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自由时报
2.完整新闻标题:
工研院、史丹福共同研发 铝离子电池 1分钟充饱
3.完整新闻内文:
〔记者陈炳宏/台北报导〕工研院与美国史丹福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可高速充
放电铝离子电池”,以低成本、高安全性、可高效率,并可快速充放电七千五百次以上,
突破铝电池寿命限制的研究成果,登上四月份英国自然(Nature)期刊。
可充放电7500次 汽车可用10年以上
该技术目前已申请美国及台湾专利,未来将可取代传统铅酸电池,应用在风力、太阳能发
电的储能及轻型电动机车、自行车电池上,成为下一代储能新星。
工研院表示,可高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是由铝金属阳极和石墨阴极组成,利
用石墨的叠层特性,让铝离子可在石墨烯层之间快速进行嵌入、嵌出的电化学反应,实验
室中可做到一分钟充饱电,且可重复充放电达七千五百次能量仍不耗弱,传统铅酸电池充
放电仅约一千次。
工研院强调,一般汽车电池若改采用铝离子电池,汽车电池寿命可望延长至十年以上,达
到节能与降低维修成本的双重效益。
论文第一作者、工研院绿能所研究员林孟昌表示,他先在工研院展开初步研究,接着透过
工研院的鸿鹄计画补助前往美国史丹福大学化学系与戴宏杰教授合作。铝离子电池概念早
在卅年前就有人提出,但效能极差,主要是石墨的比例不对,这次团队试遍各种推测比例
,一直未能成功,后改以最笨的地毯式搜索,逐一测试各种比例,才意外找出方向,顺利
开发成功。
像纸一样柔软 依据不同需求制造
工研院绿能所所长胡耀祖强调,可高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技术有三大突破,一是找出铝金
属与石墨材料的最佳组合,突破铝电池材料的技术瓶颈;二是开发出和纸张一样柔软、可
弯折,容易量产的薄型导电材料,可针对不同需求与特性来制造生产;三是稳定、安全、
具耐久性,即使受到外力破坏,也不用担心爆炸、燃烧引发灾害。
工研院表示,目前也已申请全球专利,并由工研院与史丹佛大学共同持有,二到三年内将
有技转商品上市;不过因铝离子电池体积比锂电池大,目前暂无行动电源或手机电池应用
规划。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0277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