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0141013 (阿凯)》之铭言:
: 罗智强
: 6小时 ·
: 《从小悬挂家中蒋公遗照》
: 看到赖清德下令拆除蒋中正铜像以及全省各地均传出铜像被损毁、羞辱的新闻,我忽然想
: 到从小悬挂家中的蒋中正遗照。
: 我在基隆长大,父亲17岁从大陈岛迁来台湾,多年后考上基隆码头工,便在雨港当了一辈
: 子的码头工人。
: 刚搬到基隆时,我们家和其他的人家合租挤在一个简破房子,父母省吃俭用,一点一点改
: 善经济环境,到我读大学时,我们家在基隆总共搬了7次,父母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间
: 小公寓。
: 不管怎么搬,基隆家中永远不变的,就是客厅悬挂的蒋公遗照,直到父亲退休后搬离基隆
: ,那张遗照才从家里的客厅消失。我从来没问为什么要挂这张照片,只当是理所当然的存
: 在。后来才渐渐了解,对大陈人来说,那是历史的印记。如果历史是一艘飘洋过海的船,
: 1955年大陈人都搭上了这艘靠上台湾的历史之船,从此在台湾新故乡安居乐业、繁衍家族
: ,乃至于终老埋骨。
: 而当时决定这艘船航向的,就是蒋中正总统。
: 民国44年1月18日共军向大陈岛北方据点一江山发动陆海空的大规模攻击。一江山失守,
: 王生明司令殉职。一江山失守后,离台湾有250海里的大陈岛,已难守御。为免大陈军民
: 不必要的折损,蒋中正决定撤守。为确保军民撤退顺利平安,还指派蒋经国亲赴大陈岛坐
: 镇督导。
: 同年2月8日,1万8千多位大陈乡亲,在美国第七舰队协助下,从大陈岛渡海来台,在基隆
: 登岸。在基隆短暂安置后,陆续被迁到全国各县市30多个大陈新村,在台湾落地生根,也
: 开枝散叶。
: 这段历史,对大陈人重要,对台湾也非常重要。从民国38年国民政府迁台,到民国44年大
: 陈迁台,这6年间,大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前哨。
: 民国40年,蒋中正派胡宗南将军驻守大陈,把当地数十个游击队组成“江浙反共救国军”
: ,由胡将军任总指挥。反共救国军不断突击大陆,牵制中共数十万正规军、民兵,以及排
: 水量达5万吨的海军舰艇,使那些军力在最关键的几年不能用来威胁台湾。
: 大陈除了在军事上牵制中共,也连带发生外交影响,《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即在大陈撤退
: 前一年年底,民国43年12月3日签订。撤退开始的次一日、民国44年2月9日经美国参议院
: 通过。
: 蒋中正日记特别记录了这一段:“昨日美国参议院对中美互助协定案以64票对6票通过,
: 其举行投票之程序如此简易而迅速,又是出乎意外而顺利之事……终于能得到一结果,不
: 可谓此逢凶化吉之大事,此为上帝赐我国家转危为安之朕兆乎。”
: 从这个历史片段可以看出,蒋中正在国民政府迁台初期,对保卫台湾扮演的重要角色。
: 当然,蒋中正在台湾治理的期间,也留下威权统治的人权阴影,对许多人的生命、家庭带
: 来不可回复的伤害,留下仇恨的线头,使得一甲子后的台湾,铜像成为泄愤的标靶。不管
: 功过,都是蒋中正身后要面对的历史评价。
: 但历史的场景应全面的审视。在对着铜像泄愤时,不妨也同时想想,没有当时蒋中正领导
: 的国军抵御共军的进犯,台湾不会是今天这个民主化的台湾。
: https://www.facebook.com/debatelo?fref=ts
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21806094
这是管仁健先生关于大陈义胞的文章,其中一段还满有趣的。
这是一个在台湾已经老掉牙的冷笑话:在火车站的售票口前,有个男子想插队,就跟排在
队伍中最前面的人说:“喂,让我个先,我是‘义胞’!”排队的众人发现有人要插队,
却都敢怒不敢言;幸好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先生很有智慧,大喊说:“什么?你是‘一包’
(义胞),那我是‘三包’(山胞),你还少我两包,插什么队?到最后面去!”所有的
民众听了后大笑,少了人家两包的“义胞”插队不成,只好满脸羞惭的乖乖到最后面排队
了。
不过跟一些外省“贱民”相比,大陈义胞真是高级多了,一来就有房住,不必住铁道旁的
破落户。