧盟正在考虑让其正式成为卫星载具之一,让发射卫星不再是动
辄三、四十亿的大生意。
而在台湾,ARRC的试射成功,可能代表着整个国家在太空领域应用翻转的希望,因为当小
到1公斤的方块卫星(CubeSat)的技术已经当成熟时,极可能成为未来的个人卫星系统,
台湾若能成功研发低成本的混合式多节火箭专门发射CubeSat,“再给我们四年、五年,
两亿就好,我们就有可能成功发射、而且入轨!”吴宗信自信的说。
2015,他们邀请你一起挑战第一阶段以混合式探空火箭飞行至一百公里高度的目标,进入
太空。纯台湾研发、设计与制造的火箭系统、团队,挑战全球学术圈没人想过的纪录。
这不只是一个梦想,而是我们的科技人才除了代工,还有没更高的想像空间,下一代,对
于太空还有没有渴望?“想像的空间,至少我们要给那些愿意挑战的学生们一个想像的权
力,”以“科技研究发展的火车头”来形容航太研究的吴宗信翻著七年来的照片,看着意
外爆炸燻出的黑、从高空坠落的火箭“尸体”,然后萤幕停在2010、2014成功发射的现场
画面,学生们叫着、他笑着。
再问一次,台湾,有没有资格、能不能做太空梦?
这一次,答案在你的手中。
http://arrc.tw/
※ 引述《visualsense (敝鲁)》之铭言:
: 苹果
: http://ppt.cc/w74G
: 他们梦想让台湾上太空 网友捐了270万
: 有一群人,梦想让台湾上太空。
: 今日出刊的《联合报》报导,交通大学ARRC前瞻火箭计画要不到政府经费,研究团队在网
: 路发起群众募资,获得近千名网友支持,一个月来募了270多万元。
: ARRC是由一群“大叔级”教授与研究生组成,他们的梦想是有一天让台湾上太空,火箭的
: 研发、设计、制造,全都“Made In Taiwan”。
: 交大机械系教授吴宗信说,希望今年能募到1000万元,让火箭顺利试射,“自己的火箭自
: 己救”。(王嘉庆/综合报导)
: http://i.imgur.com/s4uvmz6.jpg
作者: zinif (zinif)   2015-04-14 13:57:00
妈 我在照片上
作者: kevabc1 (abc1)   2015-04-14 14:01:00
没用, 老美不会准
作者: q10242 (黑田祐司)   2015-04-14 14:04:00
帮高调
作者: Cityfrighten (中二鲁叔)   2015-04-14 14:07:00
作者: morgan13 (50贝里)   2015-04-14 14:13:00
作者: cloudin (☁云应)   2015-04-14 14:17:00
作者: MasCat (帅猫咪)   2015-04-14 14:19:00
加油~!!!
作者: seanvan   2015-04-14 14:37:00
加油!!
作者: querencia (当地球停止转动)   2015-04-14 14:50:00
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